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真相
虽然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不到1/4,但是在以外币作为支付媒介的交易中,美元所占的份额高达87%。
世界的财富可以流经一些国家,却未给那些国家的大部分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沃尔玛的收银台每收到1美元的货款,沃尔玛只能从中赚到大概3美分的利润。
2016年,美国国内的钢铁生产量大约只有1973年的一半。
富士康的工人每天辛苦地装配iPhone,他们自己却买不起iPhone。当然iPhone本来也不是为这些工人设计的。
尼日利亚虽然可以从地下源源不断地泵出黏稠的原油,但没有能力对这些原油进行深加工。讽刺的是,虽然尼日利亚盛产原油,但该国民众和企业需要的精炼油有超过80%依赖进口。
中国与尼日利亚签订了总价值约800亿美元的协议,资金将用于炼油厂、输油管道以及其他设施的修缮和建设。
在印度,全国超过一半的财富属于1%的富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数据,从总体上来看,印度的贫富差距超过了美国和俄罗斯。
1991年,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在屏幕上看到了科威特的油田上燃烧的熊熊烈火。十多年后,多国部队再次回到了伊拉克。此次战争的表面任务是要找出萨达姆·侯赛因隐藏起来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实上军事行动主要都在该区域的大型石油储藏地点之间展开。
美国不愿意向哪些国家出售军火,这些国家就自动成了俄罗斯的盟友。
世界石油价格突然大幅下跌,这种情况给高度依赖能源的苏联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国家的银行在恐慌中纷纷要求收回贷款。一时间,苏联捉襟见肘,不得不开始抛售黄金,为本国人民提供食品。几年以后,苏联解体。
普京和他的前任们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不管是民众对领导人的支持度,还是俄罗斯的国家收入,都继续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而起伏不定。
据估计,2009—2016年,伦敦的独栋住房、公寓、办公楼以及土地总共吸引了超过1500亿美元的境外资金。
在伦敦的中心地段,价格超过100万英镑的房屋几乎有一半被外国投资者买走。
2012年,共有660万人持外国护照在德国生活,这些人人均缴纳的税金和社会保障金比从政府处领取的福利多出4127美元。
19世纪的一首英国童谣中唱道:“女孩子是用什么做成的?糖和香料以及所有美好的东西。”
在一定程度上,投资者必须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猜测。这是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一个例子。此外,公司也不可能准确预测自己未来的运营情况。在投资的世界中,完全信息是不存在的。
和一个出生在1900年的英国人相比,今天的一个35岁的英国人拥有自己的住房的概率更低。
2008年到现在房价增速超过了民众收入的增速,这一方面是因为对房地产的需求超过了房地产的供给,另一方面是因为借贷变得比以前更容易了。
目前,英国35岁人群拥有房产的概率低于他们的祖父母在35岁时拥有房产的概率。
美国华盛顿特区或者德国柏林的一个银行家说一句话,希腊的一个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就可能要挨饿,一个年轻人就可能要离开家庭、穿越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寻找更好的生活。
每次交易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我们花出的每一英镑、每一欧元或者每一日元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美元成为全球第一货币一方面靠运作,一方面也靠好运气。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削弱了美国的国力,也削弱了美元的地位。然而二战随后爆发。在欧洲国家和日本忙于战后重建之际,美国顺势摆出了世界长期和平维护者的姿态。于是美元成了国际贸易的通用货币,也成了稳定性的代名词。
虽然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不到1/4,但是在以外币作为支付媒介的交易中,美元所占的份额高达87%。
世界的财富可以流经一些国家,却未给那些国家的大部分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美国消费者最经常放进购物车里的商品是毫不起眼的香蕉。
对沃尔玛及其顾客而言,价格就是一切。去沃尔玛购物的消费者的家庭平均收入稍低于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每5个消费者中就会有1个人用食品券付账。
沃尔玛的收银台每收到1美元的货款,沃尔玛只能从中赚到大概3美分的利润。
根据沃尔玛的财务年报,2004年沃尔玛总计从中国订购了价值180亿美元的商品。早在2002年,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的低价优势,沃尔玛就把公司的全球采购总部搬到了中国深圳。
在美国消费者花钱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时,他们花的每10美元中就有1美元多是花在沃尔玛里的。
2017年,中国共向美国出口了价值近5060亿美元的商品,而美国只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300亿美元的商品。
1816—1945年,美国对某些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是全世界最高的。在高关税的保护下,萌芽中的美国工业不受海外竞争的威胁,因此蓬勃地发展了起来。直到美国崛起为世界领袖,这些保护措施才被取消。
亚当·斯密靠研究一枚不起眼的别针的制造过程而家喻户晓。他发现,生产一枚别针一共要经历18个不同的步骤。亚当·斯密指出,如果这18道工序从头到尾都由同一个工人完成,那么这个工人生产别针的效率不会很高;而如果由18个工人分工协作,即每人专门负责一道工序,这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别针的效率。
