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股价”是投资者所能追踪到的最没有价值的信息,却又是投资者最普遍追踪的信息。
铁镐和铁锨”(picks and shovels)投资策略。
过去在淘金热潮中,大多数想要成为矿主的淘金者都以失败告终,而那些向淘金者出售铁镐、铁锨、帐篷和牛仔裤的人却发了大财(李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靠李维斯牛仔裤成为大富翁)。
1989年时专业投资者比业余投资者能够更快地得到更好的信息,但是如今这种差异已经不存在了。
股息正在像濒危物种一样面临灭绝。
199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总共上涨了28%,但是如果再仔细查看一下,你就会发现该指数中的50家市值规模最大的大盘股上涨了40%,而其余450家公司的股价却几乎一动不动。
历史告诉我们,市场修正(correction,下跌10%或者更多)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熊市(bearmarket,下跌20%或者更多)每隔6年会出现一次。
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基金经理人中绝大多数属于以下类型:心智平平的基金经理人、愚笨迟钝的基金经理人、懒惰懈怠的基金经理人、溜须拍马的基金经理人、懦弱犹豫的基金经理人以及各种各样盲目从众的随大流者、因循守旧的老顽固、死搬照抄毫无主见的模仿者等。
对于专业投资人来说,能赚大钱固然是好事,但更为重要的是万一你投资失败时你也不会落得个悲惨下场。华尔街上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如果你购买是IBM的股票而使客户资金遭受损失,那么你永远不会因此而丢掉你的饭碗。”
在你确实打算要进行任何股票投资之前,应该首先考虑购买一套房子,毕竟买房子是一项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做得相当不错的投资。
由于可以贷款买房,如果你只需首付20%的房款购买一套价值100000美元的房子,并且房子一年增值5%,那么你这一年就可以获得5000美元的投资回报,按照你的首付款20000美元计算的投资收益率相当于25%。
每当大多数投资者强烈地预感到股价将会上涨或者经济将要好转时,却往往是正好相反的情况出现了。
在读研究生时我在课堂上学到的是,股市一般每年上涨9%,但从那时直到现在,股市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年上涨9%的行情。
巴菲特曾这样写道:“股票市场根本不在我所关心的范围之内。股票市场的存在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参考,看看是不是有人报出错误的买卖价格做傻事。”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的原因在于,当他认为股票被严重高估时,他就把所有的股票都卖掉。
现在即使是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放缓下来,至少这个行业中大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部分的发展速度放慢了,IBM和Digital公司将来都可能变成缓慢增长型公司。
稳定增长型公司是像可口可乐、百时美、宝洁、贝尔电话、Hershey’s、RalstonPurina以及高露洁棕榄公司(Colgate-Palmolive)那样的公司。
在增长率为零的行业,特别是让人厌烦和压抑的行业中,你根本不用担心竞争的问题。你不必整天提心吊胆地防备着周围潜在的竞争对手,因为根本没有其他公司会对这样一个零增长行业感兴趣。这样一来就给了你更大的回旋余地来继续保持增长以及扩大市场份额。
由于公司规模越大,往往向高级管理人员支付的薪酬越高,因此自然而然那些期望得到更高薪酬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越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扩张,而这样经常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如果管理人员自己也大量持有自家公司的股票,那么这种情况就很少发生了。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被吹捧成下一个的公司几乎从来都不会真正成为它的楷模那样卓越非凡的明星——不管是百老汇、图书畅销排行榜、全美篮球联赛还是华尔街都不例外。
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卖给了同一个客户,这表明该公司的经营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缓慢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市盈率趋于最低,而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趋于最高,周期型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则介于两者之间。
