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的理由

 这个世界在蓄意催人抑郁,因为快乐对经济不利。如果现有的一切就让我们很快乐,我们何必追求更多?

 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是看不到希望。你没有未来。隧道尽头没有光,好像两端都被堵上了,而你被困其中。

 我想死。不,这么说不太准确,我不想死,我只是不想活着。我惧怕死亡,死亡只发生在曾经活过的人身上,还有无数人从来没有活过,我想成为那些人中的一员。

 如果父母一方被诊断出抑郁症,子女患抑郁症的概率约为40%。

 你觉得一切都将变得更糟,但这种感觉只是你的症状。

 我似乎绕了一个大圈,又在起跑线遇见了自己。

 @ilonacatherine你认为自己是个废物,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认为的。相信别人。#活下去的理由#

 一个充满目标的人生必定是令人失望的。的确,它可能促使你前进,使你不断翻开新的篇章,但最终它会令你空虚。

 关键在于接纳你的想法,一切想法,即使是不好的、糟糕的想法。接纳想法,但不要成为想法本身。

 不要漫无目的地看电视。不要漫无目的地上社交网站。要清醒地意识到你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别不重视电视,你要更重视它,这样你才会少看。无节制的娱乐将使你注意力分散。

 允许他人爱你。相信这份爱。为他们活下去,即使你觉得毫无意义。

 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是看不到希望。你没有未来。隧道尽头没有光,好像两端都被堵上了,而你被困其中。

 “最终,活着比自杀需要更大的勇气。”——阿尔贝·加缪,《快乐之死》

 全世界都对你的痛苦视而不见。正如那栋别墅里没有人知道我的感觉,不知道我身处地狱,也不理解为什么死亡对我那么有吸引力。

 我想死。不,这么说不太准确,我不想死,我只是不想活着。我惧怕死亡,死亡只发生在曾经活过的人身上,还有无数人从来没有活过,我想成为那些人中的一员。

 第三天,我离开房间,离开别墅。我要去外面自杀。
 此情此景,几乎满足了所有人对美的定义。然而这星球上最美的风景,却无法阻止我想自杀的念头。

 如果你以为一个抑郁的人想要的是快乐,你错了。他们根本不关心什么快乐,那太奢侈。他们只想脱离痛苦。

 他们只想正常。如果正常是不可能的,那就清空自己。而我清空自己的唯一方式是停止活着。一减一等于零。
 抑郁这事很离奇,即使你有很多自杀的念头,对死亡的恐惧却与常人无异。唯一的区别是活着的痛苦大大增加了。所以当你听说某个人自杀了,你要了解,死对他来说并不是不可怕了。
 老实说,我也害怕。万一我没死呢?万一我只是瘫痪了,然后不能动弹,永远被困在那个状态呢?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因自杀死亡的人数超过因胃癌、肝硬化、结肠癌、乳腺癌和阿尔茨海默症死亡的人数。自杀者通常是抑郁症患者,可以说抑郁症已成为地球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抑郁症杀死的人超过其他暴力形式(如战争、恐怖主义、家庭暴力、人身攻击和持枪袭击)致死人数的总和。
 抑郁症是一种恶疾,它用一种与其他疾病都不一样的方式促使人自杀。
 药物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概念,对于抑郁症患者、制药公司甚至全社会都是如此。它强调了一种“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消费来解决”的理念(被无数电视广告强行灌输给我们);它鼓励了一种“别废话,喝药就好”的态度;它制造了一种“自我”和“他者”之间的鸿沟,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现非理性。

 这个社会正在阉割我们,要求我们正常,即使它是令我们变疯的原因。

 治疗慢性痛症让我们明白,其实我们很难推翻那些身体和头脑的固有反应,相反,我们必须跟随情绪的线索,关注低落情绪产生的根源——过度工作、过少睡眠的生活习惯。
 进化心理学家们或许是对的,人类进化得太超前了,作为第一个能够全然觉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种,人类也有了能够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与痛苦的能力,或许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代价。
 照实讲出来只会让状况变得更糟糕,假装正常才会让我感觉舒服一点。我选择假装正常。
 抑郁症患者通常不愿意倾诉,尤其是男性
 自杀是35岁以下男性的头号死因。
 每年有100万人自杀成功。1000万~2000万人自杀未遂。全球范围内,男性自杀率是女性的4倍多。

