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逻辑

房价收入比的原理和股票市盈率的原理是一样的,高估值代表了高增长潜力。买股票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市盈率,买房子的时候也不应只看房价收入比。

过去这20多年,日本一直想刺激经济,把通胀率给抬起来,这样就可以通过通胀来消化它的高额债务,可是一直都没有成功。日本的经验说明,通胀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有的时候想要通胀,也不一定要得来。

房价增速=经济增速+通货膨胀速度+城市化速度

从2003年到2017年这14年的时间里,房价差不多涨了10倍,一线城市房价从每平方米七八千元涨到七八万元,二线从两三千元涨到两三万元。如果考虑借钱,过去首付平均是30%,就是加了3倍多杠杆。这样一看,买房子就有30多倍的收益。

南京这样的城市,资源尽管丰富,但是都聚集在核心区,导致人们往核心区聚集,进一步推高房价。

房子是城市的股票,管理层是地方政府,投入的是地方财政,产出是基础设施。房子作为股票,对应的分红是基础设施带来的各种便利,直接的衡量就是房租。房价,就是这些租金的价值。

印度的工业基础较差,快速完成工业化的可能性较低,经济前景并不看好。

根据Knight Frank发布的2019年《世界财富报告》(The Wealth Report 2019),全球高净值人群(净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不包括自住房产)平均21%的资产投资于房产,仅次于股票的27%。但是这21%的资产不包括自住房产(自住型房产:第一套、第二套房产),自住房产在总财富中的占比达到32%。考虑自住房产的话,房产占比达到46%,远超过股票的18%,更远远超过债券的13%。所以说,房产在富人的财富配置中,占比是最高的。

在人口增长很慢的情况下,房价依然可以飞涨。2010年以来,有8个主要大国的人口增速都低于中国,但是核心城市的房价都是增长的,其中德国、韩国的房价增长还非常快。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的经济都在减速,可是房价都是上涨的,而且涨幅很大。

严格意义上讲,“泡沫论”在全体购房者和潜在购房者中并不占优势,只是在财经讨论中占据了优势。只不过财经媒体抓人眼球,泡沫论占据了太多的版面而已。

房子的价值,就是城市的价值。没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房子是不值钱的。

房价收入比的原理和股票市盈率的原理是一样的,高估值代表了高增长潜力。买股票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市盈率,买房子的时候也不应只看房价收入比。

纽约、东京、香港、首尔这几个国际大都市,租房率分别为68%、54%、55%、60%,租房子住的人都超过一半。

商品的价格是需求决定的,不是成本决定的。

过去这20多年,日本一直想刺激经济,把通胀率给抬起来,这样就可以通过通胀来消化它的高额债务,可是一直都没有成功。日本的经验说明,通胀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有的时候想要通胀,也不一定要得来。

房价增速=经济增速+通货膨胀速度+城市化速度

老人寿命延长,那就需要一个住的地方,就增加了住房需求。而且,老人的看病需求大,不能住在山里,不能住在很偏的地方,而是要住在有不错医院的地方,也就是大中城市。从这个角度看,老龄化是增加住房需求的。

真实利率和房价增速呈现非常清楚的反向变动关系,真实利率高的时候,房价增速低,反之亦然。

利率对房价影响重大,是因为房产是重要的储蓄手段,当利率低的时候,存钱吃亏,人们把资金拿出来买房,俗称“存款搬家”。

稀缺原则,因为房子的价值在于附近的稀缺资源,比如学校、医院、商圈、办事机构等等。这些资源给你带来各种便利,因此房子才值钱。

实在买不了城中心的房子,就选地铁沿线,因为轨道交通的便利可以部分代替城里的各种便利,利用城里的稀缺资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历了长期的繁荣与稳定,在这战后70多年的时间里,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都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进行保值增值。可是可投的项目就那么多,可买的资产越来越少。于是,作为安全资产的房产自然就会受到追逐。在未来,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战乱,大城市的房子作为安全资产还是会继续看涨。

过去十几年买了房子的人都改善了财富状况。而买股票的人,除了极少数眼光独到的人赚了钱,大部分人是没怎么赚钱的。

从2003年到2017年这14年的时间里,房价差不多涨了10倍,一线城市房价从每平方米七八千元涨到七八万元,二线从两三千元涨到两三万元。如果考虑借钱,过去首付平均是30%,就是加了3倍多杠杆。这样一看,买房子就有30多倍的收益。

要尽量少付首付,多用贷款。一般来说,应该付一个允许范围内的最低首付。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减轻早期的支付压力,还可以对抗未来的通胀。如果通胀水平高的话,10年后要还的100万元可能只相当于今天的50万元,一下子你又省了50万元。

不仅要多用贷款,贷款的期限还要尽量长,这样就可以减少近期的支付压力,并对抗未来的通胀。总之,是把支付往后延长。

贷款的时候尽量用公积金贷款,因为公积金贷款利率低,可以省很多月供。按照目前的利率水平,每100万元20年期的贷款用公积金可以省1000元左右的月供。

数据分析发现,一个城市学龄儿童的增速越快,房价上涨就越快。比如说,深圳房价涨得很快,除了刚才说明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学龄儿童的增速是全国最快的。从2000年到2016年,深圳学龄人口增长超过300%,不仅是全国最快的,而且是第二名厦门的2倍、第三名北京的3倍。

