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
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
他们无法预测自己在何时何地、会由于何种原因失控。
想要做到自控,你就得在关键时刻明确自己的目标。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
而且千万不要对别人说“那件衣服让你好显胖”。换句话来说,我们多少得有点自控力。
前额皮质并非始终可靠,醉酒、缺觉、分心等都会影响到它,使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
一个年轻女子在癫痫手术中伤到了中脑,无法感觉到恐惧和厌恶。恐惧和厌恶正是两种自控的本能。她养成了暴食的习惯,非要把自己吃吐才罢休,而且经常对家人产生性冲动。这可不是个有自控力的典范!
在意志力挑战中获胜的关键,在于学会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这些本能。
现代社会充斥着诱惑和刺激,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自控力。
如果你心里在想其他事,那么冲动就会主导你的选择。
至少选一天,把你作的决定都记下来。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回想你作的决定,分析哪些有利于你实现目标,哪些会消磨你的意志。坚持记录你的决定,还有助于减少在注意力分散时作决定,同时增强你的意志力。
当她查收邮件的时候,大脑和身体的不安都得到了缓解。米歇尔非常兴奋,因为她从没想过,原来自己查收邮件是为了缓解不安。
利用这一周的时间观察一下,你究竟是怎样屈服于冲动的。你甚至不用设定一个自控目标,只需要看看你能否及早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什么样的想法、感受和情况最容易让你有冲动,想些什么或暗示什么最容易让你放弃冲动。
人脑像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学生,对经验有着超乎大家想象的反应。如果你每天都让大脑学数学,它就会越来越擅长数学。如果你让它忧虑,它就会越来越忧虑。如果你让它专注,它就会越来越专注。
你还可以做一件更简单、更无痛的事——冥想。神经学家发现,如果你经常让大脑冥想,它不仅会变得擅长冥想,还会提升你的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压力、克制冲动和认识自我的能力。
持续8周的日常冥想训练可以提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识,相应大脑区域里的灰质也会随之增多。
专心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冥想技巧,它不但能训练大脑,还能增强意志力。它能减轻你的压力,
试着专注于呼吸本身。
冥想不是让你什么都不想,而是让你不要太分心,不要忘了最初的目标。如果你在冥想时没法集中注意力,别担心。你只需多做练习,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呼吸上。
5分钟大脑训练冥想。在脑海中默念“呼”和“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当你开始走神的时候,重新集中注意力。
你不可能真的消灭一个欲望,因为欲望在你的内心和身体里,没有办法自动消失。
以植物为原材料的、未经加工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心率变异度,
比如锻炼、保证良好睡眠、保证健康饮食、和朋友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参加宗教活动,都能增强身体的意志力储备。
将呼吸频率降低到每分钟4-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时间,比平常呼吸要慢一些。
这样训练几分钟之后,你就会感到平静、有控制感,能够克制欲望、迎接挑战。
研究表明,坚持这个练习能增加你的抗压性,帮助你作好意志力储备。一项研究发现,滥用药物或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的成年人,每天进行20分钟放慢呼吸的练习,就能提高心率变异度,降低欲望和抑郁程度。
科学家找到的自控力良药竟然是锻炼!对起步者来说,锻炼对意志力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如果你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那你很可能记不起自己上一次意志力充沛是什么时候了。长期睡眠不足让你更容易感到压力、萌生欲望、受到诱惑。
很少有人不想变成更好的人,但很少有人会考虑怎么才能休息得更好。
