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运气与成功
“我们是第一家针对个人电脑的软件公司,这是我们成功的至关因素。”盖茨说,“我们把握住好时机不完全靠运气,但是没有好运就没有微软的今天。”
一个系统中只要含有丝毫的运气因素,对真实实力的评估就变得非常困难。
交好运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譬如说,你要接受10个未来的公司老板面试,才能得到一份工作。仅仅5场面试可能没有任何回复。最终找到工作的人凭借的不是运气而是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耐心、坚持、韧性都是实力的一部分。
幸运者对未来的期望,足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让他们美梦成真; 幸运者不折不挠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逢凶化吉。
获得成功所付出的种种努力都可以看做一种实力。
当运气起决定作用时,历史就成了最烂的老师。
2005年,病原生物学博士约翰·埃尼迪斯发表了一篇撼动医学研究界根基的文章——《为什么大多数研究结果都不可信?》。
埃尼迪斯发现超过80%观测研究结果不是完全误导就是夸大其词。
自负、注意力定锚、证实及过分看重最近发生的情况。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强调,这些偏见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很难克服。
与销售额增长率相比,每股收益的增长率与股东的总收益之间的相关程度要更高。
为了提高推断能力,我们必须搞清楚实力和运气在一项活动中的权重。
当IBM高管第一次提议微软为新一代个人电脑提供操作系统时,盖茨却建议将这一业务交由数位研究公司来做。后来,IBM没能与基尔代尔做成生意,盖茨就自告奋勇揽下了这笔生意。
“我们是第一家针对个人电脑的软件公司,这是我们成功的至关因素。”盖茨说,“我们把握住好时机不完全靠运气,但是没有好运就没有微软的今天。”
一个系统中只要含有丝毫的运气因素,对真实实力的评估就变得非常困难。
运气是结果减去实力的余额。
运气好坏并不能肯定或否定一个人。
毕业生的薪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处于萧条期还是繁荣期。
交好运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譬如说,你要接受10个未来的公司老板面试,才能得到一份工作。仅仅5场面试可能没有任何回复。最终找到工作的人凭借的不是运气而是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耐心、坚持、韧性都是实力的一部分。
相信运气的人和不信运气的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不一样。
幸运者对未来的期望,足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让他们美梦成真; 幸运者不折不挠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逢凶化吉。
获得成功所付出的种种努力都可以看做一种实力。
“实力”在字典中的定义是“熟练高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菲利普·泰特罗克对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专家做过非常详细的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这些专家们的预测比起粗略地用历史经验推测现在或未来的走势准确不了多少。
规模大的学校学生的分数普遍高于规模小的学校。原因很简单,规模大的学校资源丰富,开设的课程多,师资队伍强大。
调查表明人们很容易被别人偶然的成功所迷惑。很多书,只经过五到十年的粗略考察就把一公司当做成功案例。而实际上它们也许只是大街上来来往往的普通路人,远非富甲一方的财主。
迈克尔·雷纳和艾哈迈德与得克萨斯大学的安德鲁·亨德森考察了13本畅销书中288个成功的公司,看看其中哪些是名副其实的。结果显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公司是当之无愧的企业翘楚。
当运气起决定作用时,历史就成了最烂的老师。
只要知道事情的结果,人们就能编出尽情尽理的故事来解释。这种强大的解释能力说明了两点:1.人们热衷于编故事;2.人们总想找出事件的因果关系。
人们总是本能地寻找每个细微线索,想把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
人类的大脑总是自然而然地找到各种解释,似乎没有什么是理解不了的。这种潜意识与其说是‘总指挥’,不如说是‘大话精’。
大多数人总觉得别人怀有偏见,喜欢牵强附会,却不愿意承认自己也常常生拉硬扯,自以为是发现了真理。
总结历史时,我们总想找出历史背后的必然原因,即使历史根本没有什么必然。
我们之所以难以分清实力和运气的比重,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成败完全归根于实力。在涉及到运气的活动中,这种思维方式极其错误,而且容易让人得出错误的结论。
2005年,病原生物学博士约翰·埃尼迪斯发表了一篇撼动医学研究界根基的文章——《为什么大多数研究结果都不可信?》。
埃尼迪斯写道,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带有偏见,或是研究者做研究就为了得到想要的结论,或是测试的次数过多。通过模拟实验,他证明大多数实验结论都是错误的。
