哲学的慰藉

      智慧调整的却是我们看世界和人生的总体眼光。
      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我把她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它们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
       & & &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倘若一个人着眼于整体而非一己的命运,他的行为就会更像是一个智者而非一个受难者了。哲人之为哲人,就在于看到了整个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因而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与一切个别灾难拉开距离,达成和解。
      他把人们私下都经历过而极少听到的事勇敢地说出来……他的勇气基于他的信念:凡是能发生在人身上的事就没有不人道的。”
       & & & 每一个人的形体都承载着全部人的状况。”
      登上至高无上的御座,仍只能坐在屁股上。”“国王与哲学家皆拉屎,贵妇人亦然。”
      奢侈对于快乐并无实质的贡献,往往还导致痛苦。
       & & & 每个社会都有一套观念,应该相信什么,如何待人接物,否则就会遭到怀疑,不容于众。
      常识之所以被悬置起来而不容置疑,是因为人们把它的判断都视为天经地义,不必加以审视。
      我们之所以对现状不予质疑,除了气候和城市规模的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我们把大众喜爱和正确混为一谈了。
      苏格拉底鼓励我们不要被那些人的信心十足唬住而泄气,他们根本不理会其中的复杂性,
      凡公认为显而易见和“当然”的,很少真是如此。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教会我们想到世界比看起来更有可变性,因为传统的成见往往不是从无懈可击的推理中得出来的,而是从几世纪的混沌头脑中涌现出来的。现存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
      只有不能被合乎理性地驳倒的论断才是正确的。不能证伪的论断才是真理。
      (1)取一种为世所认定的常识论断:
      (2)想象一下这一论断可能是错的,尽管说这话的人充满自信。寻找这一论断可能不对的情境。
      (3)如果对以上问题找到例外情况,那么原来的定义就是错的,或者至少不准确。
      思考的产物总是优于直觉的产物。
       & & & 我们应该关心的不是反对我们的人数,而是他们反对的理由有多充分。
       & & & 我们常把经过深思熟虑的诚实的批评者与出于愤世和妒忌的反对意见相提并论。
      一种坏思想以权威的方式提出来,往往可以在一段时期内具备好思想的分量,尽管并没有证据说明它是如何产生的。而我们只注意结论,就会养成尊重错了人的习惯。
      我们考虑伦理问题时——如何做一个幸福、勇敢、正义和善良的人——不应该被坏思想吓住,尽管它出自修辞学大师、威武的将军和衣着考究的塞萨利贵族之口。
      批评的价值取决于批评者的思想程序,而不是人数的多少或是他们所在的阶层。
      好像天才和圣人的命运就是先受误解,然后由利西波斯给他们塑铜像。我们可能既非天才又非圣人。
      如果我们追随他的榜样,努力做到永远听从理性的律令,就会得到最大回报。
       & & & 伊壁鸠鲁学说的核心就是:我们凭直觉回答“怎样才能快乐?”同凭直觉回答“怎样才能健康?”一样糟糕。
      立即出现的答案往往是错的。
      用伊壁鸠鲁派诗人卢克莱修的话说,我们经常“如病人不知病因”。
      正如药不能治病就无用,不能解脱精神的苦难的哲学也是无用的。
      凡智慧所能够提供的、助人终身幸福的事物之中,友谊远超过一切。
      真正的朋友不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他们看重的是我们的本质;就像理想的父母一样,他们对我们的爱不以我们的外表和社会地位为转移,所以我们身穿旧衣服、承认今年没赚多少钱,都不会于心不安。追求
      我们追求发财的最大目的可能就是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关注,否则他人就会对我们视而不见。
      一小群真正的朋友可以给予我们的关爱与尊敬是财富不见得能提供的。
      了解其实质之后,我们即便不能消除那问题本身,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消除它的一些特点:迷茫、错位、惊愕。
      对伊壁鸠鲁说来,只要我们不是处于现行的痛苦之中我们就是快乐的。
      在消除了匮乏的痛苦之后,清茶淡饭与丰盛筵席带来的快感是相同的。
      我们如果拥有汽车而没有朋友;有别墅而没有自由;有讲究的亚麻布床单却心事重重难以入睡,不可能感到快乐。
      快乐的真谛在于拥有相知的伙伴,而不是华丽的别墅。
       & & & 伊壁鸠鲁认为大多数商业活动都是刺激人们不必要的需求,他们不知道自己实际需要什么。
      以天然的人生目标来衡量,贫穷就是巨大的财富,而无限财富是巨大的贫穷。
       & & & 在一个缺少伊壁鸠鲁价值观的世界里:人类将永远是无意义的牺牲品,一生都在无谓的烦恼中度过,因为他们永不满足,不知所止,而不知真正的快乐的增长是有限度的。而与此同时,正是这种永不满足驱使生活不断向上,远航海外……
       & & & 我们最终诉诸快感,用这一感觉来判断一切善。
      当然,谁都知道尼禄残暴成性,他弑母杀兄之后,只剩下杀师了。”
      我们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最强,而准备最少、不能预测的挫折对我们伤害最严重。
      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的方式着陆。
       & & & 根据塞内加的看法,促使我们发怒的原因是我们对世界和对他人持有过分乐观的观念,这种乐观达到危险的程度。
       & & & 我们并不是每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怒不可遏,只有我们认为有权得到时才这样。我们的盛怒来自那些侵犯了我们认为是生存的基本规则的事物。
       & & & 怒气来自一种信念,认为某种挫折没有写进生活的契约中,这种信念发源于近乎喜剧性的乐观,但其后果却是悲剧性的。
      何必中止用餐去拿鞭子,就因为奴隶们在聊天?生活必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必须顺应之。恶人做恶事有什么奇怪?仇人害你,朋友惹恼你,儿子有过失,仆人行为不端,难道这些都是前所未有之事?
