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年华度尽你却并没有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是把生活挥霍掉了,因为你允许自己被生活中各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俘获。
驯服我们贪得无厌之倾向的绝妙办法,就是劝说我们去渴求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要小心地区分我们能控制的事情和不能够控制的事情,以便我们不再为自己不能够控制的事情着急,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够控制的事情上面。
第欧根尼注意到,为了保证简单的生活,“神灵将轻松生活的手段赐予了人类,但是人们却对此无知无觉,因为我们需要抹了蜂蜜的蛋糕、油膏和这一类的东西。”他说,这就是人类发疯的地方,当有能力获得满足时,他们却选择过得不幸福。
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仿佛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的最后时刻。——塞涅卡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正生活在梦想中”——也就是,过上了曾经梦想拥有的生活。
他去瓦尔登的一个主要动机来自于这样的恐惧,“当我临近死亡时,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指出了人类不幸福的两个最主要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贪得无厌以及我们担心超出我们控制力的事物的倾向。
年华度尽你却并没有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是把生活挥霍掉了,因为你允许自己被生活中各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俘获。
根据伊壁鸠鲁的说法,“如果一个哲学家不能医治人类的苦难,‘徒劳’就是他的名号。因为就像药物不能驱逐身体的疾病就没有价值一样,哲学不能驱逐头脑的疾病就没有价值。”
根据斯多葛主义哲学家塞涅卡的说法,“跟着哲学家学习的人每天都要从他那里带回一点好东西:每天回家的路上都应该变得更加健全一点,或者正走在变得更加健全一点的路上。”
斯多葛主义者的目标,并不是要放弃生活中的情感,而是要放弃消极的情感。
如果我们不能够克服我们的贪得无厌,我们是不可能有良好、有意义的生活的。
驯服我们贪得无厌之倾向的绝妙办法,就是劝说我们去渴求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斯多葛主义所说的德行和当今人们用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所具有的共同点是极少的。
要小心地区分我们能控制的事情和不能够控制的事情,以便我们不再为自己不能够控制的事情着急,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够控制的事情上面。
大多数宗教在告诉信徒他们必须做什么事情以便能够做到在道德上无瑕、进入天堂之后,却把生活中什么事情值得追求、什么事情不值得追求的问题留给他们自己做决定。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取决于他的个性和环境。
与乌鸦交友也比与马屁精交友好;因为前一种情况下你是死后被吞食的,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你是被生吞活剥的。
第欧根尼注意到,为了保证简单的生活,“神灵将轻松生活的手段赐予了人类,但是人们却对此无知无觉,因为我们需要抹了蜂蜜的蛋糕、油膏和这一类的东西。”他说,这就是人类发疯的地方,当有能力获得满足时,他们却选择过得不幸福。
坏人服从了他们的欲望,就像仆人服从了他们的主人一样,正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们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当被问及从哲学中学到了什么时,第欧根尼回答说,“准备迎接每一种命运。”
对于斯多葛主义者来说,一个人的德行并不取决于,比方说,他性生活的历史。相反,这要取决于他作为人的优秀程度——也就是他对生而为人应有的作用发挥得有多好。
一个有德行的个体就是很好地发挥了人生而为人所应该有的作用的人。
要有德行,就是要像人生而为人所应该生活的那个样子去生活;按照芝诺的说法,就是要顺应自然。斯多葛主义者还会补充说,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斯的说法,一个斯多葛学派的圣人,就是“没有虚荣心的人;因为无论别人说他好还是说他坏,他都会漠不关心”。
斯多葛学派所说的安宁,是一种以消极情感的缺席和积极情感的存在为特点的心理状态。消极情感包括悲伤、生气、焦虑等,积极情感包括愉悦之类。
“每日之始告诫自我:今天我会遇到干涉、忘恩负义、傲慢、不忠诚、恶意和自私——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冒犯者的无知,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造成的。”这些话反而是由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的。
