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ndercover Economist Strikes Back
出生在津巴布韦或厄立特里亚的普通家庭,除非你能移民,否则无论多有天分,都将注定贫困。
如此高的离职率深层的问题在于福特工人对工作非常不满:工时过长,工作单调乏味,工资很差,工厂老板们——根据内部资料显示——蠢得讨厌。
能抽出些时间给我们讲讲,应该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如何让他们快乐地工作吗?答案是他们不能。这就是悲剧所在。——戴维·布伦特(David Brent),《办公室》(The Office)
长期失业的影响令人吃惊。没有行业从业经验但失业时间短于14周的求职者收到面试通知的概率要比具有相关从业经验但失业时间长于6个月的求职者高出3倍以上。
雇主宁愿录取没有相关经验的求职者,也不愿录取长期失业的求职者。
近期的相关经验是求职者的加分项,而经常跳槽的经历则会减分。
货币幻觉解释了为什么实际工资的降低十分普遍,而名义工资的降低则非常罕见——在美国,只有不到0.5%的工资谈判以名义工资削减告终。
所有成功的经济体都有赖于政府作为坚强后盾。
如果经济已经达到了供给能力的极限,新货币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人们就会开始投资资产,比如互联网股票、上海的公寓,或者由重新打包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
通货紧缩十分危险且极难治愈。如果经济已经处于衰退之中,制造通货膨胀可能很难。
只有在人们想马上消费时才能通过印钞制造通货膨胀。他们也可能不想马上消费。毕竟,利率已经为零,如果人们想花钱,他们可以无成本借贷。
如果谨慎心理阻碍了人们进行消费,中央银行可以大量印钞,却不会带来任何通胀压力。
只有很难招募到合适的人才,工资上涨才有意义。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当前的基尼系数为0.61,无疑,中国的领导人对社会动荡感到非常忧心。
富裕国家内部的不均等以及英语国家的不均等已经上升了25年。最具戏剧性的症状是大幅增加的收入被最富有的人占据——比如,最富有的1%,甚至是0.1%。
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其所带来的痛苦程度将4倍于通胀率的增长幅度。
近期的相关经验是求职者的加分项,而经常跳槽的经历则会减分。然而,长期失业的影响却令人吃惊。没有行业从业经验但失业时间短于14周的求职者收到面试通知的概率要比具有相关从业经验但失业时间长于6个月的求职者高出3倍以上。
雇主宁愿录取没有相关经验的求职者,也不愿录取长期失业的求职者。
如果这些求职者在经济衰退而非经济振兴时期找工作,那么他们的收入水平在很长一段时期可能都比较低。部分问题在于,人们会接受不太想从事的职业,他们将在不合适的岗位上积累技能、经验和人脉。
经济衰退会带来道德问题:人们会失去安全感和幸福感;慈善捐款会减少;种族主义以及其他形式的偏执和狭隘思想会兴起;进而造成反民主势力的抬头。正如大萧条之后,希特勒出现,“二战”爆发。
由于合作社在管理上存在缺陷,成员更愿意待在家里照看孩子积攒保姆券——所有人都抱有相同的想法。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有机会积攒保姆券,也都不愿意外出。合作社本来是想形成自我循环的永动圈,每对夫妇保姆券的支出将成为其他夫妇的收入。如果成员都几乎不支出,自然也就不会形成收入。
最终,合作社委员会放弃了无效的强制手段,转而采用市场手法,这回终于奏效了。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多多印券。具体来说,多发给每个成员10个小时的保姆券,新成员在加入时也多获得10小时的保姆券,但在退出时则仅需偿还20小时。曾经很少且不断萎缩的货币供给现在变多了,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神奇的是,衰退结束了!
