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Up On Wall Street
一定要牢记一点: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只要坚决不购买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就会让你避免巨大的痛苦与巨大的投资亏损。
仅仅因为股价便宜就买入一只发展前景普通的公司股票是一种肯定失败的投资之道。
我拜访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办公室后多次发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把办公室装饰得非常豪华之日,就是投资者应该为这家公司的收益开始忧心之时。
事实上,大多数公司的长期债务总额大于现金总额,现金一直在不断减少而债务却一直在不断增加,公司的财务实力越来越弱。
大多数人常常错误地估计公司的盈利能力。我看过一份调查报告,访问大学生和其他一些年轻人,让他们猜测一下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是多少,他们猜测是20%~40%。正确的答案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公司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
20世纪20年代那些当时可以随意操纵整个华尔街的投资大亨也不能保证他们自己可以永远获得30%的年投资收益率。
在某些年份里你能够获得30%的投资收益率,但在其他年份里你可能只有2%的投资收益率,甚至可能会亏损20%,这正是投资世界的基本规律之一。
通过把资金在几只收益中等的稳定增长型股票之间进行买入和卖出的转换操作,总体上能够得到与长期持有一只大牛股相当的投资收益率。
一个精炼有效的投资原则: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定价合理的话,市盈率就会与收益增长率相等。
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收益增长率较高的股票更值得买入,比如,收益增长率为20%(市盈率为20倍)的股票要优于增长率为10%(市盈率为10倍)的股票。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赚到钱的时候都是在我持有一只一动不动的股票三四年之后。
在我的投资组合中很难找到增长率为2%~4%的公司,因为如果公司的增长速度不是很快,它的股票价格也不会上涨很快。
购买卓越公司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被低估而且(或者)没有得到市场正确认识的卓越公司的股票是唯一投资成功之道。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的原因在于,当他认为股票被严重高估时,他就把所有的股票都卖掉。
绝不要用你明年的大学学费、结婚费用或者其他开支的资金来购买股票或者共同基金。这样你就不必在一个大跌的市场中被迫卖掉股票以换成现金来支付不得不支付的必要开支。
通常情况下,在我购买了稳定增长型股票后,如果它的股价上涨到30%~50%,我就会把它们卖掉,然后再选择那些相似的价格还没有上涨的稳定增长型股票反复进行同样的投资操作。
离开麦哲伦基金管理公司后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跟踪数千家公司,而是只跟踪大约50家公司。
你没有必要在所选择的每一只股票上都赚钱。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个投资组合中10只股票中有6只股票能够赚钱的话就会产生十分令人满意的投资业绩了。
我认为通用电气公司的规模使其盈利很难快速增长。
每当大多数投资者强烈地预感到股价将会上涨或者经济将要好转时,却往往是正好相反的情况出现了。
在1972年年底股市即将大跌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的乐观,只有15%的投资顾问认为熊市即将来临。在1974年股市开始反弹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的低落,65%的投资顾问都担心最糟糕的情况即将发生。
从我掌管麦哲伦基金以来,这个基金在8次熊市时期基金单位净值曾下跌10%~35%
缓慢增长型公司的一个确定的特点是定期慷慨地支付股息。
时机选择是投资周期型公司股票的关键,你必须能够发现公司业务衰退或者繁荣的早期迹象。
公司业务越简单易懂我就越喜欢。当有人说:“这样的公司连傻瓜都能经营管理”时,这反而让我更加喜欢这家公司,因为或早或晚都有可能将会是由一个傻瓜来经营管理这家公司。
我热衷于投资低速增长行业,例如塑料小刀和叉子行业,我更喜欢的是比低增长行业增长率更低的零增长行业,比如殡葬服务业,往往在这种零增长行业中可以寻找到最赚钱的大牛股。
没有什么样的秘密消息能比一家公司内部人士正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更能表明一只股票的投资成功可能性了。
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卖给了同一个客户,这表明该公司的经营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是什么因素使一家公司具有投资价值?为什么这家公司未来的价值会比现在的价值更高?关于以上问题的解释有很多理论,但我个人认为,最终还是归结为两点:收益和资产,尤其是收益。
做一个球童能够给自己带来相当微妙却十分重要的优势,特别是在类似于波士顿郊外的Brae Burn俱乐部这样高级的高尔夫球俱乐部里,我的客户都是一些大公司的总裁和CEO:吉列公司(Gillette)、宝丽来公司(Polaroid)以及对我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富达基金公司。
我并不是唯一一个知道这个成功捷径的球童:进入一家公司董事会会议室这个权力中心的捷径是通过像Brae Burn这样的高级俱乐部的更衣室认识一些头面人物。
从1982年8月的大牛市行情开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15倍,我们目睹了美国有史以来股市最大的上涨幅度,用林奇的话来说,整个股市成了一只上涨了15倍的“15倍股”(fifteenbagger)。
1929~1982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只不过上涨了4倍,也就是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才从248点上升到1046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2500点到5000点上涨了1倍用了8.33年的时间,而从5000点到10000点上涨1倍只用了3年时间。1995~1999年,我们见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牛市行情:连续5年股票投资收益率都在20%以上,而在以前市场从未有过连续两年以上股票投资收益率超过20%的记录。
我的选股基于古老的基本原则:一家成功的公司开拓新的市场时,其盈利增长,其股价也相应随之上涨;或者一家身陷困境的公司经营好转时,股价也会上涨。
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一个典型的大牛股(我也会与大家分享那些让我赔钱的股票)一般要经过3~10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其英雄本色。
我个人认为“股价”是投资者所能追踪到的最没有价值的信息,却又是投资者最普遍追踪的信息。
投资者以过高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也会变成高风险的投资。1972年,麦当劳的股价被哄抬到高得离谱的50倍市盈率,由于公司盈利无法“达到如此高的预期”,导致股价从每股75美元狂跌到每股25美元,市盈率变成“更符合实际情况的13倍”
在互联网热潮中,要避免以高得离谱的股价买入一家未来发展前景虚无缥缈的公司股票而亏得很惨的结局,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投资策略。
第一种投资策略是“铁镐和铁锨”(picks and shovels)投资策略。过去在淘金热潮中,大多数想要成为矿主的淘金者都以失败告终,而那些向淘金者出售铁镐、铁锨、帐篷和牛仔裤的人却发了大财(李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靠李维斯牛仔裤成为大富翁)。
第二种投资策略是投资于“可以一分钱不花就能拥有其互联网业务”
(free Internet play)的公司。这是指投资者买入一家有着真实营业收入和合理股价的非网络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将网络业务渠道嵌入传统业务渠道之中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第三种投资策略是投资于因互联网发展而“附带受益”(tangential benefit)的公司,指传统的“砖瓦+水泥”(brick and mortar)的实业公司通过使用互联网而削减了成本,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经营效率,从而实现了盈利能力的大幅增长。