在全球的消费支出中,1/5是由美国消费者贡献出的。目前,美国市场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2017年,在美国生产的价值220亿美元的大豆中,超过一半的大豆出口到了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进口美国生产的大豆的数量增长了2倍。
对全世界有利或对整个美国有利的事情(如果降低生活成本对美国整体有利的话)并不一定对当地经济有利,也不一定对向美国居民负责的政治家们有利。
真正的自由贸易在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存在。海关的工作人员会检查旅客的行李中是否有违禁品。进入不丹的商品会因为各种税费而价格翻番。商业上的壁垒无处不在,并且形式多种多样。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但是中国只拥有全世界7%的可耕种土地。
更直接的做法是控制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价值越低,其出口商品就会越便宜、越有吸引力。西方国家曾多次指控中国操纵汇率。
2015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一半,其中的大部分满足了中国国内的建设需要。中国政府不仅为生产钢铁所需要的能源提供补贴,还直接向钢铁生产企业提供补贴。这种双重补贴意味着,中国向世界各国出口钢铁的价格比钢铁的正常生产成本还要低。
几年以后,中国国内的建设步伐放缓,中国国内生产的钢材出现了过剩的现象。中国生产的更多钢材涌入了国际市场,于是国际市场上的钢铁价格进一步下跌。在中国以外的地方,钢铁生产企业被逼到了倒闭的边缘,它们不得不关闭工厂、裁减员工。
2016年,美国国内的钢铁生产量大约只有1973年的一半。
总的来说,贸易保护政策会拉高国内的生活成本。
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没有多大用处,毕竟,美国制造业现在已经采用机器人作业。
倾销是指某些国家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其他国家出售商品,比如,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向其他国家出口低价钢材的行为就是一种倾销行为。
政府补贴是出现倾销行为的常见原因。一国生产商自然很难在价格上与他国获得大额补贴的产品进行竞争。
在中国,适龄劳动力超过9亿,而美国的适龄劳动力只有中国的1/5。并且,中国劳动者的平均年龄也低于美国劳动者的平均年龄。如果你在中国开设一家工厂或者一家超市,并想为自己的企业招聘员工,那么中国会有大量应聘者供你挑选。你只需要支付较低的工资就可以雇到合适的员工。
对中国的劳动者而言,如果不进工厂工作,那么他们面临的其他选择并不是很有吸引力。从传统上来看,许多国家的产业结构一开始以农业为主;接着,从农业转向制造业;然后,再从制造业逐步升为服务业。目前,中国还处在上述过程的早期阶段。
中国的制造业和美国的制造业仍然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优势是高技术制造产业,这些产业需要极高的设计水平。相比于生产电灯泡,美国更善于生产飞机。
从信息的流通到税收系统,再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以上所有环节中,尤其在对创新成果进行鼓励和保护方面,中国进展缓慢。2015年,美国是世界上最适合企业经营的地方,而中国在这份榜单上仅仅排名第61位。
富士康的工人每天辛苦地装配iPhone,他们自己却买不起iPhone。当然iPhone本来也不是为这些工人设计的。
苹果公司还推出了另一款售价较便宜的iPhone,这款iPhone的目标市场是低收入国家。这款iPhone在中国的销售成绩并不理想,消费者宁愿选择其他售价较低的手机品牌。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苹果公司的核心市场之一,这说明中国存在较富裕的中产阶层,这些人喜欢且买得起iPhone顶级机型。
到2050年,每3个中国人中就会有一个超过65岁。中国的劳动力规模事实上正在不断缩小。
近几年来,中国的实际工资涨幅和政府的五年计划目标的吻合度颇高。如果中国希望内需能成为驱动中国经济的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必须保证消费者的口袋里有钱。
和越南工人的工资水平相比,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可以说是非常高了。在越南,一名纺织工人的最低工资大约是每月100美元,这还不到缝制同样T恤的中国工人的工资的1/5。
2013年,沃尔玛在胡志明市设立了一个采购办公室。如今,越南每20美元的收入中有3美元来自纺织服装行业。纺织服装行业雇用的工人总数已经达到了近350万。
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的工资水平比越南低。但是,目前这些国家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和合理的生产程序,这些问题导致了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拉纳广场工厂的严重火灾,共有1100多人在这次火灾中丧生。
中国靠出口低价商品积累了大量财富。产生这种低价优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确实能以很低的生产成本组装出收音机,二是和中国货币的价格有关。
简单的供需关系:如果人民币数量有限,而所有人都想要人民币,那么人们就必须出更高的价格(这个价格以美元计)才能买到人民币。
中国并不采用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外贸易政策和其他政策来管理人民币的汇率。多年来,中国尽一切可能提高自己的出口能力,人民币的汇率一直低于其真实价值。
对央行和国内的民众来说,管理汇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非常低,那么该国的出口商品便宜,但是该国从别国进口的商品就会变得非常贵。如果这个国家的食品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那么显然压低货币汇率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压低货币汇率对该国的企业有利,但是对该国的民众不利。
也许金钱买不到幸福,但是金钱至少可以买到更多的选择。一个人手头的钱越多,他面对的选择也就越多。