      我们若是不抱那么大的希望,就不会那么愤怒。
      由于我们受伤害最大的多半是意外事故,而我们不可能什么都预料到(“命运”女神没有不敢做的事),所以塞内加建议我们时刻心存灾难的可能性。
      我没有想到此事会发生。”当你知道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当你见到它已经发生,你难道还认为有什么事是不会发生的吗?
       & & & 对不公正抱怨的本身就暗含着一种信念:坚持认为这个世界基本上是公正的。
      塞内加的做法比较明智,他要我们想到坏事大概是会发生的,但又说其实这些坏事也未必像我们担心的那么坏。
       & & & 如果你想消除一切担心,那么请设想你所害怕的一切都会发生。
      伟大的享乐主义导师伊壁鸠鲁常常在某一个时期过一段极端艰啬、刚够果腹的生活,目的是看看是否值得费那么大劲去弥补亏空。
      不要阻止哲学家致富;没有人判定智慧必然贫穷。
      我鄙视财富领域中的一切,但是让我选择的话,我将选择其中比较好的那一半。
       & & & 而确定他们的智慧的只有一点:如何应付突如其来的贫穷。他们会泰然离开他们的华屋和奴仆,没有愤怒,没有绝望。
      智者应该能够泰然离开命运女神一切恩赐,这是斯多葛派最极端而奇特的要求,因为命运女神所赐不仅是房子和钱财,还有朋友、家庭,甚至我们的身体。
       & & & 智者不会因为自己身材矮小而妄自菲薄,但是他还是宁愿长得高大。智者可以没有朋友而生活下去,在这个意义上他是自足的,但这不等于他愿意没有朋友。
      他已努力适应了这里的环境,那要归功于他多年来每天早晨的静思和定期的只进清汤的节食生活:
      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即使在她似乎愿意和平相处之时也没有。我把她所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那些东西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
      平时腼腆、文静的人如果感觉到被人狡猾地嘲弄了,会怒火中烧而暴跳如雷,做出残忍之事——甚至杀人。
       & & & 我们受到伤害时,很容易认为这种伤害是故意造成的。
      叙利亚总督立即把士兵的欢呼看做想要破坏他的权威,质疑他的判断力。
       & & & 我们一定要自问:别人不回信,是否必然是为了惹恼我们而故意怠慢;钥匙不见了,是否必然是被偷了:
      (智者)不把错误的解释强加于一切事物。
       & & & 有一个简便的法子衡量一个人内心卑下,或是对自己友善的程度:可以检验一下我们对噪音的反应。
      对自己不友善的人很难想象小贩高声叫喊就是为了卖糕点。
      卑下的解释:建筑工人敲打是为了要让我恼火。友善的解释:建筑工人在敲打,同时我感到恼火。
      我们应该在外界噪声和内心的应受惩罚感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我们不应把对他人的动机的悲观的解释注入到本来与他们无关的场景之中。这样做了之后,噪音仍然使人不愉快,但是不必激怒我们。但求室内安然无扰,任凭室外疯狂世界。
       & & & 智者知道什么是必然,立即顺从它,而不徒耗精力去抗议。既然他不能改变,理性就叫他接受。
      也许正是强有力的自然现象提醒我们认识到一切我们无力改变的、必须接受的事物。
      这种漠视非独自然界为然,人也能向他的同类施以同样盲目的力量,不过自然界能够以最优雅的方式教训我们必须服从必然。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你可曾见自作聪明的人?疯子可能比他略胜一筹。——谚语最确定不过之事唯有不确定,最可悲而最骄傲者莫过于人。——普林尼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圣经·传道书》