马可有很好的理由在他的《沉思录》中做出这样的结论:“生活的艺术更像是摔跤而不像是跳舞。”
现代人很少看到采纳一种人生哲学的需要。相反,他们倾向于把日子用于努力工作,以便能够买得起最新潮的消费品。他们坚定地相信,只要买够了东西,就能过一种既有意义又最令人满足的生活。
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仿佛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的最后时刻。——塞涅卡
塞涅卡指出了预想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坏事情的第二个理由。尽管我们努力试图避免,但它们还是发生了,这时如果我们考虑过这些事情,就能减轻它们的影响:“能够事先觉察劫难来临的人,就能将它带来的伤害掠走。”他说,霉运的打击对于那些“只期望好运”的人来说,是最大的。
中彩的典型作用就是使某人能够过他梦想的生活。但是,在度过最初一段时期的兴奋之后,中彩者就会回到原先的幸福程度。
问题是,一旦满足了对于某事物的欲望,他们就会适应这个事物在生活中的存在,结果就会不再渴望它——或者至少会发现它不像曾经的那样令人渴望。最终,他们就会像满足这个欲望之前一样仍然感到不满足。
幸福的关键就是阻止这个适应的过程。一旦得到了经过辛苦工作才得到的东西,我们要采取步骤来阻止自己把这些东西看得习以为常。
获得幸福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学会如何想要我们已经拥有的事物。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命运那里“借来的”,命运可以不经我们允许而将它收回——的确是这样的,甚至都不需要提前通知一声。
因此,“我们应该爱我们所有的心爱之物……但是始终都要想到,我们并没有得到可以永远保有他们的承诺——没有,就连我们可以长期保有他们的承诺都没有得到。”
他们并不希望我们停止思考未来、为明天做计划;他们其实是要我们在为明天思考和做计划的同时,记着欣赏今天。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正生活在梦想中”——也就是,过上了曾经梦想拥有的生活。
对于一个还没有丧失获取快乐能力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很精彩的地方。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玻璃杯也是令人惊异的;对任何其他人来说,玻璃杯就是玻璃杯,而且还是半空的。
孩子能够享受快乐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把任何事情看得习以为常。
能够对很少的东西满意,这并不是一种失败,而是一种福分——无论如何,只要你寻求的是满意的话。
我们视作天经地义的事物,在祖先的生活中却是不可想象的,包括抗生素、空调、卫生纸(!)、手机、电视、橱窗、眼镜,以及一月份的新鲜水果,等等。
我们要小心,要成为“命运之恩赐的使用者而不是奴隶”。
当大多数人以改变他们周围世界的方式来寻求获得满足时,爱比克泰德却忠告我们以改变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获得满足——更确切地说,是改变我们欲望的方式。
如果你拒绝参加你可能输掉的争斗,你就永远不会输掉一场争斗。
爱比克泰德《手册》的开篇之词非常有名,他宣称:“有些事物是由我们决定的,有些事物不是由我们决定的。”
马可就认为,拥有良好生活的关键,是珍视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和对缺乏价值的事物漠不关心。
一个优秀的人应该迎接命运的织布机为他织出的所有经历。——马可·奥勒留
斯多葛主义者认为,保持我们安宁的一种方法,就是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采取一种宿命论的态度。
斯多葛主义者主张宿命论时,我认为他们主张的是宿命论某一限定的形式。更准确地说,他们是在忠告我们针对过去持宿命论的观点;他们要我们牢记在心,过去是不能改变的。
虽然满足于几近一无所有的状态,他们却都又为某些事物而努力奋斗。
追求快乐确实就像追逐一只野兽一样:当野兽被追上时,它会转过身来扑向我们,并且把我们撕成碎片。——塞涅卡
我们努力工作以求获得某种事物,是因为我们确信没有它我们会很悲惨。问题是,没有这些事物当中的一些,我们照样可以生活得极好;但是如果我们不试着离开这些东西去生活的话,我们就不知道其中哪些是离得了的。
强烈的快乐一旦被我们捕获,就会变成追捕我们的人。意思就是,一个人捕获了越多的快乐,“他就得为越多的主人服务”。
对于斯多葛主义者来说——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想要践行一种人生哲学的人来说——自控都是一种应该获得的重要品质。
如果缺乏自控的话,我们就有可能被生活所能提供的各种快乐引得分心。在这样分心的状态中,我们就不可能实现自己人生哲学的目标。
斯多葛主义者发现,毅力就像是肌肉中的能量:人越锻炼肌肉,肌肉就越变得强壮;越锻炼意志,意志也越变得强壮。
塞涅卡表达了他的观察结果:“贞洁为我们省下了光阴,而淫荡却让人片刻不宁。”
