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提升与自我管理(课程笔记)

the first class

自控力: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整自身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但尼丁研究:

  • 研究对象:1972年4月初到1973年3月底在但尼丁出生的大约1000名孩子
  • 研究目的:自我节制能力的发展(3岁、5岁、7岁、9岁、11岁)对日后人生(32岁)的影响
  • 13-18岁的青少年期:自控力较差的孩子,吸烟、辍学、(使)怀孕的比例较高
  • 32岁:过去自控力较差的孩子,身体健康状况和社交能力较差,成为单亲家长比例更高,收入较少,面临经济困难以及吸毒、犯罪的比例较高。
  • 心理学家在寻找能预示成功的个人要素时一致发现,智力和自控力最能预示成功。

热情绪系统:情绪化的、条件反射性的、无意识的系统,致力于对能够唤起强烈情绪(愉悦、痛苦、恐惧等)的刺激物做出快速反应。
热系统在大脑边缘系统,尤其是杏仁核,快速调动身体行为,不让大脑多加思考或顾虑后果。
冷认知系统:认知性的、具有反思性的、更慢的、需要意志付出努力的系统。
冷系统在前额皮质(位于额头和眼睛后面的神经区),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
自我意识: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注意力分散→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控意识→冲动主导选择
在做决定的时候,你必须意识到自己此刻需要自制力。否则,大脑总会默认选择最简单的。
心理学家发现,大部分人做决定的时候就像开了自动挡,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做决定,也没有认真考虑这样做的后果。最可怕的是,我们有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做了决定。
如果你想要有更强的自控力,就得有更多的专注和自我意识。
5分钟训练大脑冥想

  • 1.原地不动,安静坐好
  • 2.注意你的呼吸。
  • 3.感受呼吸,弄清自己是怎么走神的。

利用你的身体增强自控力

自控时的生理变化:慎行(Pause and Plan)

  • 当人需要自控的时候,身体内部会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帮助人们抵抗诱惑、克制冲动。苏珊娜称这些变化为“慎行”反应。
  • “慎行”反应的身体变化:副交感神经系统发挥主要作用,调整大脑状态,增加大脑的能量供应,降低控制心率、血压、呼吸的脑区的运转速度,放缓心跳,保持血压正常,放松肌肉。
  • “慎行”反应的最佳生理学测量指标是“心率变异性(HRV)”,它反映压力状态和平静状态下不同的身体情况。
  • 当人们感到压力时,交感神经系统会控制身体。这种生理变化能够支撑人战斗或是逃跑。这时,心率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
  • 当人们成功自控时,副交感神经系统会发挥主要作用,缓解压力,控制冲动行为。心率降低,心率变异性升高。

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自控力储备

  • 食物:以植物为原材料的、未经加工或加工简单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心率变异性,垃圾食品会降低心率变异性
  • 居住环境:糟糕的空气质量会降低心率变异性
  • 压力:影响自控力的生理基础
  • 情绪:焦虑、愤怒、抑郁或孤独都与较低的心率变异性和较差的自控力有关
  • 慢性疼痛、慢性疾病:消耗身体和大脑的自控力储备

通过呼吸实现自控

  • 比平常呼吸要慢一些,将呼吸频率降低到每分钟4-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的时间。
  • 先计算你平常的呼吸频率,然后放慢呼吸,但不要憋气(这样只会让你更紧张)。请专注于缓慢地、充分地呼气(就像用吸管向外吹气一样)。充分的呼气让你能更加充分地吸气。

运动的好处

  • 运动会刺激身体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激素,有助于提升愉悦感和幸福感。
  • 除了提升情绪之外,运动还有助于大脑的成长,提高大脑的调节能力。
  • 一份调查研究显示,在运动之后人们学习新单词的能力比以前增强了20%。
  • 运动会刺激一种大脑成长因子的释放,这个成长因子被称为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

