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需要把握的态度,只有很简单的一个,就是:别人并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
跟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老是把对方讲到哑口无言而已。厉害是厉害,但讨人厌。口头上败给他的人,心里都期待他出洋相。
少给别人找麻烦的方法,就是把麻烦在自己手上就解决掉。古古不必勉强自己吃日本料理,她只需要回答: “喔,那我会吃饱再去餐厅跟你们会合,因为我不吃日本料理。” 或者,“我来帮大家订另外一家新开的泰国菜好不好?因为我不习惯吃日本料理。”
每个人,都是自己那片小领土的国王。”国王的特色是什么?国王就是偶尔会乐意听听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的意见刚好和国王自己相同的时候。”
这是世界的真相: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觉。
尽量别让自己说出‘我’字。
也许你会说,你又不是在陪酒,又不是在牛郎店上班,为什么要让对方畅所欲言,而不是让自己畅所欲言? 答案很简单,你的朋友们,也不是在陪酒、做牛郎啊,他们凭什么要永远让你畅所欲言?
问题很尖锐, 可以倒推回去两三步。
小戈假设对方在吸毒,倒推回去两三步:吸毒是因为不快乐吗?不快乐是因为离婚吗?如果小戈是这样倒推的,那他可能可以先问对方:“离婚以后,是不是过得很痛苦?”
“你是在吸毒吗?”这种问题,太像审判者或警察问的问题,指责意味太强了。
所有这些高高在上的,类似神明、君王、老大、总裁,是不跟你谈心诉苦的。反之,会跟你诉苦的,才是把你当平等的人看待的、才是愿意跟你交朋友的。
如果你完全不讲任何人任何事的坏话,可能对方又会觉得你这人很客套、很虚伪、没真情。
一个人很难 “了解另个人所受的苦”。
这个“我懂你的苦,我懂你的委屈”的话,真的能安慰人吗? 我调查了一些朋友的反应,这些朋友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不领这个情”。
阿女每次找她帮忙时,都不像是来“求她”的,反而比较像是要邀她“一起做一件对双方都好的事”。
开跑车的人,不一定比开小货车的人有钱,但两者比较起来,开跑车的人,总是比较希望别人认为他有钱。
练习关心别人,而且表现出你的关心。
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
我们心里其实藏了很多我们自己都没搞清楚的东西。这些东西藏在我们的话里,从我们的嘴巴说出去了,变成别人评价我们的依据。
做自己跟没礼貌常常就是一线之间。
如果是用转述别人赞美的方式,说:住我们大楼有位阿公,觉得她是整出戏里最有气质的一个女生,那老婆婆女主角才听得进去。
你说什么样的话,透露出你是什么样的人。
“You are what you say.”
外表好不好看,绝对不是人生的决胜点。 讨不讨人喜欢,还比较更重要一点。
啊,可是我不吃日本料理耶!”
这样讲话,当然是把她自己一个人的喜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需要把握的态度,只有很简单的一个,就是:别人并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
” 少给别人找麻烦的方法,就是把麻烦在自己手上就解决掉。古古不必勉强自己吃日本料理,她只需要回答: “喔,那我会吃饱再去餐厅跟你们会合,因为我不吃日本料理。” 或者,“我来帮大家订另外一家新开的泰国菜好不好?因为我不习惯吃日本料理。”
跟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老是把对方讲到哑口无言而已。厉害是厉害,但讨人厌。口头上败给他的人,心里都期待他出洋相。
每个人,都是自己那片小领土的国王。”国王的特色是什么?国王就是偶尔会乐意听听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的意见刚好和国王自己相同的时候。”
硬要对方认输认错。这对事情的进展没什么帮助。你可以语带保留,可以迂回地提醒,如果对方不是过于白目(白痴),应该听得出你的立场。反过来,当你遇到了很强势、非逼你认输不可的人,如果认个输并不会伤害到你的原则,我就建议你一笑置之,把那个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
舌战如果发生在情侣之间,那“认输”的益处就更大了。
话题卡住了,就换话题,不要恋战。
问的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回答的人越省力,他就越有力气和你聊下去。
我建议的发问方式,可以是先问两三个像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具体问题,把对方有兴趣聊的范围给摸索出来,再用申论题往下问。
被你的问题所引导的人,其实不太会察觉你在掌控什么,因为气氛很愉快,他脑中就不会有警铃响起。别人这样对我的时候,我脑中也不会响警铃,因为人都想找到知已,人都想被了解,每次愉快的谈天,都像灵魂被按摩过一样,会让你以为“终于遇到知己”了。
当然很可惜的是,知己有时只是个有明确目的,要利用你的人。当地图整卷摊开而匕首出现时,你难免觉得被泼一盆冰水。
聊天时, 每个人都想聊自已。
这是世界的真相: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觉。
当你这样废话连篇,而你对面的人,却认真地睁着眼睛看着你,专注而关心的时候,你真的会觉得这个人是你最好的朋友,是你最想倾吐心事的对象,是地球上最可依靠在上面垂泪的一双肩膀……
“尽量别让自己说出‘我’字。”
每次想说“我”字时,都改成“你”字或“他”字。
也许你会说,你又不是在陪酒,又不是在牛郎店上班,为什么要让对方畅所欲言,而不是让自己畅所欲言? 答案很简单,你的朋友们,也不是在陪酒、做牛郎啊,他们凭什么要永远让你畅所欲言?