有意识地避免快乐,本身也会让人快乐,这看起来似乎有些奇怪。假定你在节食时突然渴望吃一块冰激凌,而你知道冰箱里就有。如果你吃了,你肯定会得到那特有的口腹之乐,但也肯定会伴有某种程度的悔意。不过如果你坚持不吃这块冰激凌,你放弃了这种口腹之乐,却会体验到另一种不同的快乐:正如爱比克泰德所观察的那样,你会因为没吃它“而感到快乐,并且还会褒奖自己”。
考察生活时我们会发现,他人可能是生活所能提供的最大的欢乐源泉,包括爱情和友谊。不过我们也会发现,他们也可能是我们所经历的绝大部分负面情感的起因。
当某人说要同我们坦诚相见时,我们得警惕他藏着的匕首。
塞涅卡警告说,恶习是传染的:它们迅速、不知不觉地从携带者身上传播到那些与他们交往的人身上。
马可发现性只不过是“两个人的摩擦以及一个人射精的释放”而已。因此,高度重视性关系是愚蠢的,而如果为了体验这种关系而搅乱我们的生活,那就更加愚蠢。
当一个男人发现他渴望一个女人时,佛教徒可能会忠告他不要把这个女人想成一个整体,而要想想构成她的成分,包括她的肺、粪便、痰、脓和唾沫等。佛教徒声称,这样做可以帮助这个人熄灭对这个女人的欲火。如果这样做还不见效,佛教徒可能会建议他想象这个女人身体腐烂的各个阶段。
墨索尼亚斯会让我们相信,很少有人能够比一个有爱自己的配偶和忠诚于自己的儿女的人更加幸福。
记住,侮辱你的不是那个辱骂或打击你的人,而是你认为他们正在侮辱你的这种判断。——爱比克泰德
除非你希望如此,否则他人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只有你认为自己受到伤害时,你才受到了伤害。
对侮辱一笑置之,表明我们并不真的在乎那些侮辱者和他们的侮辱。当然,这也间接反击了那些侮辱者。所以,这种回应侮辱的方式有可能深深地挫败侮辱者。
只有理智才能终结我们的眼泪,连命运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塞涅卡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对抗悲痛的主要策略是进行消极想象。如果我们事先设想过亲人死亡这件事,一旦哪天他们离世,这种打击带来的痛苦将会有所减弱;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已预知过它的到来。而且,如果我们认真设想了这件事,我们就会好好地珍惜与所爱的人相处的时光,
我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某些倾向,不要把别人朝着最坏的方面想,不要对别人的动机妄下结论。我们需要谨记,事情的发展常常只是未如我们所愿,我们不要由此认为这是某人对我们做出了不公正的事情。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生气的对象其实是帮助我们的人,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生气只是因为我们认为他给我们提供的帮助还不够多。
如果习惯于奢侈的生活方式,这当中确实存在着一种危险,那就是我们将失去从简单事物中获得快乐的能力。
我们还应该谨记塞涅卡给鲁基里乌斯的一条意见,“一个安于自己的微薄收入并且靠少量的钱就能使自己过得富足的人,是真正富有的人。”
老子也观察到:“知足之足,常足矣。”
好死胜于赖活着。——墨索尼亚斯
如果缺乏人生哲学,我们就会有错误生活的危险——浪费生命去实现那些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者以愚蠢的方式去追求那些值得实现的目标但是却无法实现它们。
爱比克泰德:“始终追求的,应该是征服自我而不是命运,应该是改变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已经建立的秩序,在总体上要相信,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中的,所以当我们在外部事务中尽了最大努力之后,剩下的事情只能听天由命。”
他去瓦尔登的一个主要动机来自于这样的恐惧,“当我临近死亡时,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塞涅卡安慰别人时所使用的各种言辞:“这是亡者期望我们做的吗?当然不是!她会希望我幸福!那么,纪念她最好的方式就是抛开悲伤,继续生活。”
在塞涅卡看来,“一个人认为自己可怜,那他就如同他所认为的那样是可怜的。”
大多数人与幸福之间的障碍并不是政府或者我们生活的社会,而是我们人生哲学中的缺陷——或者我们根本就没有一种哲学。
我们应该变得具有自我意识: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我们应该观察自己,定期反思自己是如何回应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的。
我们应该运用理性思考的能力来克服消极情感。我们也应该在可能的程度上运用理性思考来控制自己的欲望。
我们是社会动物;如果试图切断与其他人的联系,我们就会变得非常糟糕。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指出了人类不幸福的两个最主要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贪得无厌以及我们担心超出我们控制力的事物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