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

 有些人天真地认为,自己只享受一次欲乐,就足够了。但若想以此令贪欲变淡,这无异是异想天开。如同饮用盐水,只会越喝越渴,贪欲越享受就会越炽盛,永远不可能让你心甘情愿地舍离。

 既然无论是外在的世界,还是我们自身,都没有恒常不变的东西,那又何必对于现在所拥有的贪恋不舍呢?

 世间上地任何妙欲,从中可以享受到的快乐十分微薄,但随之而来的痛苦却无穷无尽。

 轮回中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法,当我们遇到好事时不必生贪,遇到坏事时更没必要生嗔,对一切法都不要有什么执着。

 “文革”期间,佛教身受重创。
 在茫茫无际的轮回大海中,大多数人都在毫无意义的世间琐事中,虚度了自己宝贵的一生。
 真正的莫忘,就是我们的无明迷乱。
 尽管我们升起的每个心念,看似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但若仔细去剖析,就会发现它是刹那性的,当下生,当下灭,本体犹如虚空,了不可得。
 在这个世间,分别念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痛苦。
 对于污秽的不净粪,人见后定会恶心,但在猪狗看来,确实不可多得的美味。因此,对于美丑,好坏的判别,全是众生一时的分别念所致。事实上,外境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
 世间一切的本性皆是无常,空性,没有一法是值得信赖的。然而,凡夫人以虚妄的分别念,把外境误以为实有,将不净视为清净,痛苦当作安乐,无常执着为常有,就这样将自心捆缚了,并做出种种颠倒的行为。
 有些人天真地认为,自己只享受一次欲乐,就足够了。但若想以此令贪欲变淡,这无异是异想天开。如同饮用盐水,只会越喝越渴,贪欲越享受就会越炽盛,永远不可能让你心甘情愿地舍离。
 这些千奇百怪的痛苦和快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并不是外境所招致,而是源于我们的内心。
 既然无论是外在的世界,还是我们自身,都没有恒常不变的东西,那又何必对于现在所拥有的贪恋不舍呢?
 每个人的苦乐虽然不相同,但有一点确是共同的:我们的快乐与痛苦,宛如天空中的闪电,全都是无常。
 对名声,财富,地位等世间法,我们最好不要有强烈的执着,否则,只会让自己无休止地痛苦。
 纵观古今,凡夫人往往不甘寂寞,乐于散乱,喜欢到喧哗地场所打发时光。
 散乱地内在根源是心,而人数之多寡,并非造成散乱地根本原因。如果心容易为外境牵染,即便你独居深山,也会产生如是之过患。
 一切祸害地根本,就是我们自己地心,也可以说是往昔所造地罪业。若能通达这个道理,当苦难来临时,就知道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便不会一味抱怨外境了。
 所有的痛苦来源实际上是我执。
 口业是最容易造的,所以智者从不随便多言。
 世间上地任何妙欲,从中可以享受到的快乐十分微薄,但随之而来的痛苦却无穷无尽。
 许多人在年轻时代,花费大量精力追求一些不必要的妙欲,自以为人生还特别漫长。但事实上,人的一生相当短暂,老人们对此就深有感触。
 我们在日常生活在,理应随时随地观修万法如梦,对一切不要特别执着。
 对于一般人而言,醒与梦完全是两个概念:醒是真的,梦是假的。没人会把梦境执为实有,但人人却把醒时的一切当真,并以此引生了千般执着,万般烦恼。
 世间上的琐事,若去希求,就没有一个完结之时。何时放下,何时才会了。
 世上总有一些人,自己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嘴上却讲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把不明真相的人们吓唬得一愣一愣的。
 如果自己的心没有变成魔,那外境上没有任何一个魔。
 三界中最大的恶魔,就是我执。一切恶魔和鬼神,都是我执的“部下”。
 轮回中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法,当我们遇到好事时不必生贪,遇到坏事时更没必要生嗔,对一切法都不要有什么执着。
 无边的轮回苦海中,即使偶尔出现了少许快乐,也只是暂时的,就仿佛妖女的微笑一样不能相信。
 《本师传》中记载,释迦摩尼佛往昔是一位商主,他来到一个罗刹洲上,许多妖女用各种伎俩和妙欲来引诱他。但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她们虽然看上去万分迷人,但其本性都是痛苦,欺骗。

Written on July 20,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