问题很尖锐, 可以倒推回去两三步。
小戈假设对方在吸毒,倒推回去两三步:吸毒是因为不快乐吗?不快乐是因为离婚吗?如果小戈是这样倒推的,那他可能可以先问对方:“离婚以后,是不是过得很痛苦?”
“你是在吸毒吗?”这种问题,太像审判者或警察问的问题,指责意味太强了。
人生处处有地雷,如果你没有被炸到,那只是因为你还没有踩到,不是因为你那区域这么好都没地雷的。 在大人的社交圈里,有时连问候对方的另一半,都变成高危险的问候语。
现实世界里一言既出,是没办法剪辑的。
第一,对方很容易有苦衷的、不方便对不熟的人说的,比方说:财务状况、生什么病、感情状况、小孩的成绩等等。
第二,是对方很容易有强硬立场的,谈起来容易起争执的,比方说支持哪支球队、讨厌哪个明星、信哪个宗教、吃素的攻击吃肉的或者反过来吃肉的攻击吃素的等等。
对电视台来说,对制作人来说,被你当成空当的广告,比节目本身重要多了。
对我爸爸来说,打牌的输赢不重要,打牌的空当,输赢反而更大些。这应该是为什么他们喜欢说打麻将是“去应酬”,而不是“去打牌”的意思吧。
“喋喋不休”和“口才好”,完全是两件事。
你如果习惯把爆点藏在故事的很后面,可能听你说话的人,熬不了那么久,就纷纷去上厕所了。
最棒的问句,最可能激发对方继续说下去的问句,多半是这些:“为什么?”“怎么会?”“真的喔?”“我都不知道耶?”“那怎么办?”“后来呢?”“原来是这样!”
交谈不是有奖金的竞赛, 别急着抢答。
有一路“很怕别人觉得自己不懂”的人,明明是他来问你问题,但你才说没两句,她就要自作聪明地帮你下结论:
赞赏, 观察对方最渴望的部分。
演讲的人,要设身处地地以台下观众的立场来想,才是最有用的原则。
人能够集中精神“听事情”的单位,每单位大概只有十五分钟。也就是说,在每十五分钟之内,对方如果能听进去一件你要告诉他的事(只有一件喔!)剩下的十三分钟或十二分钟,他可以听些不要紧的闲话、扯淡、八卦、你问我答之类的
所有这些高高在上的,类似神明、君王、老大、总裁,是不跟你谈心诉苦的。反之,会跟你诉苦的,才是把你当平等的人看待的、才是愿意跟你交朋友的。
如果你完全不讲任何人任何事的坏话,可能对方又会觉得你这人很客套、很虚伪、没真情。
听到烂话题,就像默默地闻到有人放了一个屁一样,既不必抓住不放,也不必追根究底,大家面带微笑,让它自动消失就好。
名媛界”很严苛的:你念的学校是不是欧美名校、你家的企业是名门正派还是土豪劣绅、你的英文有多溜、搭配衣鞋的品位如何、刚去了哪里旅行、你的发型师是谁,只要愿意比,项目是比不完的。
依照社交礼仪,当你抵达一个派对,只要适时找到派对的主人,让主人知道你依约出席,这样就够了。如果带了伴手礼,简单说一声,把伴手礼交给主人,也就够了。
如果你只是客人之一,而且并不是主客,那你最好不必巴着主人讲话,也不必要主人一定细细观赏你的伴手礼。你最好当个融入派对气氛的好客人,大方地参与别人谈话,欣赏音乐、美食随便谈些最近看的影集,谈谈大家都是如何认识主人的,应该就可以快速建立你和其他客人的联结了。
很多人定以为依照礼数,离开一个地方时,应该和大家都说一声再见。但实际上,如果大伙儿正玩得尽兴,而你却必须先离席的话,实在不必一一去告诉每个人你要先走了。
要先离席,悄悄和主人报告一声,特别熟的朋友再说一声,就够了。
一个人很难 “了解另个人所受的苦”。
这个“我懂你的苦,我懂你的委屈”的话,真的能安慰人吗? 我调查了一些朋友的反应,这些朋友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不领这个情”。
一个人很难“了解另一个人所受的苦”。当你自己腰痛到站不起来的时候,你真的很难分心去想遥远国家被水灾围困饿了三天的小孩的处境。
“引蛇出洞”式的诉苦,白话文叫做“撒娇”。你同学跟你说“我头发烫坏了,丑死了”的时候,是在“撒娇”、“乞怜”,你要立刻表明“不会啊,很好看啊”,一切依此类推。
开口找人帮忙时, 要“大事化小”
阿女每次找她帮忙时,都不像是来“求她”的,反而比较像是要邀她“一起做一件对双方都好的事”。
