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最重要的事

在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时,你得到的是经验。

投资并不简单。认为投资简单的人都是傻瓜。-查理·芒格

心理因素是控制投资者行为的主导因素。在决定证券价格方面,心理因素和基本价值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以我对美国股市的了解,市场要恢复“正确”,通常来说两到三年的时间就足够了。但如果你每天都看报纸,那日子可就难熬了。

再没有比在崩盘期间从不顾价格必须卖出的人手中买进更好的事了。

最重要的学科不是会计学或经济学,而是心理学。

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进。在我看来,这才是投资的真谛——最可靠的赚钱方法。

前瞻性研究表明,多数风险都具有主观性、隐蔽性和不可量化性。

在考虑投资组合时要牢记,极低概率事件会影响到你的大部分投资。

投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先观察不到的。

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巴菲特

当人参与进来的时候,结果就有了可变性和周期性。我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是情绪化且善变的,缺乏稳定性和客观性。

足以证明“一切会更好”的最佳时机是存在的,那就是当市场触底、人人都以廉价抛售的时候。

查理·芒格引用德摩斯梯尼的一句话做了精彩的点评:“自欺欺人是最简单的,因为人总是相信他所希望的。”

巴菲特关于航空业经济的金句。航空业是一项伟大而有价值的创举,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项好生意。

专业投资者最难掌握的技能之一:日复一日地工作,却一无所获。

赔钱的人有两种:一无所知的和无所不知的。亨利·考夫曼

也许马克·吐温说得最好:“人类不是被一无所知的事所累,而是被深信不疑的事所累。”

我们应将时间用在从可知的行业、企业和证券中发现价值上,而不应将决策建立在对更加不可知的宏观经济和大盘表现的猜测上。

投资者几乎无须做对什么事,他只需能够避免犯重大错误。- 沃伦·巴菲特

投资成功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最伟大的投资者的必备心理之一,是认识到我们无法预知宏观未来。

价值投资始于哥伦比亚大学,以1936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的问世为开端。

理念源自持之以恒的警醒。你必须要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也必须要知道这些事件将导致什么结果。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时吸取教训。

保持警醒能够有助于识别并有可能及时避免不断增加的风险。

在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时,你得到的是经验。

凡事应力求简单,但不应过分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投资并不简单。认为投资简单的人都是傻瓜。-查理·芒格

投资,就像经济一样,更像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

直觉的、适应性的投资方法比固定的、机械化的投资方法更为重要。

对利润的追逐创造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物质进步。

•第一层次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让我们买进股票吧。”第二层次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它不是一家好公司。股票的估价和定价都过高,让我们卖出股票吧。”

所有投资者都能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全体就是市场。

在投资的零和世界中,你在参与竞争之前,必须先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处于领先地位的充分理由。

要想取得超过一般投资者的成绩,你必须有比群体共识更加深入的思考。

非凡的表现仅仅来自于正确的、非共识性的预测,而非共识性预测是难以做出、难以正确做出并且难以执行的。

你不可能在和他人做着相同事情的时候期待胜出……

心理因素是控制投资者行为的主导因素。在决定证券价格方面,心理因素和基本价值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万物皆有周期,其中也包括“公认的智慧”。

没有一个市场是完全有效或无效的,它只是一个程度问题。

受到广泛关注的市场——如普通股市场——也有可能无效,比如市值较小的股票或其公司正在经历异常事件的股票。

投资若想取得切实的成功,对内在价值的准确估计是根本出发点。没有它,投资者任何取得持续投资成功的希望都仅仅是希望。

随机漫步假说认为,既往股价走势对于预测未来股价没有任何帮助。换言之,价格变动是一个随机过程,与掷硬币相仿。

价值投资取决于对价值的准确估计。如果没有对价值的准确估计,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任何取得持续成功的希望都仅仅是希望。

如果你已经选定价值投资法进行投资,并且已经计算出证券或资产的内在价值,接下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坚定地持有。因为在投资领域里,正确并不等于正确性能够被立即证实。

以我对美国股市的了解,市场要恢复“正确”,通常来说两到三年的时间就足够了。但如果你每天都看报纸,那日子可就难熬了。

过于超前与犯错是很难区分的。

在投资领域里,当自己持有的证券价格上涨时,许多人会更加喜爱它们,因为他们的决策得到了验证;而当证券价格下跌时,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对它的喜爱也随之减少。

估价正确却不坚定地持有,用处不大。估价错误却坚定地持有,后果更糟。这句话表明恰到好处是多么困难。

最佳选择就是基本面所反映出来的内在价值。对内在价值的准确估计是进行稳定、冷静、有利可图的投资的根本基础。

在一个下跌的市场中获利有两个基本要素:你必须了解内在价值;同时你必须足够自信,坚定地持股并不断买进,即使价格已经跌到似乎在暗示你做错了的时候。哦,对了,还有第三个基本要素:你必须是正确的。