你不必是一名程序员就会注意到你看到的所有电脑使用的全部都是微软的软件,除了苹果电脑之外,所有的新电脑都安装了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
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只要在工作场所、购物中心、汽车展览厅、饭店,或者其他任何地方发现一家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公司时留心观察公司最新的发展情况,业余投资者就能寻找到一只未来能赚大钱的大牛股。
喜欢一家商店、一件产品或者一家饭店是对一家公司产生兴趣并将其股票列入你的研究名单的一个很好的理由,但这并不是购买这家公司股票的充分理由!在你还没有对一家公司的收益前景、财务状况、竞争地位、发展计划等情况进行充分研究之前,千万不要贸然买入它的股票。
如果你拥有一家零售业公司的股票,分析这家公司的一个关键点是要确定该公司的扩张阶段是否即将结束。
当Radio Shack公司或玩具反斗城公司(Toys“R”Us)只在全美10%的地方设立分店时,与它们已经在全美90%的地方设立分店时相比,其发展前景当然大不相同。你必须留意什么才是公司未来的增长之源,并且预测公司的增长速度何时可能会放慢下来。
你可能很想知道,离开麦哲伦基金管理公司后我的投资习惯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就是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跟踪数千家公司,而是只跟踪大约50家公司。
我的投资组合中还有投资业绩很差的严重套牢股票,目前其卖出价格远低于我当初的买入价格,我继续持有这些表现令人失望的股票并不是因为固执或者怀旧,而是因为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相当不错,我认为这意味着其股价上涨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你没有必要在所选择的每一只股票上都赚钱。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个投资组合中10只股票中有6只股票能够赚钱的话就会产生十分令人满意的投资业绩了。
投资者只要挑选到少数几只大牛股就能够获得一生的投资成功,因为你从这几只大牛股上获得的盈利会远远超过在那些表现不尽如人意的股票上所遭受的损失。
在本书中我认为通用电气公司的规模(股票市值为390亿美元,年度盈利30亿美元)使其盈利很难快速增长。
在11年的午餐与晚餐宴会演说中,我每年都会提出下面这个问题让大家举手回答:“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是长期投资者?”如今大家的回答可以说是异口同声,每个人都说自己是长期投资者,即使听众中那些只不过持有一两个小时就会抛出的短线当天交易者(day trader)也说自己是长期投资者。现在长期投资如此流行,以至于人们宁愿承认自己是一个吸毒的瘾君子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短线投机者。
历史告诉我们,市场修正(correction,下跌10%或者更多)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熊市(bear market,下跌20%或者更多)每隔6年会出现一次。从1929~1932年股市大崩盘之后,大熊市(severe bear market,下跌30%或者更多)又发生了5次。
绝不要用你明年的大学学费、结婚费用或者其他开支的资金来购买股票或者共同基金。这样你就不必在一个大跌的市场中被迫卖掉股票以换成现金来支付不得不支付的必要开支。如果你是一个长线投资者,那么时间最终会站在你这一边。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预测出市场何时会由涨转跌。不仅如此,即使你卖出了股票避开了股市下跌,你如何能够确定你能赶在下一轮的股市上涨行情之前及时再次入市呢?
正如一位非常成功的投资大师所言:“行情看跌的观点总是听起来似乎更加明智。”你总是能够从每天早上的报纸和晚上的新闻报道中找到很好的理由匆匆卖出你的股票。
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绝望地卖出股票,那么你的卖出价格往往会非常低。
我要告诉读者的第一条投资准则是: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如果你不能事先确定好你的投资目标,又不能坚持自己的投资信念的话,你将会成为一个潜在的股票市场上的牺牲品,你会在市场行情最低迷的时刻放弃所有的希望,丧失全部的理智,不惜一切代价地恐慌地抛出股票。
到高中时我开始明白,做一个球童能够给自己带来相当微妙却十分重要的优势,特别是在类似于波士顿郊外的Brae Burn俱乐部这样高级的高尔夫球俱乐部里,我的客户都是一些大公司的总裁和CEO:吉列公司(Gillette)、宝丽来公司(Polaroid)以及对我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富达基金公司。
在帮富达基金公司总裁乔治·沙利文(D.Goerge Sullivan)寻找他的高尔夫球时,我也帮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并不是唯一一个知道这个成功捷径的球童:进入一家公司董事会会议室这个权力中心的捷径是通过像Brae Burn这样的高级俱乐部的更衣室认识一些头面人物。
如果你想得到有关股票投资的教育,高尔夫球场是一个仅次于主要股票交易所交易大厅的最佳场所。
学习历史和哲学比学习统计学能够更好地为股票投资做好准备。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因此一个接受训练、习惯对一切事物进行严格数量分析的人在投资中反而有很大的劣势。
在波士顿学院上四年级时,在富达基金公司总裁沙利文先生(他是我做球童时的客户,虽然他球技很差但待人很好而且小费给得也很慷慨)的建议下,我在富达基金公司申请了一份暑期工作。
彼得原理: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彼得由此导出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在沃顿商学院读完二年级,按照预备军官训练营制度的要求,我到军队进行报到开始服两年兵役。1967~1969年,我在炮兵部队任少尉,先是被派遣到得克萨斯州,后来又被派遣到韩国——这和到越南相比可以说是太舒服了,因为在越南战争中大多数炮兵少尉都受伤了。
由于主要上市公司70%的股票都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中,因此不论你是买入还是卖出股票的时候,你所面对的投资竞争对手是专业投资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很聪明地把其所管理的大部分基金都投在了加拿大和日本的股票市场上,因此他的基金股东避开了1972~1974年美国股市的暴跌。
华尔街专业投资者的滞后性
在现行的体制下,只有在许多大型机构投资者都认为一只股票适合购买,并且许多著名的华尔街分析师(那些对各种行业和公司进行跟踪分析的证券研究人员)将其列入推荐购买的股票名单之后,一只股票才有可能真正地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一般说来,基金管理者要花将近1/4的工作时间来解释自己最近如何投资操作——首先是向部门内部自己的顶头上司,然后是最终的老板也是他们的客户进行解释(就像道格的客户怀特面包公司的弗林特)。
这里有另外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即客户的资产规模越大,投资组合经理人与这家客户的管理者进行交谈以取悦他们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多。
没有名气、令人厌烦、利润丰厚而且名字又晦涩难懂的公司股票,正是我最喜欢持有的股票。
有些银行的信托部门不允许购买有工会的公司的股票,而其他机构则不允许购买无成长性行业或者某些特定行业的股票,例如电子设备产业、石油产业、钢铁产业。
也许你根本不应该与股票市场沾边儿,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详细讨论的问题,因为进入股市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坚定信念的投资者只会成为股市中的牺牲品。
绅士们更喜欢债券。——安德鲁·梅隆(Andrew Mellon)
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或者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这些都是债权投资的不同形式而已,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取利息收入。
财富不是永恒不变的,没有人能保证大公司不会变成小公司,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不容错过的蓝筹股。
看一下1972~1974年股市大跌时发生的情况,那些股价过去一直比较稳定的股票也出现了大幅下跌,比如百时美公司(Bristol-Myers)的股票从9美元跌到4美元,Teledyne公司的股票从11美元跌到3美元,而麦当劳的股票则从15美元跌到4美元,这些公司可并非那种不值得信任的一夜之间就会垮台的烂公司呀!
