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
用划算的价格投资一家优秀企业,比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普通企业的结果要好得多……
哈佛大学法学院前任院长是内布拉斯加人,也是芒格家族的朋友,他给学校打了一个电话,随后芒格就被录取了。
194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段经历让他牢记了一点:在上层社会一定要有朋友。
芒格希望投资者尽量保持更广泛的可能性,因为一旦你发现自己的面前只有一条路的时候,这条路往往通向万丈深渊。
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些超值的便宜货开始消失,到1972年时,它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牛市已经导致所有的股票都被高估了。
在芒格年轻的时候,他经常在股票套利中使用杠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了杠杆中蕴含的巨大风险。现在,他总是极力避免依靠负债。
评级公司有非常强烈的动机,为投资银行的金融产品给出最高评级,即使该产品可能达不到如此高评级的标准。
欺骗我一次,应该羞愧的是你;欺骗我两次,应该羞愧的是我自己。
知道你不知道什么事情比成为聪明人更有用。
承认无知是智慧的开始。
人越聪明,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所知甚少。
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说过:“人性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根源于人类无法在独处的时候安静地思考。”
芒格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手握一大笔现金,坐等着一场金融危机。其他投资者不介入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现金购买任何东西。
正如芒格曾多次说过的那样,让他如此富有的并不是大脑,而是性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定价现象呢?主要是因为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这些机构目光太短浅,而它们是股市的主要参与者,并只关注公司股价在未来6个月的走势。
有两类企业:第一种利润率为12%,你可以在年底取现。第二种利润率为12%,但是所有的多余现金必须进行再投资,永远不能提现。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他盯着自己的所有设备,然后说道:“这就是我的全部利润。”我们讨厌那样的企业。
没有倒闭的资本主义就像没有地狱的宗教。
我认识一位很聪明且很有能力的投资经理。我问他:“你跟你的机构客户说你可以为他们实现的回报率是多少?”他说:“20%。”我不敢相信,因为他明知道这种回报率是不可能达到的。不过,他告诉我:“芒格,如果我说一个更低的数字,他们连一分钱也不会交给我管理!”
保证每个国家持续繁荣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那就是国民努力工作的程度。
各行各业的翘楚往往都是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人。
这是我生活中的经验,如果能保持思考和阅读的习惯,你就不需要去工作了。
并不存在通过投资致富的单一准则。你需要了解很多关于商业、人性以及数字的知识,别指望有一个神奇的系统可以为你完成这些工作。
在过去的任何一年,如果你一次都没有推翻过自己最中意的想法,那么这一年就算浪费了。
我总是与某些人保持距离,他们对问题并不真正理解,但回答问题时却信心满满。
心态不但会影响人们的想法,还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及决策。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芒格在生活中很少感受到压力,而这可能也是其在93岁时依然充满活力的原因吧。
我曾听巴菲特说起过很多次:“推动世界前进的不是贪婪,而是羡慕。”
巴菲特曾说:“芒格设计了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他给我的蓝图很简单,即‘用划算的价格投资一家优秀企业,比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普通企业的结果要好得多……’
在“珍珠港事件”一年后,19岁的芒格从大学辍学,加入了美国空军。
在事情对自己不利时一定要学会放弃,而一旦运气落在自己的头上,就必须孤注一掷。
哈佛大学法学院前任院长是内布拉斯加人,也是芒格家族的朋友,他给学校打了一个电话,随后芒格就被录取了。
194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段经历让他牢记了一点:在上层社会一定要有朋友。
芒格说自己的前100万美元财富完全是辛苦钱。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他意识到自己永远不会成为非常富有的执业律师——他得另辟蹊径。
芒格的投资合伙企业与巴菲特的不同,因为他愿意为了完成某些交易而承担大量的债务。
1961—1969年,芒格的投资合伙企业的年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37.1%。
在其存续的14年间,该合伙企业的年回报率为24.3%。
巴菲特说:“芒格教会我不要只像格雷厄姆那样买入‘便宜货’。这就是他对我的真实影响。他用强大的力量让我摆脱了格雷厄姆的理念的限制。这就是芒格思想的力量。”
芒格希望投资者尽量保持更广泛的可能性,因为一旦你发现自己的面前只有一条路的时候,这条路往往通向万丈深渊。
随大流只会让你更靠近平均值。
预测从来不是我的强项,而且我也不依靠准确的预测来赚钱。我们往往只是买入好的公司,并一直持有。
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些超值的便宜货开始消失,到1972年时,它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牛市已经导致所有的股票都被高估了。
渴望一夜暴富是相当危险的。
试图快速致富是很危险的想法,因为我们必须就股票或其他资产的短期价格走势进行赌博,而许多消息比我们灵通的人其实早就先下手了。
证券或衍生品合约的短期走势,往往取决于由突发事件引发的价格波动,与标的业务或资产的实际长期价值无关。
要想快速致富,就必须经常使用杠杆/债务来放大微小的价格波动所能带来的收益。然而,如果事与愿违,杠杆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芒格年轻的时候,他经常在股票套利中使用杠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了杠杆中蕴含的巨大风险。现在,他总是极力避免依靠负债。
杠杆和嫉妒是致命的混合体。
评级公司有非常强烈的动机,为投资银行的金融产品给出最高评级,即使该产品可能达不到如此高评级的标准。
欺骗我一次,应该羞愧的是你;欺骗我两次,应该羞愧的是我自己。