一开始,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和大脑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能量的主要存储方式。当你疲惫的时候,你的细胞无法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细胞没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你就会感到疲惫。由于你的身体和大脑急需能量,你就开始想吃甜食,想摄入咖啡因。但即便你食用了糖类或咖啡,你的身体和大脑也没办法获得能量,因为它们无法对其有效利用。
睡眠研究人员甚至为这种状态起了个有趣的名字——“轻度前额功能紊乱”。
表明,睡眠短缺对大脑的影响和轻度醉酒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在醉酒的状态下,人们毫无自控力可言。
结果就是,你压力越来越大,自控力越来越差。
丽莎在睡前陷入了“再做一件事”的状态。夜越深,丽莎就越疲惫,越无法抵抗完成任务带来的短暂快感。
你需要明智地使用意志力的能量。
意志力是一种不断进化的能力,是每个人都有的本能。它详细地记录了身体和大脑的状态。但我们也发现,如果陷入压力或抑郁,人的大脑和身体就可能互不协调。
意志力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良、久坐不动和各种消耗能量的事情,或是身心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之下。
有时,我们甚至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压力,比如拖到最后一分钟、批评自己太懒、说自己没有自控力,以此来激励自己。
从长远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比压力更消耗意志力了。
据报道,美国人应对压力的方式主要是沉溺于垃圾食品,而烟民更是变本加厉地抽烟,甚至放弃了戒烟的念头。
期末的时候,很多学生几乎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都控制不了。
无论他给被试者布置怎样的任务,人们的自控力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
低血糖能解释很多意志力失效的情况,比如在一项困难的测试中半途而废,或是生气时冲别人大喊大叫。
在某个特定时刻,大脑只能提供很少的能量。它可以在细胞中储存一些能量,但这部分能量主要依赖血液中不断流动的葡萄糖。当大脑发现可用能量减少时,它便会有些紧张——如果出现能量不足怎么办?和银行一样,它也会决定不再支出,决心保存资源。
比如,人们饥饿的时候会作出更冒险的投资,在节食后会更愿意“尝试多种交配策略”(这是进化心理学家的术语,实际上指的是背着自己的伴侣偷情)。
但是,当你的血糖含量降低时,你的大脑仍旧会考虑短期的感受,会去冲动行事。大脑的首要任务是获得更多能量,而不是保证你作出明智的决定,实现你的长远目标。
因此,被试者能通过看似不重要的意志力挑战来训练“自控力肌肉”,同时不用担心自己无法坚持到底。
增强自我监控能力:认真记录一件你平常不关注的事,可以是你的支出、饮食,也可以是你花在上网和看电视上的时间。你不需要太先进的工具,铅笔和纸就够了。
疲惫就是肌肉不继续工作了,道理很简单,因为肌肉用光了能量储备。它们无法获取足够多的氧气,无法让能量发生新陈代谢反应。此时,血液的pH值过于偏酸性或偏碱性。
疲惫不是一种身体反应,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
下一次你觉得自己“疲惫”得没法自控的时候,试着挑战一下自己,挺过第一波疲惫感。不过,要注意不要训练过度。如果你不断感到能量枯竭,你就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筋疲力尽了。
当你的意志力告急时,你可以挖掘你的“我想要”的力量,让自己恢复能量。面对你最大的意志力挑战时,你可以考虑以下动机。
像聪明的运动员那样去训练,去提升我们的极限,但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当我们虚弱的时候,我们能从动力中汲取能量。同样,我们也能让疲惫的自己作出明智的选择。
“道德许可”不仅会批准我们做坏事,也会让我们错失做善事的机会。
大部分人在觉得自己品德高尚时,都不会质疑自己的冲动。而一些人的工作总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品德高尚。
简单说来,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
实际上,我们相信这种感觉:我一直是善良的,一直是个好人。
如果想到某些事情时,我们没有感到一阵恶心,没有强烈的负罪感或巨大的焦虑感,那它就不是错误的。
如果你自控的唯一动力就是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人,那么每当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你就会放弃自控。
你是否因为认为某些积极的行为值得称赞,就忘了自己实际的目标是什么。