       & & & 希腊哲学家皮朗有一次乘船旅行遇到了大风暴。所有的乘客都惊惶失措,害怕那脆弱的船不堪汹涌怒潮一击。只有一名乘客没有失态,静静地坐在一角,表情泰然自若。那是一头猪。
      最大的笨蛋就是西塞罗这样的哲学家,因为他们根本想象不到自己竟会是笨蛋。对理性的错误自信就是产生白痴的源泉——同时,间接地,也产生缺陷。
       & & & 真正的明智必须与我们的基本自我相适应,不过分高估智力和高度文化修养在生活中的作用,并理解我们肉身凡胎有时会有急迫的、极不光彩的欲求。
      世俗的囚牢里,我们身上既不是纯肉体的,也不是纯精神的,硬把一个活人撕成两半适足以害人。
      遇到一个同胞……就当作喜事来庆贺……他们郁郁寡欢、小心翼翼地旅行,把自己紧紧裹在大衣中,保护自己免受那陌生地域的感染。
       & & & 每一个民族都有许多风俗习惯,不但不为另一民族所知,而且被认为野蛮、怪异。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久,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就从欧洲到那里进行探险。他们得出结论,土人比畜生好不了多少。
      印第安人是毁于他们自己的好客和他们的武器太弱。
      西班牙人如此心安理得地屠杀印第安人是因为他们自信知道一个正常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根据他们的理性认识,穿马裤、有一个妻子、不吃蜘蛛、睡在床上的才是正常人:
       & & & 人人都把他们不习惯的事物称作野蛮;除了本国的舆论和风俗,我们没有其他标准来衡量真理和正确的理性。
       & & & 我们总是认为本国的宗教和政治制度十全十美;一切行事处世的方式都是既深刻又完美!
      我们国家可能有许多美德,但是其依据不是由于它是我国的。
      问彼何所知,答曰所知惟一事,即我无所知,是为古往今来上上智。
      在我看来,情投意合的伙伴之亲切友爱为无价之宝。啊!朋友!信哉古人言:有朋常来,其味甘于水,其不可或缺甚于火。
      如果蒙田没有遇到那么多令他失望、对他们只能说三分话的人,这份友谊也不会那么珍贵了。
      书商是孤独者最好的归宿,有那么多书都是由于作者找不到人倾诉而写的。
      只有能使我们感觉更好的东西才值得学习。
      让女人早些了解生活的现实(阴茎的大小)比让她们凭热烈的想象力去猜,可能是更加贞洁、更加有效的做法。
      通常我们读书读不懂时就以为那本书有高超的智慧。深奥的思想当然不能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
       & & & 神秘莫测的人能够在简单的头脑中引起崇敬,却不能打动坚实可靠、清晰的头脑。
      表达智慧并不需要特殊的语汇和句型,读者也不会从厌倦中得到好处。如果运用得当,乏味感可以作为判断一本书的价值的一种指标。
       & & & 艰涩难懂好比是一枚钱币,学者祭起它来当法宝以掩盖学问的空虚;而蠢人则在付款时急于接受它。
      他们应该花时间在引用和评论那些占据知识之树的高枝的权威的作品上。他们应该就柏拉图的道德观或是西塞罗的伦理学撰写论文。
      我们尚欲言又止,说不清楚的想法,他们已说得那么清晰,遣辞那么优美。
      任何人都逃不掉因出生而受惩罚”。
      如果我有信心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我就会不顾一切,彻底地自说自话。
       & & & 蒙田暗示,学者之所以如此重视经典,是出于一种虚荣心,想以攀附显赫的名字来让别人以为自己聪明。其结果就是广大的读众要面对堆积如山的有学问而无智慧的书:
      关于书的书比关于任何其他题目的书都要多:
      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有此成就足矣。
      一个天才是很难合群的,因为除了他的独白之外还有什么对话能如此智慧而有趣呢?”
