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乐观

乐观的人将好运归因于人格特质、能力等永久性的因素。悲观的人把好运看成与暂时性因素相关,例如情绪、努力等。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悲观的人怪罪自己,乐观的人怪罪旁人或环境。当好事情发生时,悲观的人归功于旁人或环境,而乐观的人归功于自己。

假如路上有个醉汉对你说你很讨厌,你会不会信他说的话?”“当然不会。”“但你对自己说同样没道理的话时,你就相信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乐观是成功推销保险的秘诀。

绝望是预测自杀的最准确的指标。自杀的人都认为目前这种悲惨的情形会延续到永远,死是唯一的解脱。

希望可以维持生命,无助则会摧毁生命。

有部分控制权的老人比较有幸福感、比较活泼。这组老人逝世的人数也比较少。

泰格(Lionel Tiger)在他那本《乐观:希望的生物学》(Optimism:The Biology of Hope)中提出,人类在进化中生存下来是因为人类对真实世界有着乐观的幻觉。

整体来说,不抑郁的人扭曲外界的事实来迎合自己,而抑郁的人看世界更准确一些。

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悲观的人很容易放弃,常常陷入抑郁中。

乐观的人在学校的成绩比较好,在工作上和球场上的表现也比较好,他们常常超越能力倾向测验(aptitudetest)所预测的上限。

悲观现象的核心是另外一个现象——无助感(helplessness),所谓无助感是说不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你的命运。

生命一开始就是无助的。初生的婴儿无法做任何事,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反射行为,虽然他一哭,妈妈就会来,但这并不表示他控制了母亲来不来的行为。他的哭只是对痛苦或不舒服的一个反射反应,他对要不要哭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

有悲观思维习惯的人常常会把一点不顺利转变成大灾难。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无辜转变成有罪。

抑郁症所导致的自杀已经夺去了跟死于艾滋病一样多的生命,而且自杀的流行范围远比艾滋病更广。

习得性乐观的主要技巧是在失败的情境中改变具有破坏性的想法。

习得性无助是一个放弃的反应,是源自“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的行为。

悲观的人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悲观的人会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就此一蹶不振。

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乐观的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在心理学史上有许多实验可以称得上“关键”实验,梅尔和我当时只有24岁,我们却做了这个扭转乾坤的关键实验。

根据裕人的发现,每3个人中有1个人不会变得无助。

虽然从来没有受过挫折,但10个人中也会有1个人坐在实验箱的旁边不采取行动,宁可忍受难听的噪音。这也跟我们的发现很相似,10只动物中有1只从一开始就是无助的。

在我一生中,我从来不像别的心理学家那样喜欢逃避批评。我一直对学生强调接受批评的重要性。我总是说,“我希望有人告诉我哪里做得不对,在这个实验室,我们重视的是原创性,而不是拍马屁”。

乐观的人将好运归因于人格特质、能力等永久性的因素。悲观的人把好运看成与暂时性因素相关,例如情绪、努力等。

相信好运是永久的人在他们成功后往往更加努力,而把成功看成是暂时的人常常在成功后就放弃了,因为他们相信成功只是侥幸。

对挫折采取永久性和普遍性解释风格的人容易在压力下崩溃,这个崩溃是长期的,而且是全面的。

人在失败时,如果怪罪自己,那他们的自视很低,他们认为自己一文不值,没有才干也不讨人喜欢。怪罪旁人的人比较不会失去自尊,总的来说,他们比前者更喜欢自己。

抑郁的人常常把不是他的错也揽到自己身上,他们常去负不需要负的责任。

假如你有悲观的解释风格,那么你在下面四个方面会碰到困难。第一,你很容易抑郁。第二,你没有发挥你的潜能,以你的表现应该可以更好。第三,你的健康、你的免疫机能比较差,而且年纪越大,健康情况会越差。第四,生命一点情趣都没有,悲观的解释风格使得生活很灰暗。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悲观的人怪罪自己,乐观的人怪罪旁人或环境。当好事情发生时,悲观的人归功于旁人或环境,而乐观的人归功于自己。