但当他们让被试者回忆为什么当时拒绝了诱惑时,“道德许可”就消失了,
记住我们为什么会拒绝诱惑,这是个很有效的办法。因为,当你面对自我放纵的诱惑时,记住这件事会改变我们的感觉。所谓的奖励看起来更像对目标的威胁,屈服于诱惑的感觉并不好。
但“道德许可”并不只计算过去的善行,我们同样可能看到未来,认为我们计划要做的善行也值得称赞。比如,只是“想”去锻炼的人很可能晚餐吃得更多。这种习惯允许我们今天犯错,明天补救——我们就是这么告诉自己的。
有时候,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它错把可能性当成真正完成了目标。
我们不断期望明天能作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但这种期望是错误的。
人们是为理想世界作出预估,却在现实世界生活了两周。
如果让烟民每天都抽同样数量的香烟,那么他们的总体吸烟量会呈下降趋势。即便研究人员明确告诉他们,不用试着减少吸烟量,情况也是这样。拉克林认为,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这会打破吸烟者通常会有的“明天会有所改变”的依赖心理。
我们越在乎某种美德,就越容易忽略“美好的”放纵如何威胁了我们的长期目标。
比如,托儿所会让晚接孩子的父母交罚款,但这种制度实际上增加了晚接孩子的概率。家长可以购买晚接孩子的权利,以此来消除自己的罪恶感。为了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宁愿花钱,把责任推给别人。
·取消许可,牢记理由。下一回,当你发现自己在用曾经的善行为放纵辩护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你做“好”事的原因,而不是你应不应该得到奖励。
获得自我刺激机会的小白鼠显得毫不满足,它们会一直不停地按压杠杆,直到它们力竭而亡。
大量的多巴胺并不能产生快乐的感觉,那种感觉更像是一种激励。我们会觉得警醒、清醒、着迷。
证明了多巴胺会促使人们期待得到奖励,但不能感觉到获得奖励时的快乐。
当多巴胺劫持了你的注意力时,大脑只会想如何获得或重复那个触发它的东西。这是大自然的办法,它保证了你不会因为不愿意采集浆果而被饿死,或是因为觉得很难吸引潜在伴侣而加速人类灭亡。
而追求每一次性“机会”的本能,会使人们最终对色情网站上瘾,或是对某些涉性广告上瘾,比如那些除臭剂和高档牛仔裤的广告。
如果奖励迟迟没有到来的话,奖励的承诺(和一想到要停下来就不断增长的焦虑)足以让我们一直上瘾。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将“无聊的”事情“多巴胺化”的想法。
多巴胺的首要功能是让我们追求快乐,而不是让我们快乐。
她打定主意不买东西,于是把信用卡放在家里,这样就不会超支了。令人吃惊的是,她从购物中心回家的时候,远比她花了很多钱时更快乐。
他们的奖励系统并非完全不活动,只是不能创造出完整的“我想要”或“我想得到它”的感觉。这就使很多有抑郁倾向的人失去了渴望,没有了动力。
如果我们想拥有自控力,就需要区分让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真实奖励,和让我们分散精力、上瘾的虚假奖励。
当我们毫无压力时,我们知道食物并不能让自己快乐。但当我们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大脑的奖励系统还不停向我们尖叫“冰箱里有一盒本杰里牌雪糕”时,我们就会把这些忘得一干二净。
最有效的解压方法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祈祷或参加宗教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最没效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则包括:赌博、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花两小时以上看电视或电影。
真正能缓解压力的不是释放多巴胺或依赖奖励的承诺,而是增加大脑中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如血清素、γ-氨基丁酸和让人感觉良好的催产素。
根据“恐惧管理”理论,当人类想到自己的死亡时,很自然会觉得害怕。我们可以暂时避开危险,但终究逃不过宿命。
下面就是一个很恰当的例子——烟盒上的警告会提高烟民抽烟的欲望。
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死亡的警告会让烟民感到压力和恐惧.
这正是公共健康司的官员所希望看到的。
他们大脑的另一部分也会尖叫“别担心,抽根烟会让你更快乐!”
就请别在这些媒体上毫无意义地消磨时光了。
但他们的痛苦不仅仅源于宿醉。很多人还感到罪恶和羞愧。这才是真正让人感到困扰的。
当被试者因为前一晚饮酒过量而情绪低落时,他们更可能在当天晚上或以后喝更多的酒。罪恶感驱使他们再度饮酒。
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经破坏了节食计划,不如把它吃光吧。”
除了自我谅解,什么都行!