中国认为,处理这笔巨大的外汇储备的最佳方式是把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再次送回美国。中国购买了巨额的美国国库债券(以下简称“美国国债”)。
《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为世界的储备货币,也就是说美元是世界贸易的官方货币,大部分国际贸易都要用美元来结算。
2016年,日本取代中国,成了持有美国国债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政府虽然总计发行了9万亿美元的中国国债,但不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这些国债,直到2017年7月,中国才宣布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中国国债。
2015年,中国服务板块(包括商店、餐馆等行业)的收入首次超过了中国经济总收入的一半。
2014年,尼日利亚政府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20亿美元的合同。按照这份合同,中国铁建将为尼日利亚建造一条连接卡拉巴和拉各斯的沿海铁路,并且该项目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中国提供给尼日利亚的贷款。
中国正在急切地寻求走向世界的通道。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海外投资规模发生了爆炸性增长。2014年,中国对海外的投资金额首次超过了海外各国对中国的投资金额。
2015年,布哈里当选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总统承诺打击腐败和推进经济改革,但是许多人并不相信。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在尼日利亚的能源板块中,有80%的收入流入了只占全国人口1%的少数人的口袋中。
尼日利亚虽然可以从地下源源不断地泵出黏稠的原油,但没有能力对这些原油进行深加工。讽刺的是,虽然尼日利亚盛产原油,但该国民众和企业需要的精炼油有超过80%依赖进口。
中国与尼日利亚签订了总价值约800亿美元的协议,资金将用于炼油厂、输油管道以及其他设施的修缮和建设。
对尼日利亚而言,来自国外的每一美元都是非常珍贵的。该国有60%的人口日均生活费还不足1美元,来自国外的每1美元都可能是能救命的1美元。
通过帮助尼日利亚修建铁路,中国希望赢得普通尼日利亚人民对中国以及中国制造的产品的好感。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增加自己的“软实力”。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一个国家想要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那么在对外政策上,它所追求的终极武器就是这种软实力。
今天出生的尼日利亚人的预期寿命是53岁;每5个尼日利亚人中只有不到4个人拥有小学文凭;尼日利亚全国有超过4000万人无法获得清洁的饮水,这部分人占全国人口的1/4以上。
尼日利亚政府选择用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来支持本国的产品:尼日利亚央行公布了41种商品,并宣布不再提供用于进口这些商品的美元。这41种商品包括稻米和私人飞机。
在沃尔玛购物的劳伦更注重商品的价格,而尼日利亚的一些消费者却认为购买进口大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美国和欧洲国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也是居民平均腰围最大的国家;而居民平均腰围最小的国家则是贫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劳伦花在食品上的钱大约占其收入的20%。而一个尼日利亚人要把56%的收入花在购买食品上。
如果你告诉一个印度人他看起来很“富裕”,那么他会理解为你在说他长得丰满。对印度人来说,“丰满”是一个褒义词,印度的神像都特意设计得圆滚滚的。
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粮食的价格是由产量很高的“大玩家”决定的,小农场主生产粮食的成本比这些大玩家高,但又无力影响粮食的收购价格。
虽然印度的稻米产量和牛奶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但全世界营养不良的人口有1/4在印度。
在印度,全国超过一半的财富属于1%的富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数据,从总体上来看,印度的贫富差距超过了美国和俄罗斯。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但是真正使用手机的人很少。虽然10亿印度人拥有手机,但是信号不好、网络覆盖不足等问题使得很多人的手机根本派不上用场。许多印度人的手机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根本不能当作一种通信工具来使用。
2013年,有大约50%的美国居民向政府缴纳了收入税,而在印度,只有不到3%的人向政府缴纳收入税。
某些人认为,正是因为印度人高度依赖现金,印度才没有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其他国家中,由于银行发放了借款人根本无力偿还的过量贷款,整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印度银行系统的发展程度严重不足,所以这种类型的银行贷款在印度非常少见。
印度人依赖现金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许多像阿俊这样的低收入农民根本无法接触到银行的服务,二是一些高收入者希望通过现金交易来逃避税收机构的监管。
在印度,数百万女性都有存私房钱的习惯,这些私房钱通常被她们藏在衣柜里或者床垫下面。
据报道,在莫迪总理的演讲结束后,印度的珠宝商通宵营业,因为大量避税者急于把手中的现金兑换成安全性仅次于现金的资产——黄金。
目前,印度有1/6的城市居民住在贫民窟中。根据印度官方人口普查文件中的定义,“贫民窟”是指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居住环境。
目前,全世界每天大约需要消耗1亿桶中等级别的石油,也就是说,每个人(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平均每天要消耗超过2升的石油。