成功的投资不在于“买好的”,而在于“买得好”。

建立基本面——价值——价格之间的健康关系是成功投资的核心。

无论多好的资产,如果买进价格过高,都会变成失败的投资。

很少有资产会差到以足够低的价格买进都不能转化为成功投资的地步。

投资者应该警惕衰退的风险,它会令低价股转化为价值陷阱。

再没有比在崩盘期间从不顾价格必须卖出的人手中买进更好的事了。

最重要的学科不是会计学或经济学,而是心理学。

投资是一场人气竞赛,在人气最旺的时候买进是最危险的。在那个时候,一切利好因素和观点都已经被计入价格中,而且再也不会有新的买家出现。

最安全、获利潜力最大的投资,是在没人喜欢的时候买进。假以时日,一旦证券受到欢迎,那么它的价格只可能向一个方向变化:上涨。

某种东西价格上涨时,人们的喜爱程度本应下降,但在投资中,他们的喜爱程度往往会加深。

人们被近期表现不错的投资所吸引,也会被近期业绩不错的投资经理所吸引,尽管这与投资经理在未来的表现通常没有太大的联系。

股票背后的利好可能是真的,但是,如果你买进的价格过高,仍然会损失。

在陷入狂热冲动或泡沫的时候,要想掌握它们是有挑战性的。

在泡沫时期,对市场势头的迷恋取代了价值和公平价格的观念,贪婪(加上在其他人似乎大发横财时旁观的痛苦)抵消了所有本应占据主导地位的智慧。

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进。在我看来,这才是投资的真谛——最可靠的赚钱方法。

靠更高风险的投资来获得更高的收益是绝对不可能的。原因何在?很简单:如果更高风险的投资确实能够可靠地产生更高的收益,那么它就不是真的高风险了!

为了吸引资本,风险更高的投资必须提供更好的收益前景、更高的承诺收益或预期收益,但绝不表示这些更高的预期收益必须实现。

造成资本永久性亏损的风险是唯一需要担心的风险。

2000年以后,在投资业绩名列前矛的投资经理中,有79%的投资经理至少有三年的时间排名处于后段。

大多数投资者会追逐热门基金,而不会跟随短期业绩不佳的投资经理。

风险可能在宏观环境并未走弱时出现。自负、对风险的无知和放任以及一点点发展的不利结合到一起,便足以带来灾难。

投资者倾向于将动人的题材和时髦的概念与高潜在收益联系在一起。他们还期望从近期表现不错的股票上得到高收益。

最危险的投资状态通常源于过于乐观的心理。

在以低于价值买进证券的时候,高收益、低风险是可以同时实现的。同样,价格过高则意味着低收益、高风险。

60多年前,本·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在价值投资者的圣经《证券分析》再版时,做了如下表述:“不同投资与其发生损失的风险之间的关系很不确定、很容易发生变动,因此也无从引入有效的数学计算公式。”

风险是有欺骗性的。常规性事件很容易估计,如反复发生的事件将有再次发生的可能。但是,反常的、千载难逢的事件很难被量化。

前瞻性研究表明,多数风险都具有主观性、隐蔽性和不可量化性。

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常规性聘请独立于资产管理团队之外的“风险经理”,并且已经采用计算机模型(如“风险价值模型”)来衡量投资组合风险。但是,这些人及其工具得到的结果并不比其所依赖的原始数据、输入数据的处理方法好。在我看来,他们永远比不上最好的投资者的主观判断。

在投资领域里,一个人靠一次杰出成功或一个极端但最终正确的预测就能活很多年。但是,一次成功能证明什么呢?

在考虑投资组合时要牢记,极低概率事件会影响到你的大部分投资。

正态分布假设的是尾部事件极少发生,而金融事件的分布(由具有情感驱动极端行为倾向的人所决定)或许应被理解为具有“肥”尾。

量化往往使某些不该被轻信的言论获得过高的权威,即有可能会造成麻烦。

投资表现是一系列事件——地缘政治的、宏观经济的、公司层面的、技术的、心理的——与当前的投资组合相碰撞的结果。

投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先观察不到的。

大多数人将风险承担视为一种赚钱途径。

无论基本面有多好,人类的贪婪与犯错倾向都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普遍相信没有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因为只有当投资者适当规避风险时,预期收益中才会包含风险溢价。

与普通的小汽车相比,越野车司机和乘客发生的交通事故更多,尽管越野车更大更结实。越野车司机认为自己没有发生事故的风险,从而会危险驾驶。安全感有可能会增加风险,而风险意识则会降低风险。

人们对多数资产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我知道,在证券市场上定价过低是不存在的。

我会用沃伦·巴菲特的一句话收尾:“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最大的投资风险存在于最不容易被察觉的地方。

