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e

2014年,专家们分析了53种效果显著的外科手术与假手术对照试验的结果,无论是心绞痛,还是膝关节炎,约半数患者做完假手术以后效果同样好。

在大多数情况下(危重患者除外),如百忧解等抗抑郁药物与安慰剂差不多或几乎没有效果。

广泛用于治疗焦虑症的安定,除非患者知道他们正在服用它,否则没有任何效果。

疲劳感的核心是大脑调控的结果。换句话说,疲劳不是生理事件,而是一种感觉,通过大脑来阻止灾难性伤害的发生。

当自行车手近乎精疲力竭时,肌纤维正在停止收缩。此时,志愿者感到非常疲乏,不能再继续运动。但他们动用的肌纤维从没有超过50%。疲劳迫使他们停止运动,而此时仍有很多的肌肉储备。

通过对近万名英国政府工作人员的跟踪研究[因政府大楼定在伦敦街道后被称为“白厅研究”(Whitehall studies)]发现,工作压力越大的人死亡年龄越早,且多数死于心脏病。

如果我们不小心,大脑和身体就会像漩涡般彼此吞噬。

西方国家的研究表明:20%~40%的成年人在多数时间感觉自己是孤独的,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大学新生。

顺势疗法实际上是用昂贵瓶子装上水制剂(或糖片)。

在英国伦敦,母亲通常会给自家婴幼儿戴上琥珀项链,深信这串经过琢磨的宝石具有防止出牙痛的功能。

大脑治愈力不是一劳永逸的万灵仙丹。有时它对躯体会产生惊人而直接的影响,有时它是众多决定性因素中的一个很重要但又微妙的因素,就如饮食或运动对健康的长期作用一样,有时它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自闭症以语言障碍和社交障碍为特征,在美国约有100万名儿童患有此病。

尽管椎体成形术好处多多,但是与假手术组相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

患者症状的改善可能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疼痛的症状波动存在,二是椎体骨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愈合。除了这些可能性,科莫斯和贾维克认为,之所以能产生这样戏剧性的改变,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存在,诸如患者大脑中的某些意识或信念。

2014年,专家们分析了53种效果显著的外科手术与假手术对照试验的结果,无论是心绞痛,还是膝关节炎,约半数患者做完假手术以后效果同样好。

经过脑扫描发现,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大脑内的多巴胺释放增多,就好像他们服用了真正的药物一样,并且效应还很强,多巴胺的水平上升了三倍,相当于一个健康人服用一剂安非他命所出现的结果,简言之,相当于他们服用了真正的药物。

安慰剂效应似乎对抑郁、焦虑和上瘾等精神疾病尤为有效。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和安慰剂研究计划副主任欧文·基思利用信息自由法,迫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享由医药公司发送给他们的临床试验数据。这透露了医药公司一直隐瞒的真相,那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危重患者除外),如百忧解等抗抑郁药物与安慰剂差不多或几乎没有效果。

贝内德蒂发现,广泛用于治疗焦虑症的安定,除非患者知道他们正在服用它,否则没有任何效果。“我们对安慰剂了解得越多,”他说,“就越能知道临床试验的许多阳性结果都归因于安慰剂效应。”

特德·卡普丘克比较了假针灸和假药丸这两种不同的安慰剂在270名持续性臂痛的患者中的疗效。从传统的观点来看,这个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对比两种根本无效的疗法简直是无稽之谈。然而,特德·卡普丘克却真真切切地发现了二者的疗效差异。安慰剂针灸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安慰剂药丸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

这就是安慰剂效应存在的问题,它存在于各种试验中,虽然无法衡量却又无法完全避免,效应短暂而又飘忽不定。

在一项研究溃疡药物的试验中,对安慰剂有反应的人的百分比在丹麦为59%,而巴西只有7%。

治疗手段越剧烈,安慰剂效应就越大。通常,外科手术比静脉注射效果好,静脉注射优于胶囊,胶囊优于药丸。

美国和英国的研究发现,如果告诉(欺骗)志愿者他们被暴露在强大的Wi–Fi辐射中,或吸入环境中的毒素,受试的志愿者会出现身体不适。

从抑郁症到乳腺癌的各种临床试验中,大约1/4的患者报告了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疲劳、头痛和注意力不集中。这甚至会发生在安慰剂组。