对石油的渴望导致了特殊关系、拉帮结派、竞争,甚至流血冲突。石油的价格问题不仅是一个金融问题。
当新闻记者谈论石油价格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是布伦特原油的价格。
根据石油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石油价格已经相当复杂,但是在这两个因素以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能够影响石油的价格:市场情绪和投机行为。
石油的赌局是一项巨大的生意。根据某个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数据,虽然每分钟都有数千笔石油交易进入电脑系统,但是在这些交易中,只有不到5%的交易真的涉及实物石油的买卖。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总产油量大约相当于世界石油总产量的40%,出口量相当于世界总出口量的60%。
自1980年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设定的大部分生产限额都没有得到切实执行。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各成员国的国情和地理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在该组织内部,这些国家纷纷作弊、互相猜疑,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也常常变得十分紧张。
1973年,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一份协议。这份协议规定,所有石油产品都必须以美元计价和交易。
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焦虑感对世界多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美国及其盟友不得不与沙特阿拉伯保持亲密的关系。因此,虽然沙特阿拉伯的人权状况存在争议,但是西方国家一直对这个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西方国家同时又对其他地方的人权状况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这种双重标准的行为很难不被贴上伪善的标签。
1991年,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在屏幕上看到了科威特的油田上燃烧的熊熊烈火。十多年后,多国部队再次回到了伊拉克。此次战争的表面任务是要找出萨达姆·侯赛因隐藏起来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实上军事行动主要都在该区域的大型石油储藏地点之间展开。
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也许是美国对基地组织发动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报复行为,但是控制一些重要的石油管线无疑是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另一个原因。
对美国而言,在中东地区争取一些盟友是非常关键的战略。这些盟友能为美国的公司提供石油和生产合同,这对美国和美元继续在世界经济中保持垄断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石油价格的下降意味着石油公司和炼油厂的利润也会随之下降,因此石油公司和炼油厂会努力让汽油产品的价格在高位上保持尽量长的时间。因此,汽油价格下跌的速度总是比汽油价格上涨的速度慢很多。
据估计,目前美国的石油总储量比沙特阿拉伯或者俄罗斯的石油总储量还要大。
2014年,伊拉克的几乎所有的外贸收入都来自石油的出口。
美国不愿意向哪些国家出售军火,这些国家就自动成了俄罗斯的盟友。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产业,美国的供货对象是北约各国以及像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中东国家。而俄罗斯军火产业的目标客户则是其他正在崛起的军事大国,比如,印度、其他中东国家以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
由于许多国家指控叙利亚政府对本国平民使用化学武器,因此俄罗斯对叙利亚政府的军事支持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强烈谴责。然而,俄罗斯谴责这些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和英国)搞双重标准,因为这些西方国家在支持专制政权方面同样有罪。
我们可以把军火看成是一种和食品类似的必需品。在一定程度上,对军火商品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这种消费需求的弹性几乎是零。即使一个国家的政府需要削减开支,国土保卫方面的开支也是其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去触碰的最后几项开支之一。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石油也严重束缚了俄罗斯的发展——不仅俄罗斯知道这一点,俄罗斯的竞争对手以及整个国际市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
据估计,国际市场的每桶石油价格每下降10美元,俄罗斯的GDP就会下降近1.5%。只有当国际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时,俄罗斯政府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世界石油价格突然大幅下跌,这种情况给高度依赖能源的苏联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国家的银行在恐慌中纷纷要求收回贷款。一时间,苏联捉襟见肘,不得不开始抛售黄金,为本国人民提供食品。几年以后,苏联解体。
普京和他的前任们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不管是民众对领导人的支持度,还是俄罗斯的国家收入,都继续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而起伏不定。