坦白地讲,根本没有办法能够把投资与赌博完全区分开来,我们没有办法把投资归到一个十分纯粹的可以让我们感到安全可靠的活动类别之中。安全谨慎的投资对象和轻率鲁莽的投资对象之间并没有一个界限绝对明确的分界线。
从历史上看,股票通常周期性地被认可为投资,或者被拒斥为赌博,而且都是在错误的时候形成错误的看法。通常在股票并非谨慎的投资时,人们最有可能把股票看作谨慎的投资。
对于那些能够接受不确定性的投资者来说,进行股票投资的最大好处是,一旦判断正确就可以获得非常惊人的投资回报。
开始投资任何股票之前,投资者都应该首先问自己以下三个个人问题:①我有一套房子吗?②我未来需要用钱吗?③我具备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吗?投资于股票是好是坏,更多的是取决于投资者对于以上这三个问题如何回答。
在你确实打算要进行任何股票投资之前,应该首先考虑购买一套房子,毕竟买房子是一项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做得相当不错的投资。当然我知道肯定也存在例外的情况,例如,房子修建在污水沟上或者位于房价大幅跳水的高级地段,这些都会导致房价大跌。
普通人一般买房的过程如下:先买一套面积较小的房子(第一套房子),然后换成一套面积中等大小的房子,再往后再换成一套大房子,最终等到孩子长大搬出去住以后,你就不再需要这么大的房子了,这时你可以卖掉这套大房子,搬到一套较小的房子里去。
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资金只能限于你能承受得起的损失数量,即使这笔损失真的发生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我认为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应该包括:耐心、自立、常识、对于痛苦的忍耐力、心胸开阔、超然、坚持不懈、谦逊、灵活、愿意独立研究、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以及能够在市场普遍性恐慌之中不受影响保持冷静的能力。
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内心的一个秘密角落里都会隐藏着一种自信,觉得自己拥有一种预测股票价格、黄金价格或者利率的神奇能力,尽管事实上这种虚妄的自信早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被客观现实击得粉碎。
每当大多数投资者强烈地预感到股价将会上涨或者经济将要好转时,却往往是正好相反的情况出现了。
在1972年年底股市即将大跌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的乐观,只有15%的投资顾问认为熊市即将来临。在1974年股市开始反弹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的低落,65%的投资顾问都担心最糟糕的情况即将发生。
一些人自诩为“长期投资者”,但是一旦股市大跌(或者是稍稍上涨)他们马上就从“长期投资”变成了短期投资,在股市大跌时宁愿损失极大也会恐慌性全部抛出,或者偶尔能够得到一点点小利时也会迫不及待地将股票全部抛出。
从我掌管麦哲伦基金以来,这个基金在8次熊市时期基金单位净值曾下跌10%~35%
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与人人追捧的热门股对着干的投资者(例如卖空一只所有人都在买入的股票),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耐心等待市场热情冷却下来,然后再去买入那些不再被人关注的公司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感到厌倦无聊的公司股票。
在听到有人预测市场走势的时候,最重要的技巧不是静静聆听,而是打起呼噜睡大觉。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就一直持有你手中的股票。
在美国有6万名经济学家,他们中的很多人被高薪聘请从事预测经济衰退和利率走势的专职工作,然而如果他们能够连续两次预测成功的话,他们可能早就成为百万富翁了。
事后,很多人站起来宣布说他们已经提前预测到这一切,但是衰退发生之前没有一个人向我说起过经济衰退将会发生。
在最悲观的时刻,当80%的投资者都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即将回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时候,股市却突然出现了报复性的大反弹,突然之间整个世界一切都恢复正常了。
当邻居们告诉我该买哪只股票,而且后来股价上涨后我非常后悔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时,这是一个股市已经上涨到了最高点而将要下跌的准确信号。
购买卓越公司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被低估而且(或者)没有得到市场正确认识的卓越公司的股票是唯一投资成功之道。
巴菲特曾这样写道:“股票市场根本不在我所关心的范围之内。股票市场的存在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参考,看看是不是有人报出错误的买卖价格做傻事。”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的原因在于,当他认为股票被严重高估时,他就把所有的股票都卖掉。
如果你依赖整个大盘的上升来带动你选择的股票上涨,那么你最好还是坐上大巴去亚特兰大城赌博算了。
依赖预测市场走势来投资赚钱,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你无法找到一只合理定价或者能够满足你的其他选择标准的公司股票,这时你就会知道市场已经被高估了。
巴菲特说他把资金退还给合伙人是因为他对合伙人说他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只值得投资的股票,他仔细研究了数百家公司,结果发现根据基本面分析没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值得买入。
在投资股票之前先买一套房子。
投资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
在股票市场上,一鸟在手胜过十鸟在林。
寻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就是从你家附近开始:在那里找不到,就到大型购物中心去找,特别是到工作的地方去找。
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听起来好像是属于那种我竭力避开的高科技企业,但事实上它并不是一家电脑公司,它只是用电脑来处理薪水支票。作为新技术的用户,这家公司成了高科技的最大受益人。
对病人来说最好的药品是那种能够一次治愈药到病除的良药,而对投资者来说最好的药品则是那种病人需要不断地购买服用的常用药。泰胃美属于后者,它对缓解胃溃疡的痛苦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作为直接受益者的病人必须不断地服用才行。
华尔街痴迷地追踪着汽车行业,但是在大多数其他行业中,在基层工作的草根观察人士能够比专职的金融分析师提前6~12个月的时间发现这些行业经营突然好转的信息,因此业余投资者就拥有了相对领先的优势。
你所寻找的是具有以下特征的公司股票:每股股票的资产价值超过了每股股票的市场价格。
Dunkin’Donuts门前总是人山人海,或者雷诺金属公司(Reynolds Metals)的铝产品订单量超过了它的加工能力,并不意味着你就应该买入它们的股票。
他们一遍遍地比较洗衣皂包装盒子上面标明的重量和价格,他们计算每流明的功率(watts-per-lumen)来比较哪种灯泡最实惠,但是他们这样想方设法辛辛苦苦节省下来的那点儿小钱,与汉德图斯在股票市场上投资屡屡惨败所亏损掉的一大笔钱来比根本不值一提,真是捡了芝麻丢了大西瓜。
公司越大,涨幅越小
规模大的公司股票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涨幅。
你买入像可口可乐这种巨型公司的股票时,根本不要指望两年后它的股价可以上涨4倍。如果你在合适的价位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可能6年后你的投资会上涨3倍,但是想要持有可口可乐股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大赚一笔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时一连串的不幸会使一家大公司陷入绝望的困境之中,而一旦它从中恢复过来时,它的股票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上涨。