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定价合理的话,市盈率就会与收益增长率相等。
如果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市盈率是15倍,那么你应该预期这家公司每年收益增长率约为15%,其他公司与此类似。
在一份正常的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应占到75%,而负债要少于25%。
不要相信多元化经营,事实证明多元化经营往往反而会导致公司经营状况恶化。
寻找那种一直在持续回购自己股票的公司。
只根据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每股账面价值来购入股票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根本不可靠的,应该根据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来买入股票。
20世纪20年代那些当时可以随意操纵整个华尔街的投资大亨也不能保证他们自己可以永远获得30%的年投资收益率。
一般股票的长期平均投资收益率为9%~10%,这也是历史上股票指数的平均投资收益率。
1982年8月的大牛市行情开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15倍。
1929~1982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只不过上涨了4倍。
互联网出现之前,一家公司只有盈利不断增长才能达到10亿美元的市值规模,而如今即使一家网络公司没有任何盈利,有时甚至连收入都没有,公司也可以达到10亿美元的市值。
网络公司过高的股价已经反映了未来数年盈利迅速增长,而这种增长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那么投资者以如此之高的价格买入这些网络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呢?从我提出这一问题的方式,你可能已经知道我的答案是“不值得”。
一些网络股在最初几个交易日中的成交价格会达到很高的水平,而这一高价位也就从此一去不返。
我的选股基于古老的基本原则:一家成功的公司开拓新的市场时,其盈利增长,其股价也相应随之上涨;或者一家身陷困境的公司经营好转时,股价也会上涨。
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一个典型的大牛股(我也会与大家分享那些让我赔钱的股票)一般要经过3~10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其英雄本色。
由于几乎没有盈利,大多数网络公司的股票不能用常用的市盈率(Price/Earning,P/E,市价比每股盈利)来估值,也就是说市盈率计算公式P/E中至关重要的每股收益“E”的数据根本不存在。在无法计算市盈率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另一个随处可见的数据——股价上!
我个人认为“股价”是投资者所能追踪到的最没有价值的信息,却又是投资者最普遍追踪的信息。
以过高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也会变成高风险的投资。
投资者狂热地买入罗斯·佩罗(RossPerot)的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lectronicDataSystems,EDS)股票使其市盈率狂涨到500倍。我对此的解释是,500倍的市盈率意味着“即使EDS公司的每股收益持续保持不变,投资者也需要等上500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最初的投资”。
按照40倍的市盈率,我们可以推测,DotCom.com公司必须每年盈利25亿美元,才能使公司总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而在1999年美国只有33家公司盈利超过25亿美元。因此,如果DotCom.com公司想做到这一点,它就必须成为类似于微软的大赢家公司俱乐部中的一员,果真如此的话,这可真的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商业神话。
在互联网热潮中,要避免以高得离谱的股价买入一家未来发展前景虚无缥缈的公司股票而亏得很惨的结局,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投资策略。
铁镐和铁锨”(picksandshovels)投资策略。
过去在淘金热潮中,大多数想要成为矿主的淘金者都以失败告终,而那些向淘金者出售铁镐、铁锨、帐篷和牛仔裤的人却发了大财(李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靠李维斯牛仔裤成为大富翁)。
现在你还可以应用这一策略,投资于那些从网络交易中间接受益的非网络公司(non-Internetcompanies)(包裹快递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或者投资于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设备装置的制造企业。
