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钱细思

常言道:信心更多地来源于无知,而非知识。

经济学家习惯将风险自上而下进行分类。他们用外部视角来审视市场,统计行业数据,并用蹩脚的理论去分析和解释。他们会笼统地通过某些数据的变化,去分析其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而不是深究这些数据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

指数型基金的投资者认为,他们的收益来自承担市场的整体风险;价值投资者则认为,自己利润的来源是其他投资者的错误投资行为。

一般来说,人类会把获得信息的难易程度与信息本身的重要性相挂钩。越难获得的信息,越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确认偏差是指当你认为某件事情是事实时,你会寻找所有能够证明它是事实的证据,并且忽略否定它的证据。

尽管大多数华尔街人士会偏向预测公司的长期盈利,但长久来看很多公司都逃不过亏损的命运。市场上预测公司亏损的分析师寥寥无几,而亏损却是公司的常见现象。

我们常常坐在廉价的交易席位上仰望那些所谓胆大的冒险者,也许他们的偶然成功仅仅是运气而已。

从历史表现上来看,走势稳定、风险较低的股票收益往往超出预期,而那些看上去很美、很会讲故事且波动比较大的股票,其表现总会令人失望。

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曾说:投资是经过深入分析,在确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收获满意的回报的活动。

巴菲特睿智地提出,每个人一生大概有20次重大投资机会。

我之所以有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错了。 ——乔治·索罗斯

对于预测股票市场走势而言,宏观经济学的作用乏善可陈。

宏观数据和特定公司及其股价之间的关联是微弱和不稳定的,其中的逻辑关系常常令人费解。数据展示了过去的信息,而股票价格反映的却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我认为沃伦·巴菲特将“不安全边际”最小化以应对不确定性,但他从未对此进行公开讨论。他关注的是市场中价格已经跌穿了一个极端保守值的股票,而不是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情况。事实上并不存在永续价值这一说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永续价值的方法实属无奈之举,它是各种可能性叠加在一起的产物。

品牌消费品公司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利润率要高于其他任何行业。

在《福布斯》富豪榜前400名中,没有一个人是通过投资科技股发财的。

大多数知识产业背后的模式都具有规模效应,即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换言之,一家小型创业公司推出的产品,其成本一定不会是全市场最低的。规模效应也是硅谷公司都能快速发展的原因。

免费的资金,或至少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每次泡沫的必备条件。尽管各国央行希望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但其实首先会发生的必定是推高资产价格。

信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圣雄甘地

投资世界充满各种假象,光看表面往往容易吃亏。

如果一家公司最新财报上的业绩很糟糕,那么该公司的盈利预期就会被下调,股票价格也有可能随之大幅下挫。其实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你有内幕消息,而且消息属实,否则你根本无法确切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时甚至连及时应对都做不到。

价格和价值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它们也许会等同,这就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我极力推崇这一理念,价格和价值两者相等的那一刻是未知的,耐心等待是所有成熟投资者必备的素质。

基金换手率是指一年中买入、卖出成交量中较低的数值,除以基金总规模。如果一只基金每年的换手率达到100%,则说明该基金经理每年都会更新自己的全部持仓。

年度换手率超过200%的基金表现都很差,大于100%换手率的基金表现稍微好一些,但也不算优秀。研究数据虽然不能直接佐证低换手率的基金就是最好的基金,但低于50%换手率的基金至少说明其大概率采取了有耐心的投资策略。

市场最大的危险来自投资者对现实的误解。这一误解是金融市场一直在繁荣与萧条两者之间无限循环的根源。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1895年写了《乌合之众》。这部作品讽刺了当时法国政坛的种种怪相。其实书中所描述的那些怪相同样也可以用来比喻股票市场。

在南海事件中投资者所犯的错误,与本书所提及的五大原则正好背道而驰。原则一:理性投资。原则二:投资熟知的领域。原则三:与诚实、有能力的受托人合作。原则四:避开容易过时的商业模式或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原则五:正确估值。