尽管公司表现非常优秀,其股价却仍然像蜗牛一样缓慢地上涨。这不是通用电气公司自身的错,而是由于这家公司的规模实在是太庞大了,所以它的股票只能慢慢地上涨。
对于通用电气来说,除非它把整个世界都收购下来,否则真的没有什么其他办法能够让它快速增长了。只有公司快速增长才能推动股价上涨,所以当La Quinta的股价快速上涨时通用电气的股票只是缓慢上涨就不足为奇了。
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购买小公司的股票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
追踪计算机行业增长率这件事本身也已经成了一个行业。
当一个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慢下来时(每个行业似乎总会这样),该行业中绝大多数的公司也随之失去了增长的动力。
目前最常见的缓慢增长型公司是电力公用事业(electric utility)上市公司,但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力公用事业公司却是快速增长型公司,那时它们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高出两倍以上,它们是非常成功的公司,其股票也是表现最好的股票。
那些风行一时的快速增长行业早晚都会变成缓慢增长行业。
缓慢增长型公司的另一个确定的特点是定期慷慨地支付股息。
在我的投资组合中很难找到增长率为2%~4%的公司,因为如果公司的增长速度不是很快,它的股票价格也不会上涨很快。
稳定增长型公司是像可口可乐、百时美、宝洁、贝尔电话、Hershey’s、Ralston Purina以及高露洁棕榄公司(Colgate-Palmolive)那样的公司。
当你购买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时,你多少有点儿像站在了山麓丘陵之上,这种类型的公司盈利的年均增长率为10%~12%。
通常情况下,在我购买了稳定增长型股票后,如果它的股价上涨到30%~50%,我就会把它们卖掉,然后再选择那些相似的价格还没有上涨的稳定增长型股票反复进行同样的投资操作。
我总是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保留一些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因为在经济衰退或者经济低迷时期这类股票总能为我的投资组合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
一般来说,在股市灾难发生时,百时美、凯洛格、可口可乐、MMM、Ralston Purina以及宝洁公司是投资者的好朋友,你知道它们将来也不会破产,并且很快它们的股票就会被市场重新估价,股价会重新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快速增长型公司是我最喜欢的股票类型之一:规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长性强、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如果你能够明智地选择,你就会从中发现能够上涨10~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
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事实上,我更钟爱不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的快速增长型公司
快速增长型公司也会存在很多经营风险,特别是那些头脑过热而财务实力不足的新公司更是如此。
我所寻找的是那种资产负债表良好又有着实实在在的丰厚利润的快速增长型公司。
周期型公司是指那些销售收入和盈利以一种并非完全可以准确预测却相当有规律的方式不断上涨和下跌的公司。
汽车和航空公司、轮胎公司、钢铁公司以及化学公司都是周期型公司,甚至国防工业公司的行为也像周期型公司,因为它们的盈利随着各届政府政策的变化而相应上升与下降。
福特公司在衰退时期亏损高达数十亿美元而在繁荣时期盈利又会高达数十亿美元,公司交替性地大盈大亏使得其股价相应大起大伏,上下波动得非常剧烈。在股市不景气或者国民经济衰退时,如果像百时美这样的稳定增长型公司市值损失50%的话,那么像福特这样的周期型公司市值损失则会高达80%
时机选择是投资周期型公司股票的关键,你必须能够发现公司业务衰退或者繁荣的早期迹象。
当增长型公司不能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时,如果它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导致经营恶化。
当你所购买的是一家有潜力发展成为另一家沃尔玛的年轻公司的股票,这家快速增长型公司有机会给你带来10倍的高回报,而你却把这家新公司当作稳定增长型公司并且仅仅为了兑现50%的回报就卖掉这只股票是十分愚蠢的。
当Ralston Purina的股价已经翻了一番并且公司基本面看起来已经不再那么令人激动时,如果你还指望这只股票再次翻番而继续持有,那你肯定是疯了。
公司业务越简单易懂我就越喜欢。当有人说:“这样的公司连傻瓜都能经营管理”时,这反而让我更加喜欢这家公司,因为或早或晚都有可能将会是由一个傻瓜来经营管理这家公司。
如果要在下面两家公司中选择一家进行投资,一家是处在竞争激烈的复杂行业中管理水平非常杰出的优秀公司,另一家是处在没有竞争的简单行业中管理水平非常一般的平凡公司,我将会选择后者。
“任何傻瓜都能经营这项业务”是完美公司的一个特点,而我所梦寐以求的正是完美公司的股票。
13条选股准则
公司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则更好
公司业务枯燥乏味
公司业务令人厌恶
公司从母公司分拆出来
大型的母公司根本不愿意看到分拆上市后的子公司陷入困境,因为这样可能会对这家子公司产生非常不利的公众影响,反过来又会使母公司受到非常不利的公众影响。因此,分拆出去的子公司通常具备十分良好的资产负债表,为今后能够成功地独立运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我也十分青睐于那些曾风光无限后来又被专业投资者打入冷宫的股票
公司被谣言包围
公司业务让人感到有些压抑
公司处于一个零增长行业中
我热衷于投资低速增长行业,例如塑料小刀和叉子行业,我更喜欢的是比低增长行业增长率更低的零增长行业,比如殡葬服务业,往往在这种零增长行业中可以寻找到最赚钱的大牛股。
对于一个热门行业中的每一种产品来说,都会有1000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在琢磨如何在中国台湾地区更便宜地生产制造出相同的产品。
SCI公司的成功得益于这样一个因素,即丧葬业的增长率几乎为零。
在增长率为零的行业,特别是让人厌烦和压抑的行业中,你根本不用担心竞争的问题。你不必整天提心吊胆地防备着周围潜在的竞争对手,因为根本没有其他公司会对这样一个零增长行业感兴趣。这样一来就给了你更大的回旋余地来继续保持增长以及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有一个利基
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拥有一家地方性石料场的股票,而不愿拥有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股票,因为一家电影公司面临着许多其他电影公司的激烈竞争,而石料场却有一个利基(Niche)。
石料场之所以赚钱,是因为根本没有竞争对手。最近的竞争对手离你只有两个镇的距离那么远,但是它不会把它的石料运到你的地盘来抢夺你的市场,因为这样做光运费就会吃掉所有的销售利润。
由于石头非常重,高昂的运输费用使得混凝料加工业本身拥有一个排他性的地区独家经营特许权,因此你根本不用花钱请律师来保护自己的独家经营权。
如果你经营一家石料场,你可以把价格提高到刚好不会引起邻近地区的石料场过来和你竞争的价格水平之下,事实上邻近的石料厂也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产品定价。
如果你无法自己经营一家石料场,那么你的最好选择是买入生产混凝料的石料场公司的股票,例如沃尔肯材料公司(Vulcan Materials)、科马特公司(Calmat)、波士顿砂石公司(Boston Sand&Gravel)、德拉沃公司(Dravo)以及佛罗里达石头加工公司(Florida Rock)。
当那些规模较大的公司例如马丁-玛丽埃塔公司(Martin-Marietta)、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或者阿什兰德石油公司(Ashland)低价出售自己的各种业务时,却总是会把石料场保留下来。
拥有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就几乎相当于拥有利基,如美国惠氏公司生产的销量第一的止咳药惠菲宁(Robitussin)、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感