投资于“可以一分钱不花就能拥有其互联网业务”(freeInternetplay)的公司。
这是指投资者买入一家有着真实营业收入和合理股价的非网络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将网络业务渠道嵌入传统业务渠道之中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使投资者支付的股价只相当于非网络业务的价值,而与此同时不花一分钱就拥有了相关的网络业务。
投资于因互联网发展而“附带受益”(tangentialbenefit)的公司,指传统的“砖瓦+水泥”(brickandmortar)的实业公司通过使用互联网而削减了成本,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经营效率,从而实现了盈利能力的大幅增长。
只要在工作场所、购物中心、汽车展览厅、饭店,或者其他任何地方发现一家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公司时留心观察公司最新的发展情况,业余投资者就能寻找到一只未来能赚大钱的大牛股。
在你还没有对一家公司的收益前景、财务状况、竞争地位、发展计划等情况进行充分研究之前,千万不要贸然买入它的股票。
你必须留意什么才是公司未来的增长之源,并且预测公司的增长速度何时可能会放慢下来。
我始终坚信一般业余投资者比专业基金管理人在投资上拥有更大的优势。
1989年时专业投资者比业余投资者能够更快地得到更好的信息,但是如今这种差异已经不存在了。
我的投资组合中还有投资业绩很差的严重套牢股票,目前其卖出价格远低于我当初的买入价格,我继续持有这些表现令人失望的股票并不是因为固执或者怀旧,而是因为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相当不错,我认为这意味着其股价上涨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你没有必要在所选择的每一只股票上都赚钱。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个投资组合中10只股票中有6只股票能够赚钱的话就会产生十分令人满意的投资业绩了。
我认为通用电气公司的规模(股票市值为390亿美元,年度盈利30亿美元)使其盈利很难快速增长。
持续关注一家公司的发展状况对于投资来说至关重要。
股息正在像濒危物种一样面临灭绝。
公司不再派发股息会导致两个不利的结果:一是投资者无法通过定期派发股息的支票得到定期的收入;二是在股价下跌没有投资收益时,投资者找不到理由再继续持有该公司的股票。
199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500家上市公司的股息收益率(dividendyield)创下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纪录:只有1%左右。
如果说应该由谁为派发股息日渐稀少来负责的话,那么就应该是美国政府,因为美国政府先是对公司利润征税,接着又对公司派发的股息全额征税,因为这是所谓的非劳动所得(unearnedincome)。
公司为帮助自己的股东避开这种双重税收,抛弃了原来的派息政策,开始青睐于回购股票的策略,虽然这种策略使股东们出售股票时缴纳的资本利得税增加了,但是长期资本利得税率只有一般个人所得税率的一半,股东的总体纳税负担相应减少了。
10年前,在一个交易时段中股价的涨跌幅度超过1%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而如今这种情况在一个月中就会出现好几次。
199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总共上涨了28%,但是如果再仔细查看一下,你就会发现该指数中的50家市值规模最大的大盘股上涨了40%,而其余450家公司的股价却几乎一动不动。
历史告诉我们,市场修正(correction,下跌10%或者更多)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熊市(bearmarket,下跌20%或者更多)每隔6年会出现一次。
1929~1932年股市大崩盘之后,大熊市(severebearmarket,下跌30%或者更多)又发生了5次,
导论业余投资者的优势
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上市公司不喜欢它们的股价以美元标价的绝对值过高,这是上市公司要宣布股票分割的原因之一。
每年我都要拜访数百家上市公司,花费一小时又一小时的时间跟CEO、金融分析师以及那些共同基金业内的同事一起不断进行一次又一次让人头脑兴奋的聚会交流,
投资者总是远离那些就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能够近距离观察到的公司的股票,反而费尽心机寻找那些生产的产品让人根本无法了解的公司的股票。
第一部分投资准备
最终决定投资者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甚至也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自己。
进入一家公司董事会会议室这个权力中心的捷径是通过像BraeBurn这样的高级俱乐部的更衣室认识一些头面人物。