海马帮你不钻牛角尖

  • 当你处于拖延的挣扎中,内心充满愤懑、焦虑和恐惧的时候,你大脑中的威胁侦测器——扁桃体就会被激发。通常,大脑的海马区有助于你在一个整体背景下去看待威胁,这样你就不会被卡在恐惧的怪圈中出不来。
  • 慢性压力会对海马区施加破坏性的影响,当神经元死去的时候,海马区也会逐渐枯萎,进而降低了它对过去记忆的效能。

2010年,一项针对10个不同研究的分析发现,改善心情、缓解压力的最有效的锻炼是每次5分钟,而不是每次几个小时。
任何能让你离开椅子(床)的活动,都能提高你的自控力储备。

睡出自控力

  • 如果一个人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那么很难拥有充沛的自控力。长期睡眠不足让人更容易感到压力、萌生渴求、受到诱惑。他还很难控制情绪和集中注意力,或是无力应付“我想要”的自控力挑战。(如初为人母)。
  • 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和大脑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葡萄糖是能量的主要存储方式。细胞没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人就会感到疲惫。
  • 由于人的身体和大脑急需能量,他就开始想吃甜食(如士力架)。但即便是使用了糖类,人的身体和大脑还是没办法获得能量,因为它们无法对其有效利用。
  • 人的前额皮质同样急需能量,能量短缺会造成严重后果。睡眠研究人员为这种状态称为“轻度前额功能紊乱”。研究表明,睡眠短缺对大脑的影响和轻度醉酒是一样的。而人在醉酒的状态下,很难拥有自控力。
  • 如果睡眠不足的人补上一个好觉,他的前额皮质就会恢复如初。这时他的大脑和休息良好的人完全一样。

eg. 王瑞将“获得更多睡眠”改成“我不要”的自控力挑战。真正的问题不是强迫自己去睡觉,而是远离那些让自己没法睡觉的事。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11点前要关掉电脑和手机,不再开始新的活动。这个设定才是真正适合王瑞的,因为这样他就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疲惫和困意,就可以上床睡觉了。此后,王瑞基本都可以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情绪和注意力也慢慢好转。

为什么压力下会有更多冲动,更易失控

  • 压力引发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和“慎行”反应都能帮助我们管理能量,但是它们将能量和注意力引向不同的方向。
  • 大脑具有维护情绪的生存机制。压力会导致愤怒、悲伤、自我怀疑、焦虑等消极情绪。大脑会指引个体去做它认为能带来快乐的事情,大脑确信,只有去“享受诱惑”才是得到快乐的唯一方法。(被称为“缓解压力的承诺”)
  • 应激反应中释放的压力荷尔蒙会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兴奋程度,这会给诱惑“美颜”,让诱惑更有诱惑力。

尝试一种有效的解压方法

  • 最有效的解压方法: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
  • 最无效的缓解压力方法: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购物,花两个小时以上看电视或电影,抽烟喝酒,赌博
  • 真正缓解压力的方法是增加大脑中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如血清素、γ-氨基丁酸和让人感觉良好的催产素。因为他们不会让人兴奋,所以常常被低估作用。

“那又如何”效应:在某个环节没有做好,干脆整件事情也不好好做了
“那又如何”效应是自控力的最大威胁之一,反映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
导致更多失控行为的原因并不是第一次的失控(屈服于诱惑),而是第一次失控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 当个体(又一次)责备自己(又一次)屈服于诱惑的时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自控力失效。

众多研究显示:

  • 自我批评(尤其是将挫折等同于自己将一事无成、只会把事情搞砸)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也更容易导致抑郁。相反,自我谅解(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则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
  • 增强责任感的不是罪恶感和愧疚感,而是自我谅解。在个人挫折面前,持自我同情态度的人比持自我批评态度的人更愿意承担责任。他们也更愿意接受别人的反馈和建议,更可能从这种经历中学习成长

自控力的极限与锻炼

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亦可锻炼增强
意志力的肌肉模式告诉我们,自控力从早上到晚上会逐渐减弱。
应对:

  • 节流:合理选择安排任务,减缓意志力枯竭
  • 开源:通过训练提高自控的能力和储备

eg. 小雪认为,一天中唯一可能专注自己规划的时间就是早上。所以,她开始用起床后的一个小时学习心理和艺术课程。
重要的意志力规则: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

意志力与葡萄糖

  • 自控消耗了身体的能量
  • 能量消耗削弱自控力
  • 提高血糖含量恢复自控力

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耗能最高的一项。为了保存能量,大脑不愿意给人充足的能量去抵抗诱惑、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绪。

自控秘籍:自控力饮食方案——低血糖饮食

  • 转化得快的食物,血糖指数高。它们包括含淀粉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白米饭、面包、土豆、多种多样的小吃零食)和方便食品。以这些东西为主食,葡萄糖会在饭后迅速上升又迅速下降,结果就导致经常缺乏葡萄糖,进而缺乏自制力。
  • 自控需要身体有持续的能量供应。大多数心理学家和营养学家推荐低血糖饮食,因为它能让人的血糖稳定。
  • 低血糖食物包括瘦肉蛋白、坚果和豆类、粗纤维谷类和麦片,大多数的水果和蔬菜,鱼,奶酪。基本上,只要看起来处于自然状态的食物,以及没有大量添加糖类、脂肪和化学物品的食物都可以。

自控秘籍:像训练肌肉一样锻炼意志力

  •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不说某些口头禅,坐下的时候不跷二郎腿、用不常用的手进行日常活动,比如吃饭和开门。
  • 增强“我要做”的力量:每天都做一些想做但未做的事,用来养成习惯或不再找借口。如每天入睡前看十五分钟的人文书籍,冥想5分钟,或是走楼梯去教室。
  • 增强自我监控力:认真记录一件你平常不关注的事,可以是你的支出、饮食,也可以是你花在上网和摆弄手机上的时间。

1924年诺贝尔奖得主、生理学家阿奇博尔德·希尔指出,运动疲劳的原因或许不是肌肉无法继续工作,而是大脑中过度保护性的监控机制发挥了作用。身体努力工作的时候,会对心脏有很大的需求,而这种被希尔称为“管理者”的监控机制会让一切放慢速度。
正如诺克斯所说:“疲惫不是一种身体反应,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

自控秘籍:挺过第一波

  • 生活确实会耗尽我们的意志力,我们也不可能要求一个人有完美的自控力。但比起第一次感觉疲劳就放弃,你其实有更多的意志力。
  • 下一次你觉得自己“疲惫”得没法自控的时候,试着挑战一下自己,挺过第一波疲惫感。不过,要注意不要训练过度。如果你不断感到能量枯竭,你就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筋疲力尽了。

自控秘籍:你的“我想要”的力量是什么?

  • 当你的意志力告急时,你可以挖掘你的“我想要”力量,让你自己恢复能量。面对你最大的意志力挑战时,你可以考虑以下动机
  • 1.如果挑战成功,你会收获什么?你个人会有什么回报?你会更健康、更幸福、更自由、更有钱,还是会更成功?
  • 2.如果挑战成功,还有谁会获益?肯定有人依赖于你,你的选择会影响到他们,你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你的家人、朋友、恋人、老师等?你的成功会怎样帮到他们?
  • 3.如果你现在愿意做困难的事,那么一段时间后,这个挑战将会变容易。你能想象出,如果你在这个挑战中取得进步,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你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如果你知道你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现在的不适是不是变得值得了呢?