 如果父母一方被诊断出抑郁症,子女患抑郁症的概率约为40%。

 我祈祷自己变成那些行人中的一员,任何一个都行——88岁的,8岁的,那个女人,那个男人,哪怕是变成他们的狗都行。我渴望用他们的意识过活。我再也无法忍受这残酷的、一刻不停的自我折磨,
 这种永远找不到精神安宁的感觉令我筋疲力尽。这种每个积极的念头都胎死腹中的感觉令我痛不欲生。
 人们从外表看你,只能看见你的身体外形,看见你是原子和分子的统一体,没人能看出,你的内心就像经历过宇宙大爆炸一样,自我意识化成了碎片,散落在无边的黑暗宇宙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几乎一半的心理障碍在14岁前就有端倪。
 我不是个很合群的人。遇到他人,我的自我就会被瓦解,变成他人期望中的样子。但矛盾的是,我始终感觉体内包藏着某种强烈的东西。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它在不断累积,像是被大坝拦截住的洪水。后来我抑郁症、焦虑症发作,我觉得我的病是所有那些被压抑的强烈情绪累积的结果,就像大坝决堤一样,如果你太难释放自我,那么自我会破壳而出,淹没你的意识,试图淹死你所有失败的、半真半假的自己。
 “要像个男人,”我这样告诉自己。虽然我从来都不擅长这个。
 男性自杀人数远高于女性。在英国,前者是后者的3倍,希腊是6倍,美国是4倍。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状况。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女性自杀人数大于男性的国家和地区仅有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
 男性通常把心理疾病看作一种弱点,不愿寻求帮助。

 大家经常说男孩不哭,但其实这是句假话,男孩也哭,我就哭,而且经常哭。

 得了抑郁症,跟得了癌症、心血管疾病或出了车祸是一个性质,丝毫不会影响你的男人特质、女人特质或人性。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这就是关于暴风雨的一切。”——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不论是在认知、情感还是意识方面,人类头脑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现代人的大脑和莎士比亚时代、耶稣时代、埃及艳后时代、石器时代是几乎一样的。时代在改变,大脑没有进化。

 没有哪种疗法适合所有人,你自己就是最好的实验室。

 我在班上的男生中没有朋友。他们只谈论足球和手淫,我对足球一窍不通,相对于足球,我可能更擅长手淫,但我不习惯当众讨论它。
 受低自尊和疲惫感的影响,即使你明知这是一种疾病,可能也没有意愿和能力将其告知他人。
 快感缺乏症——它是伍迪·艾伦导演的《安妮·霍尔》最初的片名。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术语。意思是无法体验任何类型的快感,甚至美好的事物,比如日落、美食、看八十年代切维·切斯的无厘头喜剧,诸如此类的东西。

 人生是艰难的。它也许美丽,也许精彩,却也艰难。大多数人的应对方式是不去考虑它,但有的人做不到。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所说:“那永远不会再来的事物,才使生活如此甜美。”
 收银台后面是一个女孩。我还能想起她的模样。她和我差不多大,也许是我的校友,但我不认识她。她的头发染了红色,显得有点漫不经心。身材丰腴,皮肤白皙,正在读一本明星杂志。她看起来不能再平静了。我真想跟她调换一下,我想成为她,太想了。
 我想重新活一遍,用她的节奏生活。这样我就不会焦虑、抑郁了。我需要慢一点的节奏。

 你已经有自杀的想法了,情况不会变得更糟了,以后只会有上坡路。

 你觉得一切都将变得更糟,但这种感觉只是你的症状。

 无视偏见。每一种疾病都曾招来偏见。我们害怕得病,于是恐惧滋生偏见。比如,脊髓灰质炎曾被错误地指为穷人才会患的疾病。而抑郁症常被人认为是一种“软弱”或性格缺陷。

 生活在等待着你。虽然你现在被短暂地困在这里,但世界哪儿都不去。如果可以,坚持下去。活着总是值得的。

 如果确实像叔本华说的,“为了和其他人一样,我们失掉了四分之三的自己。”爱就是重新找回那四分之三自己的方式。找回童年就已失去的那份自由。也许,爱就是找到那个可以在他身边做古怪自己的人。

 对一个没有经历过抑郁症的人解释什么是抑郁症很难。

 人们说,阅读不是为了逃避,就是为了找到自我。我倒是觉得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区别,因为我们会在逃避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与我们身在何处相比,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去向何处。
 如果除了死亡之外,还有这样一条逃离头脑的出路,那就是文字。文字不是让我们彻底逃出头脑,而是帮助我们逃出某一个头脑,然后给我们砖瓦去建造另一个头脑,相似但更好,靠近旧的但基础更坚固,景色更美好。
 莎士比亚说:“艺术的目的是赋予生命形状。”
 我的人生已经“丢掉了情节”,没有了线性叙事,只剩下杂乱和混沌。所以我喜欢外部叙事带给我的希望。电影,电视剧,尤其是书籍,它们本身就可以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很多人老套地认为,书虫是很孤独的。但对我来说,书是挣脱孤独的方式。如果你是那种容易想太多的人,就没有什么比置身于一群跟你频道不同的人中更孤独的了。