冒药泰诺(Tylenol)、可口可乐、万宝路。要取得公众对一种软饮料或者止咳药的信任,不仅要投入大量的金钱,而且整个过程要花费很多年时间。
人们要不断购买公司的产品
公司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
向一家生产自动扫描仪的公司投资,还不如向一家安装扫描仪的超市投资。
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没有什么样的秘密消息能比一家公司内部人士正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更能表明一只股票的投资成功可能性了。
一般来说,公司内部人士是自家公司股票的净卖方,通常他们的买入卖出比例是1∶2.3。1987年8~10月股票指数下跌了1000点之后,当人们发现从整体情况来看公司内部人士买入卖出股票的比例是4∶1时,就感到放心多了,至少这些内部人士对他们的公司还没有失去信心。
当公司内部人士疯狂地购买自家公司的股票时,你完全可以肯定,这家公司至少在未来6个月内不会倒闭。
有很多理由会导致公司管理人员卖出自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公司内部人士购买自家公司的股票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认为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他们相信最终股价肯定将会上涨)。
我避而不买的股票
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
如果说有一种股票我避而不买的话,那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这种股票受到大家最广泛的关注,每个投资者上下班途中在汽车上或在火车上都会听到人们谈论这种股票,一般人往往由于禁不住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就买入了这种股票。
还记得硬盘驱动器行业的情况吗?专家说这个行业令人兴奋,将会以每年52%的速度高速增长,他们说得果然不错,这个行业确实如此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另30家或35家竞争公司一下子蜂拥挤进这个行业,这个行业随后变得竞争激烈,再也无利可图。
1972年当施乐股价高达170美元时,他们断言施乐公司将会无限期地持续保持增长,但是随后日本佳能、IBM以及伊士曼·柯达公司都进入了复印行业,很快就有20家公司的复印机都能够像施乐一样复印出完全不同于原先潮湿文件的干爽、整洁的文件。
20年来,复印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很大的行业,行业需求从来没有下降过,而复印机生产企业却没有赚到什么利润,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苦苦挣扎。
在美国烟草行业是一个负增长的行业。
由于拥有万宝路、Virginia Slims、Benson&Hedges、Merit等著名品牌,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利基,而且负增长行业不会吸引大批竞争对手的进入。
小心那些被吹捧成“下一个”的公司
避开“多元恶化”的公司
那些盈利不错的公司通常不是把赚来的钱用于回购股票或者提高分红,而是更喜欢把钱浪费在愚蠢的收购兼并上。
并不是说凡是收购都是愚蠢的。在自家公司基本业务非常糟糕的情况下进行收购另寻发展之道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如果巴菲特死守纺织业务的话,我们现在就不会听到沃伦·巴菲特和他管理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如雷贯耳的大名了。
一般来说收购会让我感到十分紧张。那些现金充足而且感觉自己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收购中存在这样一种强烈的趋势:收购出价过高,对收购的公司期望太高,而收购以后却管理不善。
当心小声耳语的股票
共同特点就是吹牛吹破天,却根本没有什么实质内容,这也正是那些被人们小声耳语的股票的本质。
对于这种小声耳语的股票,投资者根本不必再费事计算公司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因为这种公司往往没有任何收益。
新成立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投资风险非常大,因为这些股票未来上涨的空间非常有限。
小心过于依赖大客户的供应商公司股票
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卖给了同一个客户,这表明该公司的经营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除了取消合同的风险之外,大客户还拥有很大的谈判优势可以逼迫供应商降价和提供其他优惠,这将会大大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因此购买这种过于依赖大客户的供应商公司的股票几乎不可能获得很大的投资成功。
小心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
是什么因素使一家公司具有投资价值?为什么这家公司未来的价值会比现在的价值更高?关于以上问题的解释有很多理论,但我个人认为,最终还是归结为两点:收益和资产,尤其是收益。
缓慢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市盈率趋于最低,而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趋于最高,周期型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则介于两者之间。
一定要牢记一点: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只要坚决不购买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就会让你避免巨大的痛苦与巨大的投资亏损。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特别高的市盈率是股价上涨的障碍,正如特别重的马鞍是赛马奔跑的障碍一样。
股价大跌并不是由于麦当劳公司本身的运营出了什么错,只不过是由于1972年每股75美元的股价实在是被过度高估了。
股票市场整体的市盈率水平对于判断市场整体上是被高估还是低估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
利率水平对市盈率水平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利率较低时,债券的投资吸引力降低,投资者愿意在购买股票时支付更高的价格。但是除了利率之外,在牛市市场中形成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乐观情绪能够把市盈率哄抬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水平。
虽然你不能准确预测公司的未来收益,但至少你可以了解一下公司为提高收益所制订的发展计划,然后你就可以定期查看公司实施这些计划后是否真的有效地提高了收益水平。
一家公司可以用5种基本方法增加收益:削减成本,提高售价,开拓新的市场,在原有市场上销售出更多的产品,重振、关闭或者剥离亏损的业务。这些都是投资者在分析一家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时应该调查研究的关键之处。
在投资过程中我总是努力从每一次交谈中学到一些新东西。
旅馆和汽车旅馆向客人每晚收取的住宿费通常相当于一间客房实际造价的1‰。
在公司经营能力得到证明之前,千万不要提前贸然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
我拜访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办公室后多次发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把办公室装饰得非常豪华之日,就是投资者应该为这家公司的收益开始忧心之时。
我阅读一份年报通常也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事实上,大多数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并不像福特公司这样,它们的长期债务总额大于现金总额,现金一直在不断减少而债务却一直在不断增加,公司的财务实力越来越弱。
一个精炼有效的投资原则: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定价合理的话,市盈率就会与收益增长率相等。