找到自己的动力源

  • 当你发现了自己最重要的“我想要”的力量,发现了你脆弱时给你力量的东西之后,只要你觉得自己就要在诱惑前放弃了,就想想这个动力。

自我损耗有预警迹象:

  • 损耗的人感受变强
  • 损耗的人欲望变强

出 售 未 来——及时享乐的经济学

人类的花招:让自己相信——现在的我可以获得即刻的满足,Next(明天)再去抵抗诱惑。
延迟满足: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延迟折扣: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来说价值越低。

有限理性:当诱惑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将变得不够理性。

  • 行为经济学家乔治·安斯利认为,大部分自控力失效情况的背后原理都是这样的:
  • 大多数人从心底想抵抗诱惑。人们想做出理性的选择,获得长期的幸福。
  • 但当我们和诱惑正面交锋的时候,我们只愿意选择短期的、即时的奖励,这种欲望无可抵挡。

自控秘籍:等待10分钟

  • 在诱惑面前,强制安排10分钟的等待时间。
  • 在10分钟之内,一定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奖励,以此抵抗诱惑。
  • 尽量在诱惑和你之间创造一些物理上(或视觉上)的距离。
  • 如果10分钟后仍然想要,你就可以拥有它。

延迟折扣是人的天性,但每个人折扣的比例有所不同
一个人折扣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长期的健康状况和获得的成功。

自控秘籍:降低你的折扣率

  • 一个人的折扣率不是始终不变的物理法则。通过改变自己对选择的看法,我们就能降低折扣率。
  • 当人们首先想到未来的奖励时,未来奖励的折扣率就会大幅下降。

抵抗诱惑,克制即时满足感的方法:

  • 当你受到诱惑要做与长期利益相悖的事时,请想象一下,这个选择就意味着,你为了即时的满足感放弃了更好的长期奖励。
  • 想象你已经得到了长期的奖励。想象未来的你正在享受自控的成果。
  • 然后扪心自问,你愿意放弃它,来换取正在诱惑你的短暂快乐吗?

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就必须 限制自己的选择他把这称为“预先承诺”
我们需要“像对待另一个人一样,逐步预测并约束那个自我”。——行为经济学家乔治•安斯利

千奇百怪的约束未来自我的办法

  • “自由”:程序能让人在预先设定的时间段里关闭电脑的网络连接;
  • “反社交”:程序能让人有选择性地远离社交网络和电子邮件。
  • “拖延捐献”:当人们浏览浪费时间的网站时,它会记下帐来,并把钱捐给慈善机构。
  • “被捕的原则”:这种脱氧钢制成的保险箱能够定时锁上2分钟到99小时,可以存放诱惑人的有形实体,比如巧克力或香烟,在锁定期间,除了炸药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打开。

自控秘籍:对未来的自己做出预先承诺

  • 在未来的自我被诱惑蒙蔽之前,提前做出选择。
  • 设置障碍或者制造延迟,让屈服诱惑变得困难。
  • 假如屈服于诱惑就用自己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惩罚自己。

寻找自己的“理财师”

拖延心理分析

拖延怪圈
1.这一次我想早点开始 →2.我得马上开始 →3.我不开始又能怎么样呢
↑                            ↓
7.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6.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5.我这个人有毛病

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甚至还维护着这样一种信念: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过拖延,你永远不会逼着自己去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
拖延者往往都是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的两种类型

  • 对于完美主义者,心理学家甄别出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型的,一种是适应不良型的。
  •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这样一种能够如愿以偿的完美主义,感觉就像一个人人性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自尊的基石
  • 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在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中,你对自己的(高)要求跟你对自己表现的期待(无力达成)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你更容易去自责,也更容易感到消沉,你的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拖延完美主义者的信念

  • 平庸招致轻蔑
  • 优秀不用努力
  • 一切都自己来
  • 我无法忍受失去
  • 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
  • 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成功是及时追随目标

竞争:随便你,无所谓。

  • 通过拖延的方式,拖延者显得对竞争毫无兴趣,对胜利的回报也颇为冷淡。因为他们做事从不全力以赴,拖延者往往给人留下“随便你,无所谓”的印象。
  • 害怕成功的人不愿意加入到竞争中,是因为他们认为竞争本身就有问题,担忧人们会加大对他的期待(那些害怕失败的人不愿意加入到竞争中,因为他们害怕被人看出自己的软弱和无能)。
Written on April 24,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