如果你想得到有关股票投资的教育,高尔夫球场是一个仅次于主要股票交易所交易大厅的最佳场所,
学习历史和哲学比学习统计学能够更好地为股票投资做好准备。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因此一个接受训练、习惯对一切事物进行严格数量分析的人在投资中反而有很大的劣势。
如果选择股票这项工作可以量化分析,那么你只需租用附近的克雷(Cray)计算机运算分析一段时间就可以赚到大钱了,
现在华尔街的情况则是许多投资者只是坐在一起争论股价是否会上涨,只靠对公司财务数据的冥思苦想就能找到答案,似乎根本不用调研核查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
我还发现很难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股票市场的一切信息都是“已知”的,并且股票的定价也都是“理性”的)与随机漫步假说(random-walkhypothesis)(即市场的涨跌是不理性的,也是完全不可预测的)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理论统一起来。
基金经理人中绝大多数属于以下类型:心智平平的基金经理人、愚笨迟钝的基金经理人、懒惰懈怠的基金经理人、溜须拍马的基金经理人、懦弱犹豫的基金经理人以及各种各样盲目从众的随大流者、因循守旧的老顽固、死搬照抄毫无主见的模仿者等。
基金经理人最可能寻找的不是买入而是拒绝买入这类好股票的理由,这样他就可以在这种股票上涨的时候拿出合适的理由来为自己没有买入的举动进行辩解。
当生存的饭碗面临危险时,只有极少数的专业投资人才有勇气敢于购买像LaQuinta汽车旅馆公司这种不知名的公司股票。
如果面临两种投资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有可能投资于一家不知名的公司股票会赚到一大笔钱,第二种选择是可以确定投资于一家已被广泛认可的公司的股票只有少量的损失,那么无论是共同基金经理人、养老基金经理人,还是公司投资组合经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赚大钱的可能性而选择亏小钱的确定性。
对于专业投资人来说,能赚大钱固然是好事,但更为重要的是万一你投资失败时你也不会落得个悲惨下场。华尔街上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如果你购买是IBM的股票而使客户资金遭受损失,那么你永远不会因此而丢掉你的饭碗。”
一般说来,基金管理者要花将近1/4的工作时间来解释自己最近如何投资操作——首先是向部门内部自己的顶头上司,然后是最终的老板也是他们的客户进行解释(就像道格的客户怀特面包公司的弗林特)。
无论何时,当基金管理者确实决定要购买一些让人兴奋的股票时(这需要突破所有社会和政治上的阻碍),都有可能受到各种明文规定和法规的限制。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一家共同基金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其总股本的10%,而且对于任何一只股票的投资总额也不能超过基金总资产的5%。
我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所管理的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太大,因为资产的规模越大,投资业绩超过竞争对手的难度就越大。
在很多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业绩根本算不上出色,只不过是平平而已。
股票投资者是一家业务兴盛且迅速扩张的公司的一个合伙人,而投资债券的投资者不过只是公司吸引的闲置资金的一个最方便的来源而已。
财富不是永恒不变的,没有人能保证大公司不会变成小公司,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不容错过的蓝筹股。
即使是买对了正确的股票,但如果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价格买入,也会损失惨重。
只要有60%的股票表现与预期的一样,就足以在华尔街创造一个骄人的投资业绩记录了。
在你确实打算要进行任何股票投资之前,应该首先考虑购买一套房子,毕竟买房子是一项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做得相当不错的投资。
由于可以贷款买房,如果你只需首付20%的房款购买一套价值100000美元的房子,并且房子一年增值5%,那么你这一年就可以获得5000美元的投资回报,按照你的首付款20000美元计算的投资收益率相当于25%,
房屋本身可以抵御通货膨胀,房地产在经济萧条时期是资产保值的最佳避风港,更不用说房屋每天为你遮风挡雨带来的舒服享受。
房地产跟股票一样,长期持有一段时间的赚钱可能性最大。
难怪人们能够在房地产市场上赚钱却在股票市场上赔钱,他们选房子时往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而选择股票时却只花几分钟的时间。
如果没有太多意外情况的话,股票未来10~20年的走势相对来说是可以预测的,至于未来两三年内股票的价格是涨还是跌,对于这个问题的预测的准确概率可能会与你掷硬币猜正反面的准确概率差不多。
