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Crucial Conversations

关键对话有三个特征。首先,对话双方的观点有很大差距。其次,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最后,对话双方的情绪非常激烈。

练习并不会带来完美,只有完美的练习才会带来完美。

对话高手的做法是努力营建一种安全氛围,让双方都愿意向共享观点库中添加信息,哪怕这些观点乍一看多么富有争议、多么离谱、多么不符合对话者的想法。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改变错误的观点,即认为我们的苦恼是由他人导致的。

战胜对方 。这是摧毁对话的第一杀手。

在开始交谈时,你应当首先审视自己的目标或动机是什么,谈话过程中问问自己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降低对对话内容的关注,强调对安全气氛的观察。

当对方出现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情况时,你应当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气氛。安全感一旦恢复,你就可以继续进行对话了。

关键对话会出错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喜欢对话的内容,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对话内容(哪怕是以温和方式表现)表明你有不轨的意图。当对方感到你想伤害他们时,他们怎么可能有安全感呢?

谦逊 。自信并不等于狂傲或自大。对话高手既对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感到自信,同时又会意识到对方的看法也是有价值的。

事实是最不会引起争议的内容 。从事实谈起可以为你的对话提供安全的出发点。由于具备高度的客观性,事实是最不会引起争议的内容。

不要堆积问题 。有时,我们会缺乏开口的自信,把问题长久地在心中郁积。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我们便会把所有令人不快的结论一股脑儿地宣泄出来。

如果仔细观察发生激烈争执的家人或同事,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尽管你观察的各方争得面红耳赤,但实际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其实在重要问题上的看法并无区别,但还是会吵得天翻地覆。换句话说,他们总是把细枝末节的差异渲染成你死我活的争辩。

事实只占争吵内容5%~10%的份额,其余都是我们用来反对对方的想法。

虽然我们对话的目的是要取得共识消除差异,但绝不能对话一开始就亮明立场。因此,你必须从双方一致的看法出发。

如果同事没有做到应该做的工作,你必须当面指出他们的问题。

在讨论信任问题时你应当就事论事,不要就人论事。

英国著名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把历史(不但包括社会史,也包括制度史和人类史)精妙地总结成了一句话,即成功是最大的失败。

当人生的挑战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时,原先可以取得成功的努力就无法继续发挥作用了,所以你会以失败告终。正因为如此,成功即最大的失败。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萧伯纳

关键对话有三个特征。首先,对话双方的观点有很大差距。其次,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最后,对话双方的情绪非常激烈。

由于关键对话经常是自发形成的,很多情况下它们都是毫无征兆地出现。受到这种突袭的影响,你必须随时随地做出高度复杂的人际互动行为。你只能靠自己的应变能力。

练习并不会带来完美,只有完美的练习才会带来完美。

凡是关系牢固的夫妻、稳定的职业、成功的企业或和睦的社区,无一不得益于这样一种相同的力量,即面对高风险、情绪化和充满争议的话题时公开探讨的能力。

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对话内容越关键,我们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差。

当我们面对重要问题保持沉默时,我们的生活便开始上演悲剧了。——马丁·路德·金

一转眼走入了社会,我们吃惊地发现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是关键时刻——你的老板、同事、爱人,甚至是总喜欢打断你讲话的讨厌鬼,每天都要和你发生这样那样的争执或纠纷。只要一个不小心,由此带来的结果就会是灾难性的。

这就是秘诀所在,成功的对话关键在于相关信息的自由交流,即双方愿意公开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猜测。即使要表达的观点是充满争议或不受欢迎的,他们仍愿意并且能够积极和对方分享。

对话高手的做法是努力营建一种安全氛围,让双方都愿意向共享观点库中添加信息,哪怕这些观点乍一看多么富有争议、多么离谱、多么不符合对话者的想法。显然,此时此刻他们并不会同意所有的看法,他们只是努力做出一种保证,保证双方都能开诚布公地表达任何意见。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改变错误的观点,即认为我们的苦恼是由他人导致的。我们总是简单地认为:“只要能搞定‘麻烦制造者’,一切问题都会好起来。”对话高手坚信,要想解决好“双方”的问题,只能从“自己”开始,在自我身上找原因。

对话高手从来不做“傻瓜式选择”(即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式的选择)。和那些错误地认为只能“逃避或对抗”的问题解决者不同,对话高手认为,无论出现多么棘手的情况,对话永远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战胜对方 。这是摧毁对话的第一杀手。