在俄罗斯,像牛奶、鸡蛋、肉类这样的必需品都有很大一部分是批发商从国外进口的,也就是说俄罗斯必须用世界贸易的通用货币——美元来购买这些商品。对进口食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俄罗斯对美元的需求,卢布的价值进一步下跌。这些变化意味着俄罗斯人必须面对物价飞涨的局面。
据估计,2009—2016年,伦敦的独栋住房、公寓、办公楼以及土地总共吸引了超过1500亿美元的境外资金。投资者都希望在对境外投资比较友好的地方购置房地产。在加拿大和瑞士,想购买房地产的外国投资者必须面对大量的法律限制或高昂的税费,而在伦敦,投资者完全不必担心这些事情。
在整个伦敦地区,外国投资者购买的房地产占所有在市场上销售的房地产的7%。外国投资者购买的房地产主要集中在伦敦市比较富裕的地区。在伦敦的中心地段,价格超过100万英镑的房屋几乎有一半被外国投资者买走。
全球化意味着资本总是不断流向更有吸引力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是永恒的。
在欧元发行之前,据估计,如果一位旅行者走遍欧盟的所有国家,并将手中的1美元不断兑换成当地的货币,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他为了兑换货币而花费的佣金将达到近50美分。
在实际操作中,各国并没有严格执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各项规定。不管是德国这样的强大经济体,还是希腊这样经常不按常理出牌的后起之秀,都对规定进行了富有创意的解读,把规定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歪曲。
2012年,共有660万人持外国护照在德国生活,这些人人均缴纳的税金和社会保障金比从政府处领取的福利多出4127美元。也就是说,这些持外国护照的居民当年总共为德国政府贡献了220亿欧元的税收盈余。
19世纪的一首英国童谣中唱道:“女孩子是用什么做成的?糖和香料以及所有美好的东西。”
到2016年,金融业每年能为英国贡献近1800亿美元的收入,金融业的就业人数超过了100万。在整个英国经济体中,金融业是利润最高的产业,而且利润遥遥领先于其他产业。
在一定程度上,投资者必须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猜测。这是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一个例子。此外,公司也不可能准确预测自己未来的运营情况。在投资的世界中,完全信息是不存在的。
CDO与CDS的复杂度极高;另一方面,整个系统的透明度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风险评估变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此时,美国市场已经不能有效地运行,市场价格也不再以基本面信息为依据。
和一个出生在1900年的英国人相比,今天的一个35岁的英国人拥有自己的住房的概率更低。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安迪·霍尔丹指出,如果我们用人均收入来度量英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的话,那么自1850年以来,英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提升了20倍。
英国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变得更高了,再加上机械化和技术进步的帮助,和1850年相比,每一个英国人都变得更富裕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上的大部分富裕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发生了一些奇怪的情况。生产效率提高的速度放慢了。在一些国家中,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甚至有所下降。金融危机过去以后,经济复苏的特点是就业机会大幅增多,因此国家的整体产出也上升了。然而,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工资的增长迟迟不见起色。
打车应用优步和外卖应用Deliveroo的兴起更是标志着零工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些就业岗位的出现意味着雇主的用人成本更低、灵活性更高了。但是,从这些创新中获益的是雇主,而不是劳动者。
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出现变化,可能是因为雇员和雇主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权力变化也许意味着公司利润的提高不再等同于劳动者薪酬的提高。
现代化的公司越来越强调为股东创造资本增长、分红以及利润,然而股东的这些收获很可能是以员工的损失为代价的。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这样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美国人交给政府的税款超过了全国GDP的25%,但是在大洋彼岸的欧洲,人们交给政府的税款平均达到了GDP的34%。
2008—2016年,美国政府总计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向本国经济体中注入了3.7万亿美元。而英格兰银行则向英国经济体中注入了超过4000亿英镑(约合6000亿美元)。
2008年到现在房价增速超过了民众收入的增速,这一方面是因为对房地产的需求超过了房地产的供给,另一方面是因为借贷变得比以前更容易了。
目前,英国35岁人群拥有房产的概率低于他们的祖父母在35岁时拥有房产的概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虽然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比以前更谨慎了,但是在房地产比较火热的地区中,对房地产的需求仍然持续增长,而房屋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金融危机发生10年以后,伦敦的平均房价已经达到了伦敦人年收入的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