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资金只能限于你能承受得起的损失数量,即使这笔损失真的发生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要想取得股票投资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人素质是要有能力在得到的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以及得到的信息不完全准确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华尔街的事情几乎从来不会十分明朗,或者说一旦事情明朗化时,再想要从中谋利已为时太晚,
每当大多数投资者强烈地预感到股价将会上涨或者经济将要好转时,却往往是正好相反的情况出现了。
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与人人追捧的热门股对着干的投资者(例如卖空一只所有人都在买入的股票),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耐心等待市场热情冷却下来,然后再去买入那些不再被人关注的公司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感到厌倦无聊的公司股票。
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就一直持有你手中的股票。
在几次最严重的股市大跌期间,我只能坐在股票行情机前面呆呆看着我的股票也跟着大跌。尽管我管理的基金业绩与股价表现紧密相关,我也并没有事先预测出这几次股市大跌的发生。
有数以千计的专家在研究超买指数、超卖指数、头肩形态(head-and-shoulderpattern)、看涨看跌比、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供给政策、国外投资的情况、天上星座的运动以及橡树上的苔藓,但是他们并不能持续地准确进行市场预测,他们的预测能力比古代那些通过挤压鸟的砂囊(gizzardsqueezer)来为罗马君王预测什么时候匈奴人会突袭的占卜者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读研究生时我在课堂上学到的是,股市一般每年上涨9%,但从那时直到现在,股市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年上涨9%的行情。
他们由于成功预测经济衰退和利率走势成为百万富翁之后,可能辞去工作,到著名度假胜地巴哈马的比密尼岛,一边喝着朗姆酒,一边钓着青枪鱼,但是据我所知,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在为了得到一笔丰厚的薪水而拼命工作,这应该能让我们认识到,这些经济学家预测经济波动和利率变化的准确率是多么差劲。
事情从来不会十分明朗,一旦明朗早已为时太晚。
事后,很多人站起来宣布说他们已经提前预测到这一切,但是衰退发生之前没有一个人向我说起过经济衰退将会发生。
当10个人宁愿与牙医谈论有关治疗牙斑的事情而不愿与一个共同基金经理人谈论股票时,很有可能股市将要止跌反弹了。
当邻居们告诉我该买哪只股票,而且后来股价上涨后我非常后悔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时,这是一个股市已经上涨到了最高点而将要下跌的准确信号。
我只相信购买卓越公司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被低估而且(或者)没有得到市场正确认识的卓越公司的股票是唯一投资成功之道。
巴菲特曾这样写道:“股票市场根本不在我所关心的范围之内。股票市场的存在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参考,看看是不是有人报出错误的买卖价格做傻事。”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的原因在于,当他认为股票被严重高估时,他就把所有的股票都卖掉,
·投资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
第二部分挑选大牛股
如果你由于一家公司生产的某一种产品很受欢迎而考虑购买它的股票,那么你首先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这种产品的成功对于这家公司的净利润影响程度有多大?
规模大的公司股票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涨幅。
你买入像可口可乐这种巨型公司的股票时,根本不要指望两年后它的股价可以上涨4倍。如果你在合适的价位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可能6年后你的投资会上涨3倍,但是想要持有可口可乐股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大赚一笔是根本不可能的。
通用电气公司每年盈利超过30亿美元,仅此一项就足以使它名列《财富》500强企业。对于通用电气来说,除非它把整个世界都收购下来,否则真的没有什么其他办法能够让它快速增长了。
只有公司快速增长才能推动股价上涨,