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只有收益增长率的一半,那么这只股票赚钱的可能性就相当大;如果股票市盈率是收益增长率的两倍,那么这只股票亏钱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在为基金进行选股时,我们一直使用这个指标来进行股票分析。
我们从福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计算出它的净现金头寸扣除长期负债以后为83.5亿美元。
现金因素使得我确信应该继续持有福特公司的股票
在一份正常的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应占到75%,而负债要少于25%。
在危机之时,是负债而不是其他任何因素最终决定公司是否能够幸免于难还是破产倒闭,那些新成立不久的并且债务负担沉重的公司总是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
短期负债(最差的一类负债,GCA公司的负债就属于短期负债)是债权人提出要求时必须马上偿还的负债。
短期负债最重要的特点是期限很短,有时甚至是对方通知就得马上还款,这意味着短期负债的债权人一看到借款公司出现困难就可以马上要求归还借款
长期负债(从股东的观点来看,这是最好的一类负债)的债权人不能马上收回借款,无论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多么糟糕,只要还在继续支付利息,债权人就不能要求提前归还本金。
派息的股票更具有抗跌性,如果没有派发股息会导致股价更大幅度地下跌。1987年股票市场崩溃时,派发高股息的股票的表现要比不派发股息的股票好得多,其跌幅还不到整个股市跌幅的一半,这也是我愿意在我的投资组合中保留一些稳定增长型公司甚至缓慢增长型公司股票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买入一只股票是为了获得股息,那么你就要弄清楚这家公司在经济衰退和经营糟糕时期是否仍然能够支付股息。
一家有着二三十年定期提高股息历史记录的公司是你的最佳投资选择。
公司财务报告上的账面价值往往与公司的实际价值没有什么关系,账面价值经常严重高估或者低估公司的真实价值。佩恩中央铁路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时,它的股票账面价值还高达每股60多美元呢。
尽管一家纺织品公司堆满仓库的布料根本没人愿意买,但是它的账面价值仍然是每码4美元,事实上即使每码布料只卖10美分,也不可能把积压的布料全部清仓处理掉。
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产品越接近最终制成品,制造出成品以后再次出售的价格越难以预测。大家都知道棉花的价格是多少,但是谁也无法确定一件橙色纯棉衬衫的价格会是多少
当你为了账面价值而购买一只股票时,你必须仔细考虑一下那些资产的真实价值是多少。在佩恩中央铁路公司的账面上,穿越大山的隧道以及报废的轨道车都被作为资产入账。
除了黄金和白银之外还有很多种类的隐蔽资产,像可口可乐或者Robitussin这种品牌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但在账面上根本没有反映出来。
如果一家账面价值是250万美元的电视台的售价是4.5亿美元,那么会计上会把超过账面价值多支付的4.475亿美元叫作“商誉”。“商誉”作为资产记入新的主人账户中,最终它也会被逐年全部摊销,这将会创造出另一家潜在的隐蔽资产型公司。
所有的公司都有现金流入,但是有些公司要比其他公司支出更多的现金才能获得相同的现金流入。
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扣除正常的资本支出(capital spending)之后剩余下来的现金,这是一笔流入进来却不必再用于支出的现金流量
电脑行业的产品价格下跌得太快,所以往往根本来不及从中榨取什么现金流量,旧的存货就已经很快贬值到一文不值了
一家公司可能会吹嘘说它的销售额增长了10%,但是如果它的存货同时增长了30%,那么你就必须提醒自己:“等一下,这家公司也许应该首先控制存货的过快增加,并把积压的存货全部处理掉。
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在于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价格实现了公司收益的大幅增长,尤其是提高价格。
唯一能够影响股价的增长率是收益增长率。
宝洁公司提高卫生纸产品收益的方法是:逐渐改进卫生纸的特性,实际上就是在卫生纸上增加更多的皱纹,这样做既可以让卫生纸变得更柔软,又可以使每卷卫生纸的张数慢慢地从500张减少到350张,然后他们在市场上进行销售推广宣传时把张数变少的小卷卫生纸称为经过“挤压”技术改良的产品
如果你发现了一家每年都能找到合理的办法提高产品价格同时又不会损失客户的公司(像香烟这种让人上瘾的产品就非常符合这种要求),你就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闲置资金实在太多,以至于尽管它乱七八糟进行多元化经营却也并没有怎么损害广大股东的利益。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收购了米勒酿酒公司(Miller Brewing),结果得到的效果十分一般,后来收购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的效果也是平平,收购七喜饮料公司(Seven-Up)的效果更是糟糕透顶令人失望,但是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股价仍然直线上升。1988年10月30日,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宣布它已经签署了一项收购协议,将以1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卡夫公司。尽管这次收购的标价非常高(收购价相当于卡夫公司1988年收益的20倍),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股价也只下跌了5%
看来只有吸烟受害者的家属赢得一些高额索赔的大型诉讼官司,才有可能阻止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股价上涨。
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收益增长率较高的股票更值得买入,比如,收益增长率为20%(市盈率为20倍)的股票要优于增长率为10%(市盈率为10倍)的股票。
高收益增长率正是创造公司股票上涨很多倍的大牛股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在股票市场上收益增长率为20%的公司股票能给投资者带来惊人回报的原因所在
沃尔玛公司和The Limited公司的股票10年间能上涨那么高绝非偶然,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公司收益以复利方式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
“底线”(bottom line)是指利润表底部最后一个数字,即税后利润。
大多数人常常错误地估计公司的盈利能力。我看过一份调查报告,访问大学生和其他一些年轻人,让他们猜测一下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是多少,他们猜测是20%~40%。正确的答案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公司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
零售商的税前利润率要比制造商更低,一家优秀的超市或药店连锁公司的税前利润率,比如Albertson’s公司,也只有3.6%。
在行业复苏阶段,公司业务好转,行业内税前利润率最低的公司将会成为最大的黑马。
你应该这样选股:如果你决定不管行业是否景气都打算长期持有一只股票,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一家税前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公司;如果你打算在行业成功复苏阶段持有一只股票,你应该选择一家税前利润率相对较低的公司。
每隔几个月就应该重新核查一下你的公司基本面分析。重新核查包括翻阅最新的《价值线》杂志或者公司的季度报表看看公司的收益情况以及收益变化情况是否和你原来的预期相符。进行核查还应该包括去商店里实地看一下公司的产品对顾客是否仍然具有吸引力以及是否有征兆表明公司将会继续兴旺繁荣。