“其实很简单,一开始我确实觉得受到了攻击,很想回敬给对方一些颜色看看。老实说,我真想好好教训他一下。他竟敢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指责我,这种做法太过分了。”“但就在这时,另一个念头出现了。尽管有200多双眼睛紧盯着我,可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我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在开始交谈时,你应当首先审视自己的目标或动机是什么,谈话过程中问问自己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首先,你应当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 。“我的目的是,让丈夫变得更加可靠,每次他承诺的事情都做不到,我已经受够了这种失望。”

其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 。“我不希望看到的是毫无意义的激烈争论,这样不但让人心烦,而且无法改变情况。”

没有一个无赖认为自己是无赖,自知之明简直是一种美德。——韦达

越早意识到你和对方退出了对话机制,就越容易把谈话拉回到正轨,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小。与此相反,越晚意识到你们已经偏离对话机制,就越难回到正轨,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你必须关注以下三种因素:对话陷入危机的时刻,对方失去安全感的信号(即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倾向)以及你应对压力的方式。

在和对方展开棘手的对话时,你必须小心翼翼地应对,就好像进入布满地雷的危险地带一样。

降低对对话内容的关注,强调对安全气氛的观察。

当人们感到失去安全感时,他们往往朝向以下两种错误做法的方向走去。他们要么陷入沉默(拒绝进行观点交流)要么诉诸言语暴力(试图强迫对方接受其观点)。

你应当注意观察以下内容:·观察对话内容和对话气氛。·观察对话在哪些情况下会变得难以处理。·观察安全问题。·观察对方是否进入沉默或暴力应对的状态。·观察你的错误应对方式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对普通对话者来说,他们会意识到安全感出现危机,但往往会采用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他们会采用甜言蜜语的方式掩饰问题,对对方说:“亲爱的,我真的很想和你亲热,可工作上的压力快把我逼疯了,没办法和你共享二人世界。”他们总是通过转移目标或掩饰问题的方式营造虚伪的安全感,这种策略只能逃避真正的问题,永远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对话高手绝不会玩这种花招。他们很清楚,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问题进行讨论,而且不能带有任何掩饰、虚伪和欺骗的成分。因此,他们的做法完全不同,他们会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感,然后再返回对话。一旦恢复了安全的对话气氛,他们就可以和对方自由讨论所有问题了。

关键对话会出错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喜欢对话的内容,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对话内容(哪怕是以温和方式表现)表明你有不轨的意图。当对方感到你想伤害他们时,他们怎么可能有安全感呢?

在对话中尊重感的丧失通常是因为我们认为对方和自己不同,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如果我们能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这种感受便会自动消失。我们要做的不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而是努力理解对方,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四种方式创建共同目的:

1.积极寻找共同目的2.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3.开发共同目的4.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

当对方出现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情况时,你应当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气氛。安全感一旦恢复,你就可以继续进行对话了。

不要把想法和事实混为一谈。有时候,无法质疑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你把它们当做了不可改变的事实。在形成想法的转瞬之间,由于对这个过程太过关注,你会误以为自己的想法便是事实情况。

谦逊 。自信并不等于狂傲或自大。对话高手既对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感到自信,同时又会意识到对方的看法也是有价值的。

事实是最不会引起争议的内容 。从事实谈起可以为你的对话提供安全的出发点。由于具备高度的客观性,事实是最不会引起争议的内容。

不要堆积问题 。有时,我们会缺乏开口的自信,把问题长久地在心中郁积。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我们便会把所有令人不快的结论一股脑儿地宣泄出来。

说服别人的一个最好方法是用你的耳朵——听听他们在讲什么。——迪恩·拉斯克

如果仔细观察发生激烈争执的家人或同事,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尽管你观察的各方争得面红耳赤,但实际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其实在重要问题上的看法并无区别,但还是会吵得天翻地覆。换句话说,他们总是把细枝末节的差异渲染成你死我活的争辩。

如果对争吵内容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原来事实只占争吵内容5%~10%的份额,其余都是我们用来反对对方的想法。

虽然我们对话的目的是要取得共识消除差异,但绝不能对话一开始就亮明立场。因此,你必须从双方一致的看法出发。

如果同事没有做到应该做的工作,你必须当面指出他们的问题。

在讨论信任问题时你应当就事论事,不要就人论事。

无论面对什么话题,无论面对什么对手,我都能在辩论中胜出。大家都知道这一点,聚会时都躲着我。为了表示尊重,他们根本都不邀请我。——戴夫·巴里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