高质量”公司经常进行高价交易,以致成为糟糕的投资。

未来往往大不相同。许多曾经被认为是“高质量”、“基业长青”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

杰出投资者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拥有与创造收益的能力同样杰出的风险控制能力。

杰出投资者是那些承担着与其赚到的收益不相称的低风险的人。

那些公认的杰出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比尔·米勒和朱利安·罗伯逊,他们出色的投资记录源于他们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大亏,而不仅仅是高收益。

优秀的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可能并不比别人高,但在实现同等收益的前提下承担了较低风险(或以相当低的风险实现了稍低于其他人的收益)。

某年造成的40%的亏损需要67%的收益才能完全抵补。

牢记万物皆有周期是至关重要的。

坚持以今天的事件推测未来是对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最大的危害。

事物的盛衰和涨落是基本原理,经济、市场和企业同样如此:起伏不定。

当人参与进来的时候,结果就有了可变性和周期性。我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是情绪化且善变的,缺乏稳定性和客观性。

只要经济有微小的动静,就能导致信贷可得性的巨大波动,并对资产价格及其背后的整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正如早些时候《经济学人》所说的:“最坏的贷款出现在最好的时候。”

在金融领域里,只要你提供低息贷款,就会有人去借、去买、去建——通常漫无纪律,并带来不良后果。

每隔10年左右,人们便会断言周期性的结束。他们认为,繁荣期会永无止境滚滚向前,或者不良趋势将得不到遏制。

有时候,当一个上行趋势或下行趋势持续的时间很长并(或)到达极端时,人们开始说“这次是不同的”。

足以证明“一切会更好”的最佳时机是存在的,那就是当市场触底、人人都以廉价抛售的时候。

证券市场的情绪波动类似于钟摆的运动。虽然弧线的中点最能说明钟摆的“平均”位置,但实际上钟摆停留在那里的时间非常短暂。

学者们认为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一成不变的,但实际上它的波动性非常大。

金融理论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这一假设之上。

我最近将投资的主要风险归结为两个:亏损的风险和错失机会的风险。大幅消除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有可能的,但二者是不可能被同时消除的。

在大牛市的最后一个阶段,人们开始假设繁荣期将永远存在,并愿以在此基础上确立的价格买进股票。

在钟摆的一个极端——最黑暗的极端——人们需要强大的分析力、客观性、决断力乃至想象力,才能相信一切将会更好。

恐惧与贪婪是两个极端,多数时候钟摆应处于两极之间,但它在中点停留的时间并不长。

在机会较少的市场里,耐心很重要。价值机会终究会被正确地得以体现,通常不会超过一至两年。

投资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人类是受心理和情感支配的。

许多人具有分析数据所需的才智,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更加深刻地看待事物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影响。

危险产生于渴望变成贪婪的时候。对于贪婪,韦氏词典将其定义为“对财富或利润过度的或无节制的、通常应受谴责的占有欲”。

查理·芒格引用德摩斯梯尼的一句话做了精彩的点评:“自欺欺人是最简单的,因为人总是相信他所希望的。”

乔尔·格林布拉特:我犯过的许多错误都是以前犯过的同样的错误——它们每次看起来都略有不同,其实只是同样的错误改头换面而已。

就像沃伦·巴菲特于2010年6月2日在国会上所说的那样:“居高不下的价格就像是一剂麻醉剂,影响着上上下下的推理能力。”

如果别人做得更好,高收益也不会令人满意,而如果别人做得更坏,低收益往往就能使人知足。这种比较的倾向是最有害的,强调相对收益而不是绝对收益体现了心理对投资过程的扭曲。

大多数导致泡沫或崩溃的波动都以事实为基础,通常还有合理的分析……至少在最初是这样的。

巴菲特关于航空业经济的金句。航空业是一项伟大而有价值的创举,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项好生意。

最危险的事:乐观的感觉——有时被称为“非理性的动物精神”——是过高估计资产价值的主要原因。

避免在泡沫中赔钱的关键是,当贪婪和人为错误导致积极因素被高估、消极因素被忽视时,拒绝跟风。

当事情看起来“好得不像是真的”时,它们通常不是真的。

在别人沮丧地抛售时买进、在别人兴奋地买进时抛售都需要最大的勇气,但它能带来最大的收益。约翰·邓普顿爵士

我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大多数投资者——趋势跟踪者,而杰出投资者恰恰相反。

沃伦·巴菲特的建议之精髓是:“别人对自己的事务越不慎重,我们对自己的事务则越应慎重。”