 我似乎绕了一个大圈,又在起跑线遇见了自己。

 很多抑郁症患者把旅行当作缓解症状的良药。
 有时候我们有必要给自己制造一些不适感。正如波斯诗人鲁米(Rumi)在12世纪写道:“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他还写过:“忘掉安全,在你害怕的地方生活。”)
 我知道了身体会影响头脑,所以我开始经常跑步。
 大众对患抑郁症的名人有太多偏见,似乎一个人只要获得了成功和金钱,就对精神疾病有免疫力了。
 抑郁症还让你有内疚感。它对你说,“瞧瞧你的人生多美好,你有完美的男友/女友/丈夫/妻子/孩子/狗狗/沙发/粉丝/工作/健康/罗马假日/即将还完贷款的房子/没离婚的父母……”

 抑郁症最恼人的特质是让你无可避免地思考人生。

 “心会破碎,但却破碎地活着。”——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这个世界在蓄意催人抑郁,因为快乐对经济不利。如果现有的一切就让我们很快乐,我们何必追求更多?

 在当下这个时代,平静反而变成了一种标新立异。安于现状,满足于我们混乱的人类自我,对商业不利。
 生活的意义在于爱你的人。没有谁会为了一部苹果手机活着,手机另一端连接的人才重要。
 活在当下。冥想大师阿米特·雷(Amit Ray)说:“如果你想征服生命中的焦虑,活在当下,活在每一个呼吸里。”
 我在网上问有过抑郁症、焦虑、自杀想法的人:“是什么让你活下去?”
 @mannyliz我的孩子们。他们不想有一个偶尔不想活的妈妈。
 @Ginny_Bradwell#活下去的理由#意识到生病是自然的,没有速效药。
 @LeeJamesHarrison为了偶尔出现的,那些高清晰的美好日子和瞬间。
 @lillianharpl#活下去的理由#因为选择了另一边就无法挽回了。
 @Leilah_Makes习惯能让我舒心。它给了我一点控制感。#活下去的理由#
 @Doc_Megz_to_be不确定的未来。它可能引起焦虑,但它也像一本很难预料情节的书。#活下去的理由#

 @ilonacatherine你认为自己是个废物,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认为的。相信别人。#活下去的理由#

 @GoodWithoutGods#活下去的理由#因为7乘以10的49次方个原子再也不会这样排列组合了。这是个只有一次的特权。
 @Halftongue在那些糟糕的日子里,我的#活下去的理由#仅仅是“如果我死了大家会伤心愤怒的”。
 @Despard以前我挺好的,以后我也会变好的。#活下去的理由#

 对抑郁人士最喜爱的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来说生命是一场徒劳的追寻:“人生就好比吹肥皂泡,尽管明知一定要破灭,却还是要尽可能吹下去,吹大些。”

 他认为,幸福快乐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设定了种种目标。目标是痛苦的根源。未完成的目标会导致痛苦,而实现了的目标只会带来短暂的满足。

 一个充满目标的人生必定是令人失望的。的确,它可能促使你前进,使你不断翻开新的篇章,但最终它会令你空虚。

 如果欲望是问题所在,答案就只能是放弃欲望。用他的话来说,痛苦的根源是强烈的意愿。
 叔本华是个大大的伪君子。他只说不做,言行不一。
 “人只能自己努力,解脱生死轮回,而无法依赖别人。”在佛教里,超度、救赎不是外在的。要想快乐和平静,我们须保持警觉、自觉、正念。“贪欲占据不知修心的人,一如雨水滴进屋顶损坏的房子。”
 我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更多不代表更好。
 我觉得一切严格、确定的准则都很可怕,因为生命就是因不明确而美丽啊。但我喜欢佛教的理念——保持自我警觉,与普世连接,不要过在希望与恐惧之间徘徊的跷跷板人生。
 地球上没有一个智慧的头脑会一辈子只有快乐的想法。

 关键在于接纳你的想法,一切想法,即使是不好的、糟糕的想法。接纳想法,但不要成为想法本身。

 比如,你要明白,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悲伤的念头,甚至是接连不断的悲伤念头,不等同于你就是一个悲伤的人。你可以穿越暴风雨,感受狂风肆虐,但你知道你不是狂风。
 现在,当我陷入低落的时候,我会试着想,我还有另一个更伟大、更坚强的部分没有下沉,它毫不动摇地伫立着。我想,它就是那个被称为灵魂的部分。
 4.过去的一切你都无法改变。这是基本的物理原理。

 6.库尔特·冯内古特是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营养的冥想形式。”

 11.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情绪。就像为了惩罚一只蜇你的蝎子而吃掉它一样。
 14.遥望天空。提醒自己宇宙是多么浩瀚。抓住每一个感受辽阔悠远的机会,这会让你看见自己的渺小。

 不要漫无目的地看电视。不要漫无目的地上社交网站。要清醒地意识到你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别不重视电视,你要更重视它,这样你才会少看。无节制的娱乐将使你注意力分散。

 允许他人爱你。相信这份爱。为他们活下去,即使你觉得毫无意义。

Written on February 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