      只有男性的智慧为性冲动所蒙蔽时才会以佳人来称呼那些矮身材、窄肩膀、宽胯骨、短腿的性别。”
      我一向认为,一个人能安然容忍的噪音量与他的精神力量成反比……一个习惯于摔门而不是用手关门的人不仅是举止失仪,而且是粗鲁而思想狭隘……只有……当觉悟到任何人都无权以吹口哨、大喊大叫、抡锤子、甩鞭子……等等来打断他人的沉思时,我们才达到了相当的文明程度。”
      如果生活是一种享受,那么人人都会不情愿进入无知觉的睡眠状态,而会欣然再醒过来。但是事实正相反,人人都愿长睡不愿醒。”
      辩护:“人的头脑越发达……思想越活跃,需要的睡眠就越多。蒙田说过自己一向睡得很熟,一生中很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睡眠上;他到老年时还每天在一张榻上睡8至9小时。据说笛卡儿也爱睡觉。”
      想到不久以后我的身体将为虫豸吃光,我还能忍受;但是想到那些哲学教授们蚕食我的哲学,使我不寒而栗。”
      物种的意志的力量远胜过个人的力量,因此情人对一切足以使他厌恶的特点视而不见,忽视一切,错判一切,把自己永远拴在情欲所钟的对象身上。
       & & & 叔本华的理论意味着:生命意志如何强有力地推行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我们的幸福,可以从一对情侣在做爱之后往往倍感无聊和惆怅中特别清楚地感受到。
      在缔结婚姻中似乎总有一方必须牺牲,不是个人利益就是物种利益。
      爱情如果不许诺给我们想象中最大的幸福,就不能引诱我们去承担生儿育女的重负。
      在婚姻中追求的不是智力的享受,而是繁衍后代。
      在叔本华看来,世上所有的生命也都是同样地献身于同样无意义的生存。
       & & & 人惟一的先天的错误就是认为我们是生而为追求幸福的……只要我们坚持这一先天的错误……世界在我们看来就是充满了矛盾。
       & & & 少年之所以烦恼和忧愁……皆因其坚信此生必定会得到幸福而孜孜以求。
      如果年轻人能及时得到忠告和指导,从头脑中根除对这个世界抱很大期望的错误观念,他们将获益良多。
      ……诗人从生活中撷取特定的个体,准确地描述其个性,然而由此却启示了普遍的人性……他表面上只关注这一个,但事实上他所关注的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都存在的。因此,一些诗句,特别是诗剧中的句子,即使并非警句格言也经常适用于实际生活。
       & & & 世上故事比人少,同样的情节不断地重复,只是人名和背景有所变化。
      艺术的真谛就是以一概千千万。
       & & & 整个世界的运动都导向两性交欢,”这是蒙田的体验。
      我们受苦受难,因为我们不能自发地驾驭自我完成的要素。
      一个人如果不是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怀着激情与人和书共度的,他怎么能成为思想家?”)
      我们一定要学会忍受无法避免的苦难。一如世界的和声,我们的生活是由不和谐的和弦以及不同的音调组成的:柔和的、粗犷的、尖利的、平缓的、轻的和响的。如果一个音乐家只喜欢其中一部分,那他能唱什么呢?他必须掌握所有这些,然后糅合在一起。同样的,我们也必须把善与恶糅合在一起,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二者本是同一物。
      我们好比果实累累的田野,下面没有废弃不用的东西,君不见,任何情况下人和物都欢迎粪肥。
      他之伟大是由于对自卑感做出了明智的反应,而不如他的人就会因自卑而绝望。
      仇恨、妒忌、贪婪、权欲等情感都是生命的必要条件……是贯穿于整个人生的经营中的基本要素。
      使我们感到窘迫的不应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无能让困难结出美丽的果实。
      古希腊人是超常的巨人,这些神殿就是他们内心和他们社会内部存在的一种秩序的外在表现。
      这就是古代一切道德的思想自由的根源。给邪恶和可疑的事物……以适当的发泄,而不是致力于彻底消灭之。
      对于所有重精神的人,我无比认真地劝诫:绝对禁酒。喝水足矣。
      生活在安逸中的人啊,你们真不知人类幸福为何物,因为幸福与不幸是两姊妹,甚至是孪生姊妹,要么一起长大,要么一起永远保持矮小。
      《新约》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如何安慰我们呢?向我们暗示,许多困难实际不是困难而是美德:
      基督教和酒精都有力量使我们相信,我们原来以为是自身的和这个世界的缺点都是不必介意的;二者都削弱我们培育我们的问题的决心;二者都剥夺我们自我完成的机会:
       & & & 两种欧洲最大的毒品:酒精和基督教。
       & & & 所以他们就制造出一种伪善的信仰,谴责那些他们心里想要而又无力为之奋斗的东西,称赞那些他们本来不想要而正好拥有的东西。
      基督徒们迷恋于“安逸的宗教”,于是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把容易得到的而不是应该向往的置于优先地位,这样就把生命的潜能抽干了。
      抵制那种把难以得到的东西贬为邪恶的诱惑——
      顽皮的少校问道,“你敢不敢与我共同走完所有生活和思想的道路?”玛蒂尔德不敢。
      偶与人接触就像是放假,是自我救赎。”
      对男人妄自菲薄的病来说,最好的治疗就是得到一位聪明的女士的爱”。
      他认为困难是达到完成的关键性的必要前提,因此甜蜜的抚慰最终残酷多于助益。
      人们忽视这样的事实……这些临时的缓解剂常常要病人付出更加全面深刻恶化的代价。
       & & & 使我们感觉好些的不一定对我们好。使我们感到痛的不一定对我们不好。
       & & & 把痛苦的状态笼统看作应该予以消灭的对立物,是极端愚蠢的,总的说来后果是灾难性的……几乎与想要消灭坏天气一样愚蠢。

Written on October 5,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