”千载难逢”的市场极端情况似乎每隔10年左右便会出现一次。

巴菲特和马克斯有一个伟大的观点。从长期看来,市场会自动走向正确。但是,在看到长期之前,你必须得在短期内幸免于难。

市场可以被高估,也可以被低估,并且能够将这种状态维持一段时间甚至若干年。

有“人人”都得出“大众是错误的”这一结论的时候。我的意思是,逆向投资本身会变得过于热门,从而有可能会被误以为是群体行为。

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它的矛盾性:最显而易见、人人赞同的事,最终往往被证明是错误的。

人人都意识到那是一只特价股”一样毫无意义。如果人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买进,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就不再低廉……买进人人喜欢的股票不会赚大钱,买进被大众低估的股票才会赚大钱……

关键不在于你买什么,而在于你用多少钱买。

潜在的便宜货通常会显示出一些客观不足。资产类别可能存在缺陷,公司在业内可能较为落后,资产负债表可能被过度杠杆化,或者证券为其股东提供的结构性保护不足。

公平定价的资产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因为它们只能带来有风险的一般收益。当然,定价过高的资产对我们更没有任何好处。

专业投资者最难掌握的技能之一:日复一日地工作,却一无所获。

进行有效的客户管理的关键总是在于——降低他们的期待。

企图赚取高额收益不仅无法使你赢利,还会以类似于提高风险的方式,使你经历短期的损失和下跌,这无疑使你雪上加霜。

我们有两类预言家:无知的和不知道自己无知的。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

赔钱的人有两种:一无所知的和无所不知的。亨利·考夫曼

对细节关注得越多,越有可能获得知识优势。

大多数人在20多岁到30岁时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

有多少预测者能准确地预测到了2007~2008年的次贷危机、全球信贷危机和大规模崩溃?你也许能想到几个人,并且相信他们的预测是有价值的。但是,接下来再问问你自己:这些人中有几个继续准确地预测到了2009年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市场的大规模反弹?

也许马克·吐温说得最好:“人类不是被一无所知的事所累,而是被深信不疑的事所累。”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在不可能或不明朗的结果上下了高风险赌注的人,结果他看起来像一个天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是运气和勇气,而不是技能。

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受运气支配。有些人喜欢把它叫作“偶然性”或“随机性”,这些词听起来的确比“运气”更加高深。

我们作为投资者所取得的成功深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随机性(或者运气)对结果起着巨大的作用,应区别对待随机事件与非随机事件带来的结果。

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或者发明家,不外乎是因为他们承担了极大的风险(像成千上万人那样),然后碰巧成功了。他们聪明、无畏、高尚(有时),有着在他们那个时代所能获得的最高素养——但成千上万的其他人注定只能成为陈腐的时代注脚。

短期来看,很多投资之所以成功,只是因为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

在市场的任一时间点,获利最多的交易者往往是最适合最新周期的人。

我们应将时间用在从可知的行业、企业和证券中发现价值上,而不应将决策建立在对更加不可知的宏观经济和大盘表现的猜测上。

因为大多数结果可能会对我们不利,所以我们必须进行防御性投资。在不利结果下确保生存比在有利结果下确保收益最大化更为重要。

防御型投资的关键要素是沃伦·巴菲特所谓的“安全边际”或者“错误边际”。

一家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在2007年时这样评论道:“只要音乐未停,你就必须站起来翩翩起舞。”(花旗银行CEO查尔斯·普林斯,《财经时报》,2007年7月9日)

经营一家公司需获得短期利润的压力,并且要与业界同行保持一致,则是当今商业文化中的一大难题。

橡树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建立在防御而不是其他基础上。

许多投资经理的职业生涯之所以终结,不是因为他们打不出“本垒打”,而是因为他们被“三振出局”的次数太多——不是因为他们的制胜球不够,而是因为他们的失误球太多。但是,许多投资经理仍在前赴后继地追求“本垒打”。

投资者几乎无须做对什么事,他只需能够避免犯重大错误。- 沃伦·巴菲特

出于“这次是不同的”的信念,投资者偶尔会乐于接受引起泡沫和崩溃的新奇理论。

”宽客”基金的主要问题在于计算机模型和基本假设的失效。当电脑管理投资组合时,会试图通过以往有效的模型获利,但这些模型无法预测变化,无法预测异常时期,因而既往标准的可靠性被普遍高估了。

除了问“这是否好得不像是真的”之外,再问一句“为什么会是我”。

伏尔泰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完美是优秀的敌人。”

在投资中坚持完美往往会一无所获,我们所能期待的最佳情况是尽可能地进行大量的明智投资,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糟糕的投资。

投资格言:“智者始而愚者终。”抵制过度的能力是罕见的,但却是大多数成功投资者所具备的重要特质。

定价过低”绝不等同于“很快上涨”。这就是我第二句重要的格言:“过于超前与犯错没有区别。”在证明我们的正确性之前,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毅力长期坚持我们的立场。

投资成功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最伟大的投资者的必备心理之一,是认识到我们无法预知宏观未来。

Written on November 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