常言道:信心更多地来源于无知,而非知识。

经济学家习惯将风险自上而下进行分类。他们用外部视角来审视市场,统计行业数据,并用蹩脚的理论去分析和解释。他们会笼统地通过某些数据的变化,去分析其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而不是深究这些数据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

投资者在市场上会遇到各种风险。有的风险极具诱惑性,有的会造成致命打击。在我看来,规避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从宏观理论来看,这些代价并不存在,因为我之亏损,即是你之盈利,总量守恒。经济学家从外部视角看待市场,既不合理,也不科学。

指数型基金的投资者认为,他们的收益来自承担市场的整体风险;价值投资者则认为,自己利润的来源是其他投资者的错误投资行为。

五类投资错误:

(1)因为感性而做出的投资决定;

(2)自以为是;

(3)将资本托付给了错误的人;

(4)选择了因业务模式过时、恶性竞争和过度负债而容易破产的公司;

(5)追逐高价股,这种交易经常发生在那些具有生动故事的股票上。

人的情绪状态和他的知识储备往往成反比。人越无知,越容易狂躁。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

一般来说,人类会把获得信息的难易程度与信息本身的重要性相挂钩。越难获得的信息,越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叙述谬误,指的是我们无法在不编造理由或者强加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与事实混在一起,使事实变得更容易被记住,更符合道理。这种倾向的坏处在于它使我们以为对事物有了更好的理解。

我经常留存重要的资料文件,或是和交易员的对话记录,来证明自己不是“事后诸葛亮”。

马后炮言论是叙述谬误的产物之一。修正主义者认为所有的结果都是必然的,而且可被预测,其实这是他们对历史的误解。

我经常留存重要的资料文件,或是和交易员的对话记录,来证明自己不是“事后诸葛亮”。

确认偏差是指当你认为某件事情是事实时,你会寻找所有能够证明它是事实的证据,并且忽略否定它的证据。

社交网络和媒体会竭尽所能地根据你的喜好推送信息,满足你的认同感。资产管理行业也有同样的问题,因为这个行业从来都是由一群背景相同、爱好相近的人群组成的。这就让资产管理行业变得特别排外。

尽管大多数华尔街人士会偏向预测公司的长期盈利,但长久来看很多公司都逃不过亏损的命运。市场上预测公司亏损的分析师寥寥无几,而亏损却是公司的常见现象。

有时候,上市公司和华尔街分析师会私下勾结,在公布业绩时,股价随之应声上涨,这会刺激和提振市场。

我们常常坐在廉价的交易席位上仰望那些所谓胆大的冒险者,也许他们的偶然成功仅仅是运气而已。

人类想要的很多东西都存在隐性成本,比如行动、刺激、乐趣、舒适、认同、名望和特权。

从历史表现上来看,走势稳定、风险较低的股票收益往往超出预期,而那些看上去很美、很会讲故事且波动比较大的股票,其表现总会令人失望。

历史数据表明,昂贵的股票,其表现不及市场平均水平。

经济学家常常用他们超现实的心理假设,给大众提供天花乱坠的建议。

在我看来,投资者区别于投机者的主要特征就是,投资者会收集信息、管理风险以及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投机就像性行为—大众避而不谈却又普遍实践,而且还很享受这个过程。

公司常常想掩盖不好的消息,所以在问题发生后,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最终体现在公司的营收上,同样公司修正问题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价值投资者常常要等到公司将所有利空消息消化之后才进行操作。

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曾说:投资是经过深入分析,在确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收获满意的回报的活动。

自1928年起,市场有25次单日跌幅超过20%,这一发现相当令人不安,奇怪的是,在过去的87年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总收益只有6年低于-20%。许多熊市来临之前或之后,市场都会出现大幅反弹,这种反弹使得当年的亏损看起来不会那么大。