一旦我确定了某一特定行业中的一家公司相对于同行其他公司而言规模是大是小之后,接下来我就要确定这家公司属于6种公司基本类型中的哪一种类型: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以及隐蔽资产型。
那些风行一时的快速增长行业早晚都会变成缓慢增长行业,
美国铝业公司(AluminumCompanyofAmerica,Alcoa)一度曾拥有像现在的苹果电脑公司一样的崇高声誉,因为当时铝业属于快速增长行业。
现在即使是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放缓下来,至少这个行业中大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部分的发展速度放慢了,IBM和Digital公司将来都可能变成缓慢增长型公司。
稳定增长型公司是像可口可乐、百时美、宝洁、贝尔电话、Hershey’s、RalstonPurina以及高露洁棕榄公司(Colgate-Palmolive)那样的公司。
当你购买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时,你多少有点儿像站在了山麓丘陵之上,这种类型的公司盈利的年均增长率为10%~12%。
如果你拥有像百时美公司这样的稳定增长型股票,并且一两年内该股票上涨了50%,你就要怀疑这只股票是否已经上涨得足够高了,并且你得开始考虑要不要把它卖掉了。
通常情况下,在我购买了稳定增长型股票后,如果它的股价上涨到30%~50%,我就会把它们卖掉,然后再选择那些相似的价格还没有上涨的稳定增长型股票反复进行同样的投资操作。
我总是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保留一些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因为在经济衰退或者经济低迷时期这类股票总能为我的投资组合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
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事实上,我更钟爱不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的快速增长型公司,
在缓慢增长型行业中,快速增长型公司只需一个能够让其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照样能够快速增长。
我所寻找的是那种资产负债表良好又有着实实在在的丰厚利润的快速增长型公司。投资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的诀窍是弄清楚它们的增长期什么时候会结束以及为了分享快速增长型公司的增长所付出的买入价格应该是多少。
汽车和航空公司、轮胎公司、钢铁公司以及化学公司都是周期型公司,甚至国防工业公司的行为也像周期型公司,因为它们的盈利随着各届政府政策的变化而相应上升与下降。
一家是处在竞争激烈的复杂行业中管理水平非常杰出的优秀公司,另一家是处在没有竞争的简单行业中管理水平非常一般的平凡公司,我将会选择后者。
如果你找到了一只机构投资者持股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持股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只有可能赚大钱的潜力股。
我热衷于投资低速增长行业,例如塑料小刀和叉子行业,我更喜欢的是比低增长行业增长率更低的零增长行业,比如殡葬服务业,往往在这种零增长行业中可以寻找到最赚钱的大牛股。
在增长率为零的行业,特别是让人厌烦和压抑的行业中,你根本不用担心竞争的问题。你不必整天提心吊胆地防备着周围潜在的竞争对手,因为根本没有其他公司会对这样一个零增长行业感兴趣。这样一来就给了你更大的回旋余地来继续保持增长以及扩大市场份额,
我更愿意拥有一家地方性石料场的股票,而不愿拥有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股票,因为一家电影公司面临着许多其他电影公司的激烈竞争,
石料场之所以赚钱,是因为根本没有竞争对手。最近的竞争对手离你只有两个镇的距离那么远,但是它不会把它的石料运到你的地盘来抢夺你的市场,因为这样做光运费就会吃掉所有的销售利润。
没有什么样的秘密消息能比一家公司内部人士正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更能表明一只股票的投资成功可能性了。
由于公司规模越大,往往向高级管理人员支付的薪酬越高,因此自然而然那些期望得到更高薪酬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越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扩张,而这样经常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如果管理人员自己也大量持有自家公司的股票,那么这种情况就很少发生了。
回购股票是一家公司回报股东的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一家公司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为什么不可以像公司股东那样投资于自家公司的股票呢?