一家增长型公司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期,这一时期公司主要解决在基本业务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缺陷;第二阶段是快速扩张期,这一时期公司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第三阶段是成熟期,也叫饱和期,这个时期公司开始要面对想要进一步扩张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的现实。每一个阶段都要持续好几年的时间。
第一阶段风险最大,因为此时公司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第二阶段则最安全,并且也是赚钱最多的时期,因为此时公司只需简单地复制成功的经验就能持续快速增长;第三阶段最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公司的增长已经接近上限,公司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才能使收益进一步增长。
当西尔斯百货公司已经在每一个主要的大都市都开了店之后,这家公司未来还能向哪里继续拓展市场呢?当The Limited公司已经在700家最受欢迎的购物中心的670家都开了服装专卖店时,这家公司的增长也就基本上达到尽头了。
股票分析要点
所有类型公司的股票
·市盈率。
·机构投资者持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越好。
·公司内部人士是否在买入本公司股票?公司是否回购自己的股票?二者都是有利的信号。
·迄今为止公司收益增长的历史情况,公司收益增长时断时续还是持续稳定增长(只有隐蔽资产型公司股票可以说收益情况并不怎么重要)。
·这家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是好是坏(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公司财务实力评级情况如何。
·现金头寸。
缓慢增长型公司的股票
·由于你购买这类公司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股息(不然的话为什么还要持有这类公司股票呢),所以你应该核查一下这类公司是否长期持续派发股息以及是否能够定期提高股息水平。
·如果可能的话,弄清楚公司派发股息占收益的比率是多少。
如果股息占收益的比率比较高,那么股息能否顺利派发就相当危险了。
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
·这类公司都是几乎不可能破产倒闭的大公司,因此关键因素在于
买入价格的高低,股票的市盈率会告诉你股价是否过高。
·检查公司可能进行的多元化经营情况,这有可能导致公司未来收益下降。
·检查公司收益的长期增长率,还要查看最近几年是否仍然保持着同样的增长势头。
·如果你打算永久持有一家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就要好好看看这家公司在经济衰退以及股市大跌时期的表现如何
周期型公司的股票
·密切关注周期型公司存货变化情况以及供需平衡情况。注意市场上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这通常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当公司业绩复苏时应该预测到市盈率将会降低,当公司收益会达
到最高峰时投资者应该预期到公司增长周期可能即将结束。
快速增长型公司的股票
·如果你推测某种产品能为公司赚大钱,那么你应该调查研究一下这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公司整个业务收入中是否占有很大的比重。
·最近几年公司的收益增长率(我最喜欢那些增长率处于20%~25%公司的股票,我反而对那些看起来能够保持高于25%的收益增长率的公司十分担心。
·公司已经在一个以上的城市或者乡镇顺利复制了原来成功的经营模式,证明公司未来的扩张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公司业务是否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股票交易价格的市盈率是否等于或接近于公司收益增长率。
·公司扩张速度是在加快(例如去年新增了3家汽车旅馆而今年新增了5家)还是在放慢
·只有很少几个机构投资者持有这只股票,并且只有少数几个证券分析师听说过这只股票。对于那些正处于业务上升阶段的快速增长型公司来说,这是一个能够让你低价买入的非常有利的因素。
·大公司的股票往往涨幅不会太大,而小公司的股票往往涨幅很大。
·寻找那些已经盈利并且事实证明它们能够在其他地方复制其经营理念取得成功的小公司。
·特别要小心那些年收益增长率高达50%~100%的公司,一定要用怀疑的眼光进行分析。
·远离那些热门行业中的热门股。
·不要相信多元化经营,事实证明多元化经营往往反而会导致公司经营状况恶化。
·那些一旦成功将获得巨大回报但只有微小成功机会的投资冒险几乎从来都不会成功。
·在公司第一轮业绩上涨时最好不要盲目买入,等等看公司的扩张计划是否确实有效再做决定更为稳妥。
·投资那些业务简单易懂、枯燥乏味、普通平凡、不受人青睐,并且还没有引起华尔街专业投资者兴趣的公司股票。
·在不增长行业中增长速度适中的公司(收益增长率为20%~25%)是十分理想的股票投资对象。
·寻找那种拥有利基的公司。
·没有债务的公司根本不可能破产。
·找到公司发展的主线,根据这一主线密切关注监视公司的发展。
·寻找那种一直在持续回购自己股票的公司。
·寻找那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很小或者机构投资者根本就没有持股的公司。
·如果其他情况都相同的话,那些管理者个人大量持有自家公司股票的公司,要比那种管理者没有持股只拿薪水的公司更值得投资。
·公司内部人士购买自家公司的股票是一个有利的信号,特别是当公司内好几个内部人士同时购买时。
·只根据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每股账面价值来购入股票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根本不可靠的,应该根据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来买入股票。
20世纪20年代那些当时可以随意操纵整个华尔街的投资大亨也不能保证他们自己可以永远获得30%的年投资收益率。
在某些年份里你能够获得30%的投资收益率,但在其他年份里你可能只有2%的投资收益率,甚至可能会亏损20%,这正是投资世界的基本规律之一。
一般股票的长期平均投资收益率为9%~10%,这也是历史上股票指数的平均投资收益率。
如果要证明你付出时间和精力自己来选择股票是值得的,从长期来看你应该从股票投资中获得12%~15%的
复利投资收益率
一直持有股票的长期投资人的收益率,要远远超过那些频繁买进卖出股票的短期投资人。
一些投资者总是习惯性地卖出“赢家”——股价上涨的股票,却死抱住“输家”——股价下跌的股票,这种投资策略如同拔掉鲜花却浇灌野草一样愚蠢透顶;另外一些人则相反,卖出“输家”——股价下跌的股票,却死抱住“赢家”——股价上涨的股票,这种投资策略也高明不了多少。
如果一只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上涨了40%——这是我期望从这只股票上得到的最高投资收益率,但并没有出现任何利好消息让我认为这家公司将来还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惊喜,那么我就会卖出这只股票,转而持有另外一只股价还没有上涨得十分具有投资吸引力的稳定增长型股票。
通过把资金在几只收益中等的稳定增长型股票之间进行买入和卖出的转换操作,总体上能够得到与长期持有一只大牛股相当的投资收益率:6次有30%收益率的投资,其累计复利收益接近于投资一只上涨4倍的大牛股。
如果是在两只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之间进行选择,我发现,其中一只股票已经上涨了50%并且公司发展前景让我感到怀疑,而另一只股票已经下跌或者基本没动但公司发展前景更好,那么我会卖出前一只股票然后将资金用来增持后一只股票。
卖出那些基本面恶化并且股价上涨的股票,把资金用来增加买入那些基本面好转并且股价下跌的股票。
一只好股票价格下跌并不是什么痛苦的悲剧,除非你是在下跌后低价卖出,而不是更多地追加买入。对我来说,股价下跌正是追加买入质优价廉好股票的大好时机,你应该从那些未来具有很大上涨可能性但目前股价表现最差或者远远落后的股票中选择进一步追加买入。
如果你不能说服自己坚持“当我的股票下跌25%时我就追加买入”的正确信念,永远戒除“当我的股票下跌25%我就卖出”的毁灭性错误信念,那么你永远不可能从股票投资上获得什么像样的回报。
坚决持有股票——只要公司发展前景继续保持不变或者变得更好——过几年后你会获得连自己都会感到吃惊的巨大投资回报。
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往往就是你确信发现了价值可靠却价格低廉的股票之时——正如你在商场中发现了一件价廉物美的商品一样。