过程很简单:经济衰退了,中央政府凭空变出一堆货币,经济衰退结束。
没过多久,自然就出现了保姆券过多,成员们都想外出而不愿照看孩子的局面。
价格临时性的大幅提高将惹怒潜在客户,而排队却不会。相似的,后来预料之内的降价也将惹怒之前以更高价格购买的客户。
1886年,第一罐可口可乐的价格为5美分,70多年间,一罐可乐的价格一直都是5美分。相较而言,同期咖啡的价格涨了八倍。
1953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给他的好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信,强烈建议推出面值7.5美分的硬币。
货币幻觉解释了为什么实际工资的降低十分普遍,而名义工资的降低则非常罕见——在美国,只有不到0.5%的工资谈判以名义工资削减告终。
所有成功的经济体都有赖于政府作为坚强后盾。
在1923年10月的德国,月通货膨胀率近30 000%,每4天价格就会翻一倍多。所有的老生常谈都是真的:人们用手推车推着现金到处走,他们用香烟代替货币,用货币代替柴火。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巴西总统萨尼(Sarney)将提高价格视为非法行为。这是对通货膨胀的正常反应,而其一贯结果也毫不例外地在巴西显现出来:由于价格被人为压低,卖家不得不将商品下架,直到价格重新上涨。
如今美国中央银行的通胀目标为2%左右。按照这个速度,价格翻一番将需要35年左右。
自危机发生以来,美联储已经创造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新增货币,并以每月400亿美元的速度印钞和购买债券,有时还会更多。
许多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大于零,但利率已经接近于零。但这种情况并不寻常,同时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在正常情况下,当通货膨胀率较低,利率也会较低,当通货膨胀率较高,利率也将较高。
一般来说,恶性通货膨胀是因为当局缺乏足够的货币应对特殊情况——比如负担战争支出,或在社会和经济动荡税收不足时继续承担公务员的工资——所以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不断印钞。
很快,情况失控。不仅价格持续上涨,其上涨的速率也在不断上升——通胀加速。
货币政策效应会有延迟。
印钞的意义在于使经济达到或接近潜在生产力水平。但如果经济已经达到了供给能力的极限,多印出来的货币最终会去哪里?新货币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人们就会开始投资资产,比如互联网股票、上海的公寓,或者由重新打包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
通货紧缩十分危险且极难治愈。
如果经济已经处于衰退之中,制造通货膨胀可能很难。
只有在人们想马上消费时才能通过印钞制造通货膨胀。他们也可能不想马上消费。毕竟,利率已经为零,如果人们想花钱,他们可以无成本借贷。
如果谨慎心理阻碍了人们进行消费,中央银行可以大量印钞,却不会带来任何通胀压力——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性陷阱”。
面试官叫经济学家来,问:“2加2等于多少?”经济学家转身锁好门,俯身在面试官耳边低语:“您希望它等于多少?”
只有很难招募到合适的人才,工资上涨才有意义。
福特新的汽车生产系统需要大量的半熟练工从事重复性任务。他需要驯服的工人像机器一样一遍又一遍重复被安排做的事情。公司最不需要的就是生产T型车时代之前的熟练通才,尽管他们兼具经验和想法,这这样的工人已经不符合当时的需要了。
1913年,引入5美元工资的前一年,福特工厂不得不雇用5万多名工人——但工厂只有13 500名员工。数以万计的工人辞职,他们的岗位不得不被替换。工人平均仅会待上3个月。
如此高的离职率深层的问题在于福特工人对工作非常不满:工时过长,工作单调乏味,工资很差,工厂老板们——根据内部资料显示——蠢得讨厌。
福特的一天5美元工资制意味着工人的机会成本突然增加。他们在福特的工资是别的地方的两倍。因此,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努力按照指示工作。当时有工作记录写着,“工人们绝对温顺”。
能抽出些时间给我们讲讲,应该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如何让他们快乐地工作吗?答案是他们不能。这就是悲剧所在。——戴维·布伦特(David Brent),《办公室》(The Office)
政府经营的企业管理质量最低。
下面是英国的一个例子:一个人去世后把家族的生意传给孩子,就避免了缴纳遗产税。范·雷南指出,这是一种税收激励,鼓励公司在家庭内部传承,在英国,将家族企业的控制权交给长子仍然非常常见,但长子可能完全无法胜任。范·雷南的研究表明,家族企业往往就是管理不善的公司。
研究人员接触了66家印度公司,询问他们是否有兴趣接受价值25万美元的免费管理咨询——斯坦福大学和世界银行将负担咨询费用,工厂主自己不必付出任何费用。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拒绝了,这本身就证明了印度管理者傲慢的态度和咨询顾问的坏声誉。
2006年计入全球幸福指数的幸福数值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构建排名是为了宣传智库优势。
美国有一套自己的绝对贫困线标准:2012年,单身个体的贫困线是30.52美元一天。
出生在津巴布韦或厄立特里亚的普通家庭,除非你能移民,否则无论多有天分,都将注定贫困。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当前的基尼系数为0.61,无疑,中国的领导人对社会动荡感到非常忧心。
富裕国家内部的不均等以及英语国家的不均等已经上升了25年。最具戏剧性的症状是大幅增加的收入被最富有的人占据——比如,最富有的1%,甚至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