投资者在1960年平均持有股票的时间为7年,时至今日,投资者平均持有股票的时间仅为4个月。

善良、热忱、诚实、开放、仁慈和善解人意等好品质,在我们的制度里,可能与失败相伴;我们憎恶的刻薄、贪婪、占有欲、卑鄙、自负和自私等坏毛病,却可能成为成功的条件。我们因为前者赞赏某人,却更羡慕后者所带来的成功。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

巴菲特睿智地提出,每个人一生大概有20次重大投资机会。

很多共同基金的基金经理会在交易第一天就用完他们这20次宝贵的机会。

我只在低价买入那些业务简单易懂、管理层诚实可信、产品具有垄断性的公司股票。

投资中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我会买入我认为被低估的股票,并持有它们,直到价格达到合理水平。这一过程往往需要数年时间。

熟悉某些事物和对其有专业认知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谷歌在搜索引擎行业的地位无可替代,它可以瞬间给出关于任何话题的所有信息,可是这也带来了弊端——它会让大家自以为无所不知,但显然这是一种错觉。

我之所以有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错了。 ——乔治·索罗斯

对于预测股票市场走势而言,宏观经济学的作用乏善可陈。

宏观数据和特定公司及其股价之间的关联是微弱和不稳定的,其中的逻辑关系常常令人费解。数据展示了过去的信息,而股票价格反映的却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霍姆的多数非法所得最终投资了麦道夫的基金。

2007年11月,丑闻爆发前一年,麦道夫还大言不惭道:“在当今的监管环境下,几乎不可能出现金融诈骗。”

从宏观层面来看,利润丰厚的公司,在经营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行业的周期性越弱,存活的时间就越长。

我认为沃伦·巴菲特将“不安全边际”最小化以应对不确定性,但他从未对此进行公开讨论。他关注的是市场中价格已经跌穿了一个极端保守值的股票,而不是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情况。事实上并不存在永续价值这一说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永续价值的方法实属无奈之举,它是各种可能性叠加在一起的产物。

股票几乎从来无法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如果你将“不要赔钱”的投资原则放在第一位,那么如何减小“不安全边际”则是你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我挑选了1964年利润率大于等于20%的90家公司,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其中有14家公司属于铁路行业,12家公司属于制药业,还有许多消费品行业和矿业公司。我对32个行业进行分类,依据销售收入最高、市值最大、利润率最高等几个标准组合,各选出一家有代表性的公司。需要说明的是,零售业、货运、钢铁、汽车、半导体和主流食品行业中,没有一家公司能达到20%的利润率。

品牌消费品公司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利润率要高于其他任何行业。

在《福布斯》富豪榜前400名中,没有一个人是通过投资科技股发财的。

科技界中的亿万富翁不仅要具备卓越的洞察力,还需要绝佳的运气。两者兼得才能让他们从一个并不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中获得巨额收益。

大多数知识产业背后的模式都具有规模效应,即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换言之,一家小型创业公司推出的产品,其成本一定不会是全市场最低的。规模效应也是硅谷公司都能快速发展的原因。

如果你买了10家硬盘驱动器公司的股票,其中至少有8家会走向破产,也有可能10家公司都不复存在。

价值理论的前提是:投资者可以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进行估算。诚然,考虑到发明、竞争和淘汰等各种情况,这种逻辑似乎有点牵强。

重要的不是在你状态好时你的表现有多好,而是当你状态不好时你的表现有多好。 ——女子网坛传奇运动员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预测可以告诉你很多跟预测者有关的事,却不会告诉你任何跟未来有关的事。 ——沃伦·巴菲特

现金流贴现模型分析方法失败,通常是以下四个价值要素出现问题导致的:①盈利能力;②生命周期;③成长性;④确定性。

泡沫不会凭空而来,它们有坚实的现实基础,而现实却被大众的误解扭曲了。 ——索罗斯

免费的资金,或至少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每次泡沫的必备条件。尽管各国央行希望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但其实首先会发生的必定是推高资产价格。

Written on May 1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