阿女会说:“礼拜天我们一起来约几个男生去跳舞,你顺便把那个杰瑞约出来,我想跟他多认识一点:我这边也帮你约一两个不错的,给你认识。”
最好是把需要对方帮忙的事,拆解成很具体的,听了不会一下就失去耐心的一个一个小步骤,然后先提出最小的要求,这样不会被立刻拒绝。
比较受用的道歉方式,应该是把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麻烦,先在自己脑子里过滤一下,然后,想一下可以采用的补救措施大概有哪些,接下来,就是勇敢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犯了什么错,有多清楚这样的错给对方带来多大的麻烦,添了多少困扰,
只听字面的意思就做决定, 恐怕机会就跑掉了。
人说话,常常是“语带保留”或者“话中有话”,你只听字面的意思,就做决定,恐怕机会就跑掉了。
我如果问一位经理,他是否同意他们公司的某个政策,这位经理倘若回答:“我没有被授权对这件事做回应。”我就会假设这位经理应该是不同意公司的这个政策,而且想要表达他的不满。
除了什么都会说出口的二百五之外,每个人都有不愿说白了的难言之隐。
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就叫社交。
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只是很礼貌地回说“谢谢”。这样是落落大方,也很好,不过这一招通常比较适合天下第一美女或天下第一富豪,这类人常常被赞美到麻痹了。
一般人最喜欢的字,是自己姓名里的字。
开跑车的人,不一定比开小货车的人有钱,但两者比较起来,开跑车的人,总是比较希望别人认为他有钱。不但开跑车,进了咖啡斤,还要特地把跑车的车钥匙放在咖啡桌上,那他就不只是“希望”别人以为他有钱,而是要“确定”别人会以为他有钱了。
如果你必须取悦他,那就跟他聊跑车,让他可以炫耀他对跑车的昂贵品味;如果你不必取悦他,那起码你听他讲话的时候,也会比较懂他的逻辑,会懂他提到营业额多大或者人脉多广,很有可能是比实际情况“虚荣”一点。能这样想,你就会对他接下来提议的“太好赚钱机会”有所保留,不会太快上当。
用钱不用心地招待客人,花再多钱大概就只是六十分。反过来,用心不用钱地招待客人,就算只是吃饺子或意大利面,也很容易就会创造出一个满分融洽的聚会。
“倾诉”是人的本能,是原始人就开始依赖的生存之道。
“倾诉”和“饿了必须吃东西”一样,是我们活下去的生存之道。当你关心一个人,你就会给他机会,让他对你倾诉,而不是一味地喂他吃松露喝白酒而已。
所谓“用你的心”待客,无非就是关心你的客人,给他吃喝,但也给他机会倾诉,他要倾诉什么,他会自己找到机会说出来,只要你整晚三不五时给他这样的机会。
练习关心别人,而且表现出你的关心,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
说话别像网球发射机, 只顾发射没感情。
讲话时,只要使用太多“业界”的用语、流露太多“业界”的习性,一般人听起来,都会闻到一股“不够生活”“不够真心”的气味。
你若是常常说话的人,就会发现,如果你讲了“具体的事”而不是讲“抽象的道理”,听的人比较爱听,也比较听得懂、记得住。
“永远爱你”很抽象,因为“永远”是什么,大家都没见过。“爱你到海枯石烂”比较具体,但“海枯石烂”其实大家也没见过,听了还是没什么感觉。“白头偕老”就具体多了,上了年纪的伴侣,牵着手过街,很温暖的感觉。
人跟人沟通常有障碍,有时候对方就是跟你不同世界,怎样说都说不通,那也就只能尽力而为。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子,尝试得越多,才越可能完成。
本来就是为了让你能和别人连接,语言才存存的。可惜这么多人只顾自己使用语言,却不在乎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