如果你认为提升意志力的关键就是对自己狠一点,那么,这么想的不是只有你一个。但是,你错了。
自我同情则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比如,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对自己好一些。
和那些能原谅自己的学生比起来,那些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更可能在接下来的考试中继续拖延复习。
他们对第一次的拖延态度越严厉,下一次考试时拖延得就越厉害!可见,自我谅解,而不是罪恶感,才能帮他们重回正轨。
另一方面,如果你觉得遇到挫折意味着你将一事无成、只会把事情搞糟,那么反思这个挫折只会让你在痛苦中更讨厌自己。
我们都倾向于相信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但这并不会让我们离目标更近。实际上,我们可以尝试从良师益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们都信任你、想要你变得更好、愿意在你失意的时候鼓励你,你也可以这么做。
不幸的是,就像奖励的承诺和缓解压力的承诺一样,改变的承诺也很少能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利维和赫尔曼把这个循环称为“虚假希望综合征”。作为一种作出改变的策略,它很不成功。毕竟,它本来就不是能让人作出改变的妙招,而是能让你感觉良好的方法。
下决心是改变过程中最容易的环节,但之后就越来越难了——作出改变需要你控制自己,在想说“要”时说“不”,在想说“不”时说“要”。
“虚假希望综合征”总是偷偷出现,它会伪装成自控的样子。
打赌,当你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你花了一些时间才意识到,我描述的正是另一种意志力陷阱,而不是情绪低落时的一线希望。
想象自己成功了,让这种想象给你自信,相信自己为了完成目标会不惜一切。
这种方法预见失败其实是一种自我同情的方式,而不是自我怀疑的方式。当你真的受到诱惑的时候,你就能有所准备,能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践。
下一回,当你面临巨大的压力时,尝试一种有效的解压方法,例如锻炼身体或参加体育活动、祈祷或参加宗教活动、阅读、听音乐、花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其他有创造性的爱好。
·失败的时候,请原谅自己。面对自己的挫折,持同情自我的态度,以免罪恶感让你再次放弃抗争。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更有可能成功。预测你什么时候、会怎样受到诱惑和违背承诺,想象一个不让自己放弃抗争的具体方法。
前额皮质最擅长的不是自控。它会为错误的决定寻找借口,向我们承诺明天会更好。
经济学家称之为“延迟折扣”。也就是说,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来说价值越低。
对那些想延迟快感的人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只要你能创造一点距离,就会让拒绝变得容易起来。比如,一项研究发现,把糖果罐放在桌子的抽屉里,而不是直接放在桌上,会让办公室职员少吃1/3的糖。
当你知道什么会引起欲望的时候,将它放到视线之外,它就不会再吸引你了。
如果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之前必须等待10分钟,大脑就会把它看成是未来的奖励。如果没有了选择“即时满足感”的强烈生理冲动,奖励承诺系统就不会如此活跃。
即时满足感”中的“即时”二字劫持了你的大脑,扭转了你的偏好。
但在10分钟之内,你一定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奖励,以此抵抗诱惑。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创造一些物理上(或视觉上)的距离。
经济学家发现,你会找到更多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你先想到的奖励是合理的。
那些一开始就问自己“为什么我应该拿100美元支票”的人,则会想出更多的理由去支持延迟的满足感.
当你受到诱惑要做与长期利益相悖的事时,请想象一下,这个选择就意味着,你为了即时的满足感放弃了更好的长期奖励。2.想象你已经得到了长期的奖励。想象未来的你正在享受自控的成果。3.然后扪心自问:你愿意放弃它,来换取正在诱惑你的短暂快感吗?
每当她需要记住未来的奖励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或想让未来的奖励看起来更真实的时候,她就会看看这张照片。
有些行为经济学家认为破釜沉舟才是最佳的自控方法,
如果受诱惑的自我能为所欲为的话,最终的结果只会伤及自己。
你可以在饿得对外卖菜单流口水之前,先打包一份健康午餐。无论是个人锻炼还是看牙医,你都可以作好计划并预先付款。
这些做法都不能保证你绝对不会改变想法,但至少能让作出改变变得很困难。当你受到诱惑的时候,你能不能制造延迟或设置障碍,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应对诱惑?
他的网站特别强调“大棒”——找一个方法,让你得到即时快感时付出更大的代价。你可以给即时的奖励“加税”,比如告诉自己会增加体重(艾尔斯试过了,这个办法很成功),或在没完成预定目标时向慈善机构捐款。(艾尔斯甚至推荐选择了“反慈善”,也就是给你不支持的机构捐款。这样,失败的代价就显得更惨重了。)奖励的价值可能没有变化,但屈服的代价会让即时的快感显得不再诱人。
如果理财师认为这和委托人最初的目标和预算不一致,或者怀疑委托人酗酒或吸毒,他就可以延迟48小时再作批示。这种延迟能让委托人恢复理性的偏好,而不会按受诱惑时的冲动行事。
有没有这么一个人,你能和他分享你的目标,能在你感觉受诱惑时寻求他的帮助?