不要做傻事。要做到这一点,靠的不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而是虚怀若谷的大智慧。
知道你不知道什么事情比成为聪明人更有用。
承认无知是智慧的开始。
人越聪明,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所知甚少。
我的成功源自我的长期专注。
静心等待将帮助你成为一名投资者,然而大多数人都处于迫不及待的状态。
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说过:“人性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根源于人类无法在独处的时候安静地思考。”
曾有一段时间,当时没有人愿意进场,我们却开始投资,那种感觉的确很糟糕。
芒格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手握一大笔现金,坐等着一场金融危机。其他投资者不介入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现金购买任何东西。
大多数投资基金都是满仓操作,而它们为什么要满仓操作呢?这是因为现金回报率很低,而持有大量现金会严重拉低基金的业绩。
在熊市中,那些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以及类似的机构都没有现金去投资,这使得芒格和巴菲特这类人能够轻易寻觅到大量投资机会。
每个世纪,市场总会发生两三次跌幅超过50%的情况,如果你无法平静地面对这一切,那么你并不适合当一名普通股东。
在芒格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的50年中,他三次见证了该公司的股价下挫50%。
若身为行业龙头的企业的规模足够大且客户群关系足够紧密,则潜在竞争者的市场准入成本就会非常高。
正如芒格曾多次说过的那样,让他如此富有的并不是大脑,而是性情。
股票与伦勃朗的画作也有相似之处,对其升值的预期决定了其估值并主导了大多数的购买行为。
芒格认为,伟大的公司在20年的时间跨度里可能需要面对几个重大的问题,而普通公司可能年复一年地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
每一家航空公司都是普通公司的典型代表,它们需要面对航空联盟的问题、燃油成本问题,并且它们处于一个价格竞争型的行业。
你要做的是寻找错误定价的赌局,这是投资的本质;你必须拥有足够多的知识,才能知道一场赌局是否定错了价格,这就是价值投资。
当股价开始下跌时,针对公司的长期市场前景就会从消极的方面对公司进行错误定价。股价越低,市场给出的错误定价就越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定价现象呢?主要是因为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这些机构目光太短浅,而它们是股市的主要参与者,并只关注公司股价在未来6个月的走势。
60年代的美国股市走出了一波疯狂的牛市,所有股票都定价过高。巴菲特追随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一直购买价格被低估的“便宜货”,然而,在这个时期他发现价格被低估的股票基本不存在了。
在1973—1974年股市大崩溃期间,芒格及其合伙人的一半资金都化为泡影,他将这段经历称为自己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光。
致富的窍门是在你的往来账户里存1000万美元,以备有好的交易出现。
如果别人不经常犯错,我们就不会这么富有。
就算把葡萄干掺到狗屎里,你得到的还是一坨狗屎。
以划算的价格投资一家优秀企业,比以便宜的价格投资一家普通企业,其结果要好得多。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所有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企业的管理者都想方设法把成本降到最低。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办公室也是一样,该公司没有公关部或者投资者服务部;在很多年里,该公司年报用的印刷纸都是最便宜的,且根本没有彩色照片。
一般来说,投资是对一家企业的品质的认可,与其管理层的素质无关。
有两类企业:第一种利润率为12%,你可以在年底取现。第二种利润率为12%,但是所有的多余现金必须进行再投资,永远不能提现。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他盯着自己的所有设备,然后说道:“这就是我的全部利润。”我们讨厌那样的企业。
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区分技术何时会帮助你,何时会杀死你。
一家好企业和一家坏企业的区别在于,好企业总会产生一个又一个很容易作出的决策,而坏企业却总要作出痛苦的决策。
投资的秘诀在于,要寻找有持续竞争优势、能按照自身意愿提升产品价格的好公司。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持续保持高利润率,并产生大量的自由现金流。依靠自由现金,投资者则可以继续寻找下一个投资机会。
芒格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种不愿意将优秀管理人员调来调去的模式,恰恰是这家特别不起眼的纺织商最终在规模上超越通用电气的原因之一。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我们从来不会有总体规划。任何想要做总体规划的人都会被解雇。因为总体规划考虑的只是制订过去的情况,而不会考虑新的现实情况。我们希望员工能够关注新信息。
19世纪普鲁士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对此的说法无人能够超越。他曾写道:“战争是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我和我的敌人相互影响。没有一项战争计划能够延续到与敌人的第一次交锋后。”
我认为,银行家们根本无法控制他们自己。他们仿佛沾染了毒瘾。
当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爆发时,正是这群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毁掉了华尔街的各大银行。
唯一能够阻止银行过度加杠杆的方法就是美国政府对银行施加严厉监管
2014年,仅摩根大通就花费了620万美元游说美国国会。当年,各家商业银行合计花费了6000万美元游说国会。
总的来说,我不是很认同金融学教授的观点,因为这是一个很神秘的领域。
银行不会自愿地约束自己,它们需要成熟的监管体系。
没有倒闭的资本主义就像没有地狱的宗教。
人们一直认为放任一群掠夺成性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自由市场。其实并不是。这只是合法化抢劫。
聪明的人毫无例外都因为过度自信而在职业领域遭遇过重创。
我认识一位很聪明且很有能力的投资经理。我问他:“你跟你的机构客户说你可以为他们实现的回报率是多少?”他说:“20%。”我不敢相信,因为他明知道这种回报率是不可能达到的。不过,他告诉我:“芒格,如果我说一个更低的数字,他们连一分钱也不会交给我管理!”