如果说有一种股票我避而不买的话,那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这种股票受到大家最广泛的关注,每个投资者上下班途中在汽车上或在火车上都会听到人们谈论这种股票,
热门股票上涨得很快,总是会上涨到远远超过任何估值方法能够估计出来的价值,但是由于支撑股价快速上涨的只有投资者一厢情愿的期望,而公司基本面的实质性内容却像高空的空气一样稀薄,所以热门股跌下去和涨上来的速度一样快。
你已经买入这种股票就表明你肯定不会聪明地及早卖出),
我避而不买的股票是被吹捧成下一个IBM、下一个麦当劳、下一个英特尔或者下一个迪士尼之类公司的股票。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被吹捧成下一个的公司几乎从来都不会真正成为它的楷模那样卓越非凡的明星——不管是百老汇、图书畅销排行榜、全美篮球联赛还是华尔街都不例外。
那些盈利不错的公司通常不是把赚来的钱用于回购股票或者提高分红,而是更喜欢把钱浪费在愚蠢的收购兼并上。这种一心一意想要“多元化”的公司寻找的是具备以下特点的收购对象:①收购价格过于高估;②经营业务完全超出人们的理解范围。这两点毫无疑问会使公司在收购后发生的损失最大化,“多元化”的最终结果变成了“多元恶化”。
为什么Melville公司通过收购进行多元化发展取得了成功而Genesco公司却遭到失败了呢?问题的答案与一个叫作“协同作用”(synergy)的概念有很大的关系。协同作用是“把相关的业务组合成一个整体并使整体比部分运作得更好”,其实不过是“二加二等于五”理论的学名而已。
有时收购会产生协同作用,但有时不会。吉列这家剃须刀的主要生产厂商,当它收购Foamy公司的刮胡泡生产线时,获得了一定的协同作用,但是当它收购洗发水、润肤露以及其他的化妆用品公司时并没有形成协同作用。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就是以收购为主营业务。
那些现金充足而且感觉自己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收购中存在这样一种强烈的趋势:收购出价过高,对收购的公司期望太高,而收购以后却管理不善。
吹牛吹破天,却根本没有什么实质内容,这也正是那些被人们小声耳语的股票的本质。
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卖给了同一个客户,这表明该公司的经营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除了取消合同的风险之外,大客户还拥有很大的谈判优势可以逼迫供应商降价和提供其他优惠,这将会大大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因此购买这种过于依赖大客户的供应商公司的股票几乎不可能获得很大的投资成功。
(判断股票价格是不是被高估的快捷方法就是比较股票价格走势线与收益线是否相符。
如果你购买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那些增长型公司,例如Shoney’s、TheLimited、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公司,你在股票价格线低于收益线时购买它们的股票,在股票价格线远高于收益线时卖掉它们的股票,那么你大赚一笔的成功概率就相当大。(
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price/earningsratio),也被称为本益比(P/Eration)、市盈率倍数(price-earningmutiple),或者简称为市盈率(P/E)。
市盈率可以看作一家上市公司获得的收益可以使投资者收回最初投资成本所需的年数,前提当然是要假定公司每年的收益保持不变。
缓慢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市盈率趋于最低,而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趋于最高,周期型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则介于两者之间。
虽然你不能准确预测公司的未来收益,但至少你可以了解一下公司为提高收益所制订的发展计划,然后你就可以定期查看公司实施这些计划后是否真的有效地提高了收益水平。
一家公司可以用5种基本方法增加收益:削减成本,提高售价,开拓新的市场,在原有市场上销售出更多的产品,重振、关闭或者剥离亏损的业务。
在下单购买一只股票之前,我喜欢进行一个两分钟的独白,内容包括:我对这只股票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家公司才能取得成功;这家公司未来发展面临哪些障碍。
在研究Bildner’s公司股票时忘记询问的那个最重要的问题:它的经营策略在其他地方进行复制也同样能够获得成功吗?
专业投资者总是不断地给上市公司打电话,
如果你有某些具体的问题要问,那么向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打电话询问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大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自己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它们的股票会下跌。
直接向公司询问“你们公司的未来收益是多少”就像一个陌生人问你的年薪是多少一样很不礼貌,要想让对方容易接受,就得问得委婉巧妙:“华尔街对贵公司明年的收益预测是多少呢?”