像大多数抑郁的人一样,她没有在第一次遭受打击时就寻求帮助,她等到一连串挫折累积了好几个月以后才去求医。

悲观的解释风格是抑郁的核心。

现在抑郁症不但非常普遍,而且它的受害者年龄层也降低了许多。整体来说,美国人比以前更抑郁,而且发病年龄更小。

习得性无助的来源。这个来源是“经验”,一个被试学到他不管怎么做都没有用,他们的行为不能带给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经验教他们预期在未来新的环境里,他们的行为也是无效的。

我们可以通过让被试看到他的行为的确有效,或教被试改变他对失败的原因的看法,来治愈习得性无助。

相信自己的行为会失败”的想法被失败和无法控制的环境所强化,最终制造出了抑郁症。

爱根本就是很难得到的。你要浪费你的生命去追求一个几乎不存在的东西吗?

所谓的精神冲突其实只是不合理的信念,

病人不要再去想自己哪里做错了,哪里不好,而是去想哪里好。

消极思维模式是习得性无助和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反刍的习惯加上悲观的解释风格,结果就是严重的抑郁症。

有抑郁症的人同时也是悲观的人。

在刚进监狱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是严重抑郁的,但是到他们出狱时,几乎每一个人都变得严重抑郁。

悲观是抑郁症生长的肥沃土壤,特别是当环境不友善时,它长得特别快。

女性从小被教养成以家庭为重,爱情和社交关系是最重要的;而男性被教导成把事业、成就看得最重要。

一般来说,职业女性反而比较少得抑郁症,家庭主妇患病率更高。

当灾难来临时,女性总是去想而男性却去做。

女性被解雇时,她去想为什么会被解雇,她把每一个细节都想了又想。而男性被解雇时,他会行动,他去喝得烂醉,跟人打架,或做别的事来使自己不去想被解雇的事。他宁可去找别的工作,也不愿去想他为什么会被解雇。

大多数女性在抑郁时,试着去分析自己的情绪,或是想去找出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感觉,但大多数男性却是去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

无知开始被看成是因为没有受教育,而不是愚蠢;犯罪被看成是贫穷的产物而不是因为本性邪恶;贫穷被看成是没有机会,而不是懒惰;

认知疗法有五种策略。

第一,学会去认识在情绪最低沉时自动冒出来的想法。

第二,学会与这个自动冒出来的想法抗争,举出各种与之相反的例子。

第三,学会用不同的解释——重新归因(reattribution)去对抗原有的想法。

第四,学会如何把你自己从抑郁的思绪中引开。

第五,学会去认识并且质疑那些控制你并引起抑郁的假设。

假如路上有个醉汉对你说你很讨厌,你会不会信他说的话?”“当然不会。”“但你对自己说同样没道理的话时,你就相信了,

通过举证来对抗她的习惯性信念,挑战这些信念的合理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你是如何区分有创意的员工与一般的员工呢?”我问道。“他们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你有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的另一面?”莱斯利问道,“你有没有研究过什么人永远不会放弃?什么人不管你对他做什么,他都不会变得抑郁?”

“推销很不容易,”他说道,“推销员必须有百折不挠的勇气才会成功,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每年我们雇用5000名新业务员,我们从应征的60000人中仔细筛选,我们对他们进行测验、进行面试,还对他们进行密集的训练,但是不到一年,一半以上的人离职了,

乐观是成功推销保险的秘诀,

测验中最乐观的业务员,最初两年的销售业绩比悲观的业务员好37%。

前10%的乐观销售员的业绩比后10%的悲观销售员的业绩多了88%。

成功需要坚持,一种遇到挫折也不放弃的坚持,我认为乐观的解释风格是坚持的灵魂。

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远比我们测验过的其他行业的人乐观。对验证我们的理论来说,我们真是选对了行业。这是一个需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才能进入并成功的行业。