埃尼迪斯之后又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了13年来常被引用的49篇著名的科学论文,进一步证明他的观点。3/4的有效干预实验(如维生素E能预防心脏病)得到其他科学家的再次测验。测验结果显示随机试验和观测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很大出入。
埃尼迪斯发现超过80%观测研究结果不是完全误导就是夸大其词,相反,大约75%的随机试验结果都真实可靠。
随机试验的做法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因此避免了运气的影响。观测研究并没有这样做,允许研究对象自由选择试验条件,于是就引入了运气因素。两种试验得出的结论完全两样,埃尼迪斯因此建议大家对观测研究结果直接无视。
很多时候,我们观察到的只是现象,并不知道现象后的各种可能。
之所以不再有击出四成打击率的球手是因为所有职业击球手的实力越来越扎实,球员实力的差距渐渐缩小。
当今棒球比赛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击球手挥拍不及一英寸的位置误差,或是千分之一秒挥球时机的把握。只因为球员整体水平的提高,运气的好坏就变得空前重要。
马拉松从1932年到2008年冠军的成绩。这几十年来,冠军的成绩从150多分钟降到125分钟,时间缩短了25分多。
在政治、社会、经济体系中,专家的预测准确性很低。
投资领域,尤其是在短期内,运气要比实力的影响大。
决策的主要步骤包括“理解信息、头脑整合信息、辨别信息对决策的相关性、克制冲动回应”。
数学、物理、诗歌领域是年轻人的天下,但历史、生物、小说创作可就是中老年人的地盘了。
本来两首歌是同等水平、同样的欣赏价值,最后却一个唱遍大江南北,一个渐渐无人问津,这种现象就是“累积效应”。“累积效应”让人们几乎没法预测成功。
富人会越来越富,穷人会越来越穷。哥伦比亚大学知名的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将这一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初始条件很关键,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弱的优势渐渐明显起来。
萨尔甘尼克发现“相较于品质差的歌,好运更青睐于品质好的歌”。
当我们观察他人的成功时,很容易出现“基本归因偏差”现象。就是说,我们看待他人的成功时,往往会偏重他人的实力水平,而不是综合考虑当时的情况。而且一旦我们找到一个合理的成功秘诀,就会刻意忽视其他成功的因素,将成功看成必然的结果。
业绩的好坏不仅和领袖有直接关系,也决定着他人看待领袖的方式。
商业人士的高薪酬往往靠的是好运。
与平时相比,投资者们往往会把更多的钱放入那些评分较高或者排名有所上升的基金里,并会从那些评分较低或者排名有所下滑的基金里撤走资金。
星级评分系统是一种基于事先收益及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的强制正态分布。比如排名最靠前的10%的基金获五星评分,接下来的22.5%的基金会获四颗星,排名居中的35%的基金获三颗星,而排名倒数的22.5%的基金获两颗星,排名最后的10%的基金获一颗星。
在五星级基金及一星级基金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基金连年保持同一评分;而在三星级基金中,绝大多数都可以连年保持同一排名。
连续三年的超额利润与2007年末的基金评分之间呈现负相关(r=-0.10)。
决定个人及各个资产管理机构投资某个基金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这个基金在过去的业绩表现比较满意。但是一个给定基金以往的辉煌成绩根本无法确保该基金在未来三年继续保持良好的业绩。
基金经理人以往的业绩如何跟他在未来的业绩状况没有太大的关系。投资行业同其他高风险的活动一样,看重行为过程比关注结果更为重要。
相互关系不等同于因果关系,认清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中大多数人都不会花时间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犯错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清楚自己犯错的原因,就可以制订一份清单来帮助自己避免在今后的生活中犯同样的错误。
自负、注意力定锚、证实及过分看重最近发生的情况。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强调,这些偏见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很难克服。
卡拉曼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价值投资是逆向投资倾向与计算器的联姻”。
主动型因子可以用来衡量共有基金的投资组合与其比较基准指数之间的区别。数据显示,在美国,主动型因子已经由1980年的75%下跌到2010年的60%。
我们从历史中只能看到世界遵循的道路,而具体的一个个事件却可能在许多不同的地方转弯。一旦事情发生,我们就会产生后见之明。这种后见之明也会让我们忘记世界原本看起来是多么的变幻莫测。这样一来,我们会提出自己的原因,来解释那些看似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避免产生后见之明的一个方法是采取反事实思维方式。你可以仔细考虑一下哪些事情原本是会发生的,但是却没有发生。
与销售额增长率相比,每股收益的增长率与股东的总收益之间的相关程度要更高。
在金融领域,绝大多数震惊世人的破产案例都是因为当事人稀里糊涂地就把统计数据用在了变幻莫测的黑天鹅的领地。
为了提高推断能力,我们必须搞清楚实力和运气在一项活动中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