芒格坚信,由管理费驱动的投资管理业务是非常疯狂的,正如他所说的:“每个人都想成为投资经理,募集尽可能多的资金,近乎疯狂地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然后从投资回报中刮掉一部分作为管理费用。”
1998年,华尔街著名的债券交易员梅里韦瑟创建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而一年后他又创建了另一只基金公司——JWM合伙公司。他成功运营这家基金有8年时间,其规模达到了30亿美元。然而,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让这只基金的规模缩水44%,这使梅里韦瑟不得不关闭这只基金,并于2010年创建了另一家基金公司——JM投资顾问公司。
这些疯狂的热潮应该受到重点关注。然而,艾伦·格林斯潘并不这么想。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他是一个白痴,我们根本不应该让他去掌管所有的银行
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来说,通货膨胀就是一份持续创收的大礼。
保证每个国家持续繁荣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那就是国民努力工作的程度。
美国政府的各种补贴使得美国民众逐渐丧失了对失业的恐惧,而正是这种恐惧刺激了美国人过去的奋斗精神。
芒格认为,面对世界其他国家不断追赶的步伐,美国要想保住现在的优势,就必须重新给美国民众施加一定的压力,国家是不能靠投票保持繁荣的。
韩国的汽车业务是从一无所有起步的。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韩国人每周工作84小时,这还不包括加班。与此同时,每个韩国小孩从学校回家后都要与家教一起从下午到晚上学习整整4个小时。当你输给这样一群人时,你还会感到惊讶吗?
在过去,不受教育的人也能迅速成功,而我认为,美国已经很难回到那个时代了。
美国的工厂不断转移到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美国经济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终结:在这个阶段中,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可以去工厂谋得一份生计。
我认为西方国家很容易发生通货膨胀,因为政客们天然地喜欢花钱。他们有权力印钞,并用钱来获得更多选票。
世界上1%的人控制了39%的财富,但是这39%的财富都存入了各家银行和投资基金,这些银行和投资基金又忙着把这些资金投资到经济中去。
各行各业的翘楚往往都是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人。
在芒格看来,基于以下4点就能提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1.只有承认自己无知,才能装下新的东西;2.进步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3.广博能够使你更优秀,而专业则让你无法替代;4.挫折和失败能够转化为一种财富。
这是我生活中的经验,如果能保持思考和阅读的习惯,你就不需要去工作了。
并不存在通过投资致富的单一准则。你需要了解很多关于商业、人性以及数字的知识,别指望有一个神奇的系统可以为你完成这些工作。
在过去的任何一年,如果你一次都没有推翻过自己最中意的想法,那么这一年就算浪费了。
加州理工学院的大部分毕业生都进入了金融行业……他们忽悠那些不如自己聪明的客户,从中挣了很多钱,这是错误的。最优秀的人才投身聚敛钱财的行当,我认为这是一种损失。
生活中的一个窍门就是要学会处理错误。不能够处理好“心理抵触”是许多人最终走向破产的常见原因。
我最认可爱比克泰德看待事情的态度。他认为生活中错失的每一个机会都是锻炼和学习的机遇,你要做的不是沉沦于自我怜悯之中,而是要以建设性的方式利用这些糟糕的打击。
在我一生中,我所知道的智者,没有一个不是在无时无刻地学习的。
我总是与某些人保持距离,他们对问题并不真正理解,但回答问题时却信心满满。
我认为那些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人都付出了很大代价。
极端思想体系会束缚人们的头脑,这一点是必须避免的。
心态不但会影响人们的想法,还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及决策。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在我不感兴趣的领域,我从未获得过太大的成功。如果你无论如何都不能对某些事情产生兴趣,那么即使你非常聪明,你也很难获得大的成功。
抵抗衰老的最佳措施就是在老之前好好生活。
职业生涯的三条规则:1.不要销售你自己都不愿意买的东西;2.不要为你不尊重和不欣赏的人工作;3.只和你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当你面对一场难以置信的灾难时,永远不要因为意志崩溃而让一场灾难演变成两场,甚至三场。
芒格在生活中很少感受到压力,而这可能也是其在93岁时依然充满活力的原因吧。
花费时间去担忧无法处理的事情是没用的。
我曾听巴菲特说起过很多次:“推动世界前进的不是贪婪,而是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