高技术公司和软件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的工作人员同样都是过分乐观的人士。
软件业的竞争对手如此众多,你必须让人听起来对自己公司的未来非常乐观,如果你说话垂头丧气显得缺乏信心,那么其他竞争对手花言巧语说得天花乱坠就会抢走你所有的合同。
投资者根本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揣摩公司工作人员言语之中形容词的含意,更简单的对策就是:不要理会任何形容词,只管事实和数据。
我拜访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办公室后多次发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把办公室装饰得非常豪华之日,就是投资者应该为这家公司的收益开始忧心之时。
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定价合理的话,市盈率就会与收益增长率相等。
如果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市盈率是15倍,那么你应该预期这家公司每年收益增长率约为15%,其他公司与此类似。
在一份正常的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应占到75%,而负债要少于25%。
在公司面临危机时,负债的种类和实际数额在决定公司存亡上具有同等的影响力。
投资者青睐派发股息的公司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是,不派发股息的公司大都曾有过把大笔资金浪费在一系列愚蠢的多元化并购上的痛苦经历。
投资者青睐派发股息股票的另一个理由是:派息的股票更具有抗跌性,如果没有派发股息会导致股价更大幅度地下跌。
公司发行股票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进行扩张同时又不用承担银行贷款的债务负担。
公司财务报告上的账面价值往往与公司的实际价值没有什么关系,账面价值经常严重高估或者低估公司的真实价值。
因为这些织布机的账面价值高达86.6万美元,但是在公开拍卖时,那种几年前他们以每台5000美元的价格购买的织布机,现在拍卖价格只有每台26美元了,这个价格甚至比把它们拖走的运费还要低,
现金流量是指一家公司从业务经营中获得的现金流入超过现金流出的净流入数量。
现金流量指的是自由现金流量(freecashflow)。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扣除正常的资本支出(capitalspending)之后剩余下来的现金,这是一笔流入进来却不必再用于支出的现金流量,
在过去几十年里公司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
·特别要小心那些年收益增长率高达50%~100%的公司,一定要用怀疑的眼光进行分析。
·远离那些热门行业中的热门股。
·不要相信多元化经营,事实证明多元化经营往往反而会导致公司经营状况恶化。
不要盲目听信任何人的股票消息,不管提供股票消息的人多么聪明、多么有钱以及上一次他的消息多么灵验。
·寻找那种一直在持续回购自己股票的公司。
·只根据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每股账面价值来购入股票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根本不可靠的,应该根据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来买入股票。
第三部分长期投资
20世纪20年代那些当时可以随意操纵整个华尔街的投资大亨也不能保证他们自己可以永远获得30%的年投资收益率。
一般股票的长期平均投资收益率为9%~10%,这也是历史上股票指数的平均投资收益率。
如果要证明你付出时间和精力自己来选择股票是值得的,从长期来看你应该从股票投资中获得12%~15%的复利投资收益率,进行业绩计算时必须扣除所有成本和佣金,并加上所有股息与其他红利。
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种合适的方法能够量化分析投资风险与回报具体是多少,
即使在专业研究上最聪明的教授对于股票的认识也可能是非常错误的,
过去人们都说RCA公司的股价最终会涨回来的,但65年过去了,它的股价仍然没有涨回来,尽管RCA公司还是一家世界闻名的非常成功的大公司。
公司发展是动态的,公司发展前景是变化的,根本没有任何一只你可以不管不问只需一直持有的股票。
要想从一般的股票投资上赚钱本身就已经十分困难了,要想在这些如同赌博一样的期货或期权交易上赚钱更是难上加难。
除非是一个专业的期权或期货交易者,否则想从中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根据芝加哥和纽约这两家期货和期权交易的主要交易所的报告,80%~95%的业余投资者在期权和期货交易上是亏损的。
沃伦·巴菲特认为应该将股票期货和期权交易确定为违法行为,我完全赞成他的观点。
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事件是1973年10月19日(又是一个幸运的10月19日)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导致股市在3个月内下跌了16%,在12个月内下跌了39%。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当天股市并没有对石油禁运产生的重大影响马上做出反应,实际上这天股市还上升了4点,接下来在开始大跌之前的5个交易日里股市又上涨了14点。
·你并不需要一直正确,甚至不需要经常正确,照样能够取得高人一筹的投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