如果我们觉得和未来的自己联系紧密,就会保护自己不被最糟糕的冲动所伤。
他们用工作、美德或未来的幸福不断地推迟快感。但最终,他们会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
我们无法预测自己会怎么受到诱惑、怎么被分散注意力,所以我们无法坚定自己的目标。如果我们想作出更明智的决定,就要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未来的自己。我们还需要记住,为现在的行为承担后果的,看似是未来的自己,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未来的自己会对我们现在的付出感激不尽。
·等待10分钟。在诱惑面前强制安排10分钟的等待时间。在这10分钟里,一定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奖励,抵制住诱惑。
·降低你的折扣率。当你受到诱惑,要做和长期利益相悖的事情时,请想一想,这个选择意味着,你为了即时的满足感放弃了更好的长期奖励。
·预先对未来的自己作出承诺。作好拒绝诱惑的准备,让改变偏好变得更难,用奖励或威胁来激励未来的自己。
·预见未来的自己。创造一个未来的记忆,给未来的自己发条信息,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
当一个人开始酗酒,其整个社交圈中泡酒吧的人和宿醉的人都会变多。但是,两位科学家也发现了“自控力可以传染”的证据。如果一个人戒烟了,那么他家人和朋友戒烟的概率也会增加。
研究发现,我们很容易感染别人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在一项研究中,同学们得知了另一位同学在春假里打工的事,大家就都把赚钱视为自己的目标。
我们不总是感染别人的目标。有时,看着别人屈服于诱惑,反而能增强我们的自控力。
劝阻不健康行为的新策略,即让人们相信这种行为是你从不愿掺和的那个群体成员的坏习惯。
我们认为别人做的事比别人实际做的更重要。
人一旦被踢出群体,意志力就会耗竭。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大脑会把别人的目标、信念和行为整合到自己的决策中。当我们跟别人在一起时,或者只是简单地想到他们时,在我们的脑海里,别人就会成为另一个“自我”,并且和“自我”比赛自控。反之亦然:我们的行为也影响了其他无数人,我们做的每个选择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鼓舞或诱惑。
·增强你的免疫系统。为了避免重蹈别人意志力失效的覆辙,在每天刚开始的时候,花点时间想一想自己的目标。·感染自控力。当你需要一些额外的意志力时,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问问自己:那个意志力强人会怎么做?·自豪感的力量。公开你的意志力挑战,想象你在意志力挑战成功后将多么自豪。·把它变成集体项目。你能在意志力挑战上赢过其他人吗?
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时候还要多。这个效应在人处于紧张、疲劳或烦乱状态时最为严重。韦格纳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ironicrebound)。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两人相爱,他们爱得越深。
偏见似乎已经在人类的大脑里根深蒂固了。人们会根据想起事情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它的可能性或真实性。当人们试图忘记烦恼或欲望时,这可能带来令人不安的结果。例如,由于很容易记住涉及空难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害怕坐飞机的乘客在准备登机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高估空难的可能性。
当人们不再试图控制那些不希望出现的想法和情绪时,它们也就不会再来烦你了。
一旦允许研究对象把压抑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个想法就不太容易被激活了,因此进入意识的可能性也变小了。
不要抑制想法,接受它的存在,但不要相信它。
说明,越想通过抑制想法来抵抗诱惑,受到的不良影响就越大。
1.承认自己脑海中的欲望,以及渴望某种事物的感觉。2.不要马上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之争论。接受这种想法或感觉,提醒自己“白熊”现象和“反弹”理论。3.退一步考虑,意识到这种想法和感觉并不受你控制,但你可以选择是否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4.记住你的目标,提醒自己预先作出的承诺。正如那些学生会提醒自己,他们答应过不偷吃巧克力。
冲动占据你的头脑时,花至少一分钟去感觉自己的身体。你的冲动是什么样的?是热的还是冷的?身体有没有感到不舒服?心率、呼吸或内脏有什么变化?保持这个状态至少一分钟。
冲动就像渴望一样,只要你不依照其行事,它就会自行消亡。
·忠于你的感受,但别相信你所有的想法。当你产生不快的想法时,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上,然后专注于呼吸,想象这些想法像浮云一样逐渐淡去。·直面自身欲望,但不要付诸行动。当欲望来袭时,注意到它,但不要马上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之争论。提醒自己“白熊”现象和“反弹”效应,记住你真正重要的目标。·驾驭冲动。当冲动一直存在时,与这些生理上的感觉共处,像驾驭海浪一样驾驭它,不要试图摆脱它,但也不要将冲动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