从数据上看,我国有5个省(市、区)的财政状况良好,分别是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其他省(市、区)的财政都处于赤字的状态,也就是入不敷出。入不敷出就很容易大量卖地,房价增长的潜力自然就打了折扣。

服务业主导的城市发展潜力大,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表现也比较好,比工业主导的城市好,具有对抗经济下行的特性。在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服务业的这一特性尤其重要。

租金的快速上涨不仅是我国的现象,国外也一样。据统计,战后这70年,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房租年均增长在6%以上。

由于房租的快速增长,现在看起来很高的房价其实相对于房租很便宜。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70年时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年通胀在4.3%左右,物价涨了20倍。而房租的增速比通货膨胀还快,长期平均在6.6%左右。

芝加哥虽为美国第三大城市,但是经济停滞、人口流出、房价低廉,这说明决定房价的不仅仅是城市规模,更重要的是城市潜力。

目前我国市场情绪低落,房产调控很严厉,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正好相反。加上现在我国房价和东京1990年的房价差了一个数量级,根本谈不上泡沫。

1997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韩国经济陷入萧条,GDP一度下跌30%。为了刺激经济复苏,韩国政府实行低利率政策,以及多种税收优惠政策,活跃地产交易,促进住房供给。这样一来,大量资金开始重新进入房地产市场,房价重新开始上涨。2001年、2002年,首尔房价同比涨幅分别达到20%、31%。

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会上公开表示70年产权的房子到期可续期,无须申请,无前置条件。总理怕大家不放心,专门加了一句:“国务院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就不动产保护相关法律抓紧研究提出议案。”

南京这样的城市,资源尽管丰富,但是都聚集在核心区,导致人们往核心区聚集,进一步推高房价。

从历史经验上看,房价要么上涨,要么停止上涨,很少有回调,回调了幅度也不大。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作一个资产组合。这个组合里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们自己,其次才是房子、股票、债券、存款等。

从长期回报率上看,房子超过地产股1倍左右,但是大城市的房子和大地产商的股票,长期平均回报率差不多。

一些人看好房价上涨,但是觉得以后会下跌,想先买一套,等涨价之后在下跌之前卖出获利。这是典型的投机炒作。

严厉的房地产调控降低了部分房子的价格,但是同时也降低了交易量,一旦调控放松,房价还会反弹。严格意义上,这种降低是假摔。

房子是城市的股票,管理层是地方政府,投入的是地方财政,产出是基础设施。房子作为股票,对应的分红是基础设施带来的各种便利,直接的衡量就是房租。房价,就是这些租金的价值。

印度的工业基础较差,快速完成工业化的可能性较低,经济前景并不看好。

根据Knight Frank发布的2019年《世界财富报告》(The Wealth Report 2019),全球高净值人群(净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不包括自住房产)平均21%的资产投资于房产,仅次于股票的27%。但是这21%的资产不包括自住房产(自住型房产:第一套、第二套房产),自住房产在总财富中的占比达到32%。考虑自住房产的话,房产占比达到46%,远超过股票的18%,更远远超过债券的13%。所以说,房产在富人的财富配置中,占比是最高的。

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很多元化,房地产、股票、债券、基金、艺术品都有涉及。但是,尽管多元化,房地产也是以24%的占比排名第一,股票以22%排名第二。

房价上涨和实体企业经营,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一个城市只有实体企业好,人们的收入才会增长,房价才会增长。

对于生育率的普遍下降,一般认为有两个解释。一是人们更加重视孩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少生孩子。但是生一个就养好一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最好的食物、最漂亮的衣服、最精巧的玩具,让他念最好的学校。二是妇女的受教育水平、就业率上升,工资也上升,因此生小孩的时间成本增加了。事业和孩子难以两全,有些人只好选择少生甚至不生小孩了。

(利用1995-2007年的美国数据)发现,房价上升导致已经购房者的生育率上升,尚未购房者的生育率下降,原因在于尚未购房者的财富需要在买房子和生孩子之间分配。而已经购房者的房产增值意味着家庭财富上升,会对生育率产生正面影响。

在人口增长很慢的情况下,房价依然可以飞涨。2010年以来,有8个主要大国的人口增速都低于中国,但是核心城市的房价都是增长的,其中德国、韩国的房价增长还非常快。

总体上看,房地产调控影响房价上涨的节奏和分布,但是不影响房价上涨的趋势。

即便一个国家经济增速下行,甚至衰退,只要能走出衰退,房价还是涨的。更进一步,即便一个国家陷入严重衰退,很长时间经济不增长,房价也不一定会下跌。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一直在放缓,然而房价一直在上涨。

国的经济增长从2007年来一直在减速,可是房价已经翻了1倍以上。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的经济都在减速,可是房价都是上涨的,而且涨幅很大。

2010年以来,有8个主要大国的人口增速都低于中国,但是核心城市的房价都是增长的,其中德国、韩国的房价增长还很快。

未来家庭规模减小,给定人口总量,家庭数量还会增加。

预期寿命延长、人口向大中城市聚集,大中城市的人口总量还会增加,收入还会增长。

中国房地产总市值确实很大,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的总和。房地产总市值与GDP的比重,中国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如果比较股票、债券、房产三大资产总市值与GDP的比重,中国并不高,而是处于中等位置,比美国、德国、法国高,比日本、英国低。

房地产市场是中国家庭财富的主要载体,帮助塑造了中国的第一批中产阶层,在现实中被严重污名化。

Written on March 2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