舍德洛夫斯基说,医药公司对此不感兴趣。“他们不喜欢减少药物剂量这种想法。”

导致运动员虚脱并非由于先前普遍认为的脱水,而是刚好相反,饮水太多。

美国专家深受运动饮料工业的影响,拒绝接受他的理论。直到2002年,波士顿发生了13%的马拉松参赛者水中毒和1人死亡事件,情况才得以改变。诺克说道:“美国运动饮料工业年产值数十亿美元,与之发生矛盾使我了解到这样的事实:医学科学易于屈从于为商业利益服务的目的,这曾被冠以人类最大利益的噱头。”

当自行车手近乎精疲力竭时,肌纤维正在停止收缩。此时,志愿者感到非常疲乏,不能再继续运动。但他们动用的肌纤维从没有超过50%。疲劳迫使他们停止运动,而此时仍有很多的肌肉储备。

疲劳感的核心是大脑调控的结果。很明显,人体存在生理极限。诺克和克莱尔吉普森认为,人体不是直接对肌肉疲劳做出反应,而是大脑在达到极限前做出反应:让人感觉疲劳,在发生损伤征象前停止运动。换句话说,疲劳不是生理事件,而是一种感觉,通过大脑来阻止灾难性伤害的发生。

大脑在疲劳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许多提高运动成绩的药物如安非他命、莫达非尼和咖啡因,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而并非影响肌肉本身。

除了生理指标如体温、血氧水平、体能和活动水平之外,大脑还能整合心理指标,如自信度或任务紧迫程度,然后,利用疲劳感设定最大运动速度。如果我们担心体能状态,或不能确定前行的路程远近,那么就会跑得慢一些。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最具争议的疾病之一。研究人员、医生和患者对于病名、定义,甚至是否有该病都存在很大分歧。不管怎样,其预后较差。2005年,对随访长达5年的几项试验分析显示,恢复率仅为5%。

当患者坚信自己的疾病在生物学上无法治疗以及害怕从事体力活动时,他们恢复的可能性更小。

用以催眠研究的资金几乎无法获得,比起其他的身心治疗(如冥想)还要少,并且资金提供方对于研究它帮助患者的内在机制也毫无兴趣。

处方数量的增加导致阿片类药物成瘾和致命的药物过量事件激增,这是“我们时代的巨大悲剧之一”。美国尤为突出:少于全球5%的人口,却消耗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

在英国,大约仅有0.7%的婴儿会不幸死产或夭折,孕妇死于生产过程的比例更小。

在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超过半数的分娩是“协助生产”,即分娩过程会使用器械或转为剖宫产。

有相当高比例的剖宫产是非必须的。来自多个国家的研究显示,较为合适的剖宫产比例是5%~10%,低于1%或高于15%,不管对于妈妈还是宝宝都是不利的。在英国,剖宫产的概率是26%,而在美国,剖宫产的概率达到33%。

持续的压力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通过对近万名英国政府工作人员的跟踪研究[因政府大楼定在伦敦街道后被称为“白厅研究”(Whitehall studies)]发现,工作压力越大的人死亡年龄越早,且多数死于心脏病。

压力引起的端粒缩短与许多人联系起来了,包括老年女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料者、家庭暴力受害者、被强奸和幼年创伤的人以及患有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人群。

儿时接触的环境也会影响以后我们对压力的反应。例如,有些穷人家的孩子努力学习,上大学,然后在某个地方找个好工作,以便生活更加接近同龄的富人。他们很少吸毒,也没有不良习惯,看起来很健康。米勒说道:“但如果透过表象去观察他们的生理变化,你就能看到他们的不同。”他们的血压、应激激素和炎症水平更高。