第一个可能发现特别便宜股票的特殊时期,是在一年一度通常在年底投资者为了减税而卖出亏损股票的时候,因此一年之中股价下跌最为严重的时期是在10~12月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第二个可能发现特别便宜的股票的特殊时期,是在股市崩盘、大跌、激烈振荡、像自由落体一样直线下跌的时候,这种现象股市每隔几年就会出现。
在一只股价上涨之后继续坚决持有,往往要比股价下跌之后继续坚决持有困难得多。
像思考何时购买股票一样思考何时卖出股票。
事实证明,如果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当初买入一只股票的理由,自然你就会清楚地知道何时应该卖出这只股票。
何时应该卖出一只稳定增长型股票
·过去两年中新产品的业绩有好有坏,其他产品仍然处于试验阶段,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投入市场。
·这家公司的股票市盈率为15倍,而同行业中与其相当的公司市盈率只有11~12倍。
·过去一年中没有公司管理人员和董事购买自家公司股票。
·一个占公司利润25%的主要业务部门容易受到即将发生的经济萧条的严重打击(如房地产业、石油勘探业等)。
·公司增长率已经开始放缓,尽管公司通过削减成本可以保持盈利,但未来成本削减的可能性相当有限。
何时应该卖出一只周期型股票
有时早在一家周期性公司出现第一个业绩滑坡信号的一年之前,那些很有远见的先锋性投资者就开始卖出所持有的全部股票。周期型股票往往根本没有任何明显实在的原因就会无缘无故地开始下跌。
·公司产品的最终需求正在下降。
·与以较低的成本对老厂进行现代化改造相反,公司已经决定用比改造老厂高一倍的资本支出预算来建立一家非常豪华的新厂。
·公司努力降低成本,但仍然无法与国外厂商竞争抗衡。
何时应该卖出一只快速增长型股票
·公司最近一个季度同一商店销售额降低3%。·公司新开设的分店销售业绩十分令人失望。
·公司两位高级管理人员和几位核心员工辞职离开后加盟到竞争对手公司。·最近公司刚刚结束了一场路演,在两个星期内穿梭12个城市与机构投资者交流沟通,向他们描述公司极度乐观的发展前景。·公司股票市盈率高达30倍,而未来两年最乐观的盈利增长率预期只有15%~20%而已。
过去人们都说RCA公司的股价最终会涨回来的,但65年过去了,它的股价仍然没有涨回来,尽管RCA公司还是一家世界闻名的非常成功的大公司。Johns-Manville也是一家世界闻名的大公司,它的股价最终也没有涨回来,公司面临一系列石棉损害诉讼案,东山再起的可能性遥遥无期。
只要想一下有上千家已经宣布破产的公司,
还有那些虽有偿债能力但永远无法重现以前繁荣的公司以及那些被其他公司以远远低于历史高位的股价低价整体收购的公司,你可能就会认识到“股价最终会涨回来的”这种观念是多么不可靠。
由于我已经习惯于一直耐心持有一只一动不动的股票,所以我能够一直持有默克公司的股票。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赚到钱的时候都是在我持有一只一动不动的股票三四年之后
只要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原来吸引我购买这家公司股票的因素没有什么变化,那么我就非常自信我的耐心早晚会得到回报。
持有一家你非常喜欢而所有其他人都毫无兴趣不予理睬的公司的股票,的确需要非同寻常的耐心。也许股价一直一动不动会让你开始想是不是别人是对的而我是错的,但是只要公司的基本面表明公司发展前景很好,那么你的耐心通常会得到很高的回报
麻烦在于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下一个”极少能够像原来的成功公司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功
事实上,你犯的第一个错误是错过了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但错过大牛股并不会让你发生任何亏损(记住,没有购买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的股票并不会让你亏损一分钱),而为了弥补第一个错误而犯下的下一个错误却会让你付出损失真金白银的代价。
短期内你选择的股票上涨或下跌,既不代表你的选股是正确的,也不代表你的选股是错误的。
当你购买了一只股票后,短期内股价上涨或者下跌只能说明有人愿意支付更多或更少的价钱去购买同一只股票而已。
要想从一般的股票投资上赚钱本身就已经十分困难了,要想在这些如同赌博一样的期货或期权交易上赚钱更是难上加难。据我所知,除非是一个专业的期权或期货交易者,否则想从中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根据芝加哥和纽约这两家期货和期权交易的主要交易所的报告,80%~95%的业余投资者在期权和期货交易上是亏损的。在期货和期权交易上亏损的概率比在卡西诺赌场或赛马场上赌博输钱的概率更大
期权与股票不同,它只是一份合同,有效期只有一两个月,到期后期权就变得一文不值了——之后期权投资者必须再购买另一种期权
期权另一个非常危险的特征是代价太高了。期权看起来似乎十分便宜,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必须购买四五份期权才能获得一年期限的股票买卖选择权,那么就会明白期权的代价有多大了。
沃伦·巴菲特认为应该将股票期货和期权交易确定为违法行为,我完全赞成他的观点。
一些人研究自己的投资组合后意识到,这些年来如果不是做多而是卖空的话,他们早就赚翻了
卖空股票最令人恐惧的是,即使你确信一家公司经营得非常糟糕,但是其他投资者可能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甚至认为公司发展前景很好而进一步高价买入把股价哄抬到更高的水平。
在我们持有的一只股票价格下跌时,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难免会感到内心惊慌,但是这种惊慌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我们知道一只股票的股价再跌也不可能跌到零以下。如果你卖空的某一只股票价格上涨了,你就会开始意识到没有什么能够阻止股价的上涨,因为股票的涨幅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因此卖空的亏损也是无限的。
那些卖空交易者判断一家公司的股票就像垃圾中的垃圾一样奇烂无比,于是就卖空这只股票,结果如何呢?尽管他们的理由非常充分,推理非常正确,却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卖空的股票越涨越高,直到最后让他们赔得身无分文只能依靠救济维生。
在罗伯特·威尔森卖空股票的期间,国际度假胜地公司的股价从最初的70美分上涨到了70美元,上涨了整整100倍。
1966~1988年,日本股市出现了一轮超级大牛市,日本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Nikki Dow Jones)上涨了17倍,而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仅仅上涨了2倍。1987年4月,日本股市所有股票总市值超过了美国股票总市值
日本人对他们国家的股票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看法,对此我怎么也弄不明白。每一次我去日本都会对日本股市进行研究,我的结论是日本股市所有股票都被过度高估了,但是尽管如此这些股票仍然继续上涨、再上涨。
如果你从本书最后这一部分学到了一些东西的话,我希望是以下投资原则:
·股市下跌是个极好的机会,买入你喜爱的股票。股价修正——华尔街对股价大幅下跌的定义——使十分优秀的公司的股票变得十分廉价。
·不要妄想预测1年或2年后的市场走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要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需要耐心持有股票好几年而不是只持有几个月。
·机构投资者重仓持有且华尔街十分关注的稳定增长型股票在跑赢市场且股价高估之后必然面临停滞或下跌。
·仅仅因为股价便宜就买入一只发展前景普通的公司股票是一种肯定失败的投资之道。
·公司盈利不会无缘无故地增长,快速增长型公司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快速增长。
·没有买入一只好股票并不会让你损失一分钱,即使是一只10倍股。
·卖出盈利股票却死抱着亏损股票不放,如同拔掉鲜花却浇灌野草,根本不可能因此改善投资业绩。
·总会有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不要庸人自扰。
·打开你的心灵之门,接纳所有创新的想法。
·你并不需要“亲吻所有的女孩”。我也曾错过许多10倍股,但这并不妨碍我仍然能够战胜市场。
如果你打算在股票投资上胜人一筹,你就必须一直在了解公司基本面信息上保持领先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