对于同一件小事,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的人比常人的压力更大,他们体内更易出现“恐惧”而非“挑战”。

威廉姆斯告诉我:“大多数人时刻忙于各种事情,但实际上并没有意识到当时自己在哪里或正在做什么。我们一直忙于计划未来,或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例如,洗碗时,你可能会想到要喝的那杯茶;喝茶时,你在计划去超市;开车去超市时,你又在考虑要买些什么。”

威廉姆斯说:“如果我们不小心,大脑和身体就会像漩涡般彼此吞噬。”

新墨西哥大学社会学家克里斯廷·巴克(Kristin Barker)把这项活动看作负疚之旅,她将正念冥想描述为“时刻自我医治”。她强调卡巴金的建议,冥想“因为有意义,所以生活依赖它”。

新的研究显示,每个人,无论是小提琴家还是出租车司机,都可以通过新细胞和连接增加相关的脑部区域,如同通过锻炼增加肌肉一样。拉萨尔的研究表明,冥想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韦恩州立大学的肿瘤学家和替代医疗评论员戴维·戈尔斯基(David Gorski)警告说,关于冥想的早期结果被夸大了,因为冥想与其他心身疗法一样,是不可能进行双盲试验的。

在尼科亚半岛,普兰和比特纳遇到已100周岁的老人拉斐尔·安杰利诺,他仍旧可以独立收获玉米和豆类谷物,同时还饲养着牲畜,而他的妻子比他年轻40岁。他的邻居是99岁的弗朗西丝卡·卡斯蒂略,她可以自己去砍木材,并且每周两次步行到1.5千米外的城里。

普兰和比特纳列出一些用来解释尼科亚半岛长寿秘密的可能因素,例如即使年老,他们仍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虽然电力资源匮乏,但却让他们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他们平均睡眠时间达8小时;他们饮用含钙丰富的水(对心脏有益),吃一些具有富含抗氧化作用的水果。

饮食因素似乎没有明显区别,并且尼科亚居民比其他哥斯达黎加人有着更糟糕的健康状况,如肥胖和高血压。

尼科亚半岛居民比其他哥斯达黎加人生活得更加温暖,很少有孤独的生活,他们每周有很多时间与孩子相聚,而这种社会关系似乎至关重要。

远离社会对健康人,如同肥胖者缺乏活动并吸烟一样危险。证据的强度与美国政府在1964年将吸烟与肺癌联系在一起的报告级别相同。

至少在西方社会,缺乏社会联系与饮酒、吸烟一样有害健康,并且实际上比缺乏运动或肥胖更危险。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和心身医学研究员查尔斯·雷森(Charles Raison)说:“那些有温馨的社会联系、丰富的社交生活及觉得自己完全融入社会的人,不容易生病,且寿命更长,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最强大的行为发现。”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美国成年人在20世纪70年代更加不愿意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不喜欢与他人建立联系,而是更热衷于独自生活。

1985年,研究人员在美国做了一个抽样调查,当询问他们有多少知心朋友时,普遍的答案是3个;而当2004年重复这项研究调查时,被调查者的答案竟然是“从来没有”。

西方国家的研究表明:20%~40%的成年人在多数时间感觉自己是孤独的,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大学新生。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大多数人可以很快适应新环境,但报告称5%~7%的人因不能融入新环境感到强烈或持续的孤独。

他们专注于只满足自己的需求,忽视甚至牺牲别人的利益。“当和孤独的人交谈时,你会觉得他们仿佛在肆意享受免费的晚宴一般,”他说,“从不会让人感觉愉悦和畅快。”

炎症导致疲劳和抑郁;较低的血糖水平易使我们脾气暴躁;而舒缓身体,例如,缓慢深呼吸,则可改善我们的心情。

Written on November 2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