乐观分数低的员工的离职率是乐观分数高的员工的两倍,

第一年里,在用传统方法录用进来的人中,乐观者比悲观者表现得好,不过差距不大,只有8%。但是到了第二年,乐观者比悲观者多卖了31%的保险。

乐观造成了坚持。一开始,能力、动机跟坚持一样重要,但时间一久,被拒绝得越来越多时,坚持就变得比前两项更重要了。

泰格(LionelTiger)在他那本《乐观:希望的生物学》(Optimism:TheBiologyofHope)中提出,人类在进化中生存下来是因为人类对真实世界有着乐观的幻觉。

一个好的治疗师或许只是让抑郁症病人有个美丽的幻觉,让病人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抑郁症的症状之一就是社交能力很差。

前辈告诉我说,想知道病人确切的生活情况,问病人自己一点用也没有。你听到的都是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他们的投资失败,等等。有没有可能这些病人说的是实话呢?

不抑郁的人判断偏颇,而抑郁的人判断相对准确。

整体来说,不抑郁的人扭曲外界的事实来迎合自己,而抑郁的人看世界更准确一些。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有追梦的乐观者,也需要悲观者,一些小心谨慎的现实主义者。

每家公司的CEO都应该是一个有弹性的明智者,他们可以在乐观的远见及小心谨慎的现实精神之间取得平衡。

悲观是自我实现的。悲观者在面对挑战时会退缩,所以即使成功在望,也会变成失败。

一般来说,青春期以前的孩子非常乐观,有无限的希望,对抑郁也是免疫的,但过了青春期之后,他们的乐观开始流失。

小孩的解释风格常常是一面倒,比大人厉害多了。他们会认为好事件会一直好,而且这个好都是自己的功劳,这个好运会让各个方面都变好。不好的事是碰巧发生的,很快就会过去,而且都是别人的错。

绝望是预测自杀的最准确的指标。自杀的人都认为目前这种悲惨的情形会延续到永远,死是唯一的解脱。

目前还没有7岁以下的孩子自杀的记录。

孩子8岁时,解释风格就基本定型了。

母亲的乐观程度跟孩子的极为相似,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

女孩们的回答是“我不擅长字谜游戏”,或“我想我不够聪明”。但做同样实验的男孩却回答“我没很专心地去做”,“我没尽全力”,“谁在乎这个烂字谜游戏”。

女孩对失败的解释是永久性和普遍性的,而男孩的解释风格则是比较有希望的——暂时的、特定的,可以改变的。

中产阶级的女孩虽在童年遭受了家庭失去财富的打击,但在中年早期就基本上从心理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了,而且进入老年期时心理和生理都很健康。

较低阶层的女孩在20世纪30年代也很遭遇了贫困,但她们一直没能再站起来。到了中年晚期,她们崩溃了。

晚年过得很好的女人从她们童年期的经济大萧条中学到厄运是可以克服的。毕竟大多数她们的家庭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就恢复了经济地位,这让她们学到了乐观,

绝大多数低阶层女孩的家庭没有从经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她们在大萧条之前就比较穷,之后仍然是穷的,她们学会的是悲观。

“假如你的母亲在你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布朗解释道,“你对以后发生的挫折都是以最绝望的态度去看待”。

悲观的人沉溺在失败中,因为他们把失败看成是永久的、普遍的。

学生心情沮丧时,他的学业表现会因此受损。”

悲观的解释风格是学习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

将小学生分成‘无助组’和‘掌控组’,然后给这两组小学生一连串的挫折,如无解的难题,再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如简单的题目。”

“在受挫折之前,两组小学生没有任何差别,但一旦遭受了挫折,两组之间惊人的差异也就显现出来了。无助组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退步到了一年级的程度,他们开始讨厌这项作业,不愿意做,大谈他们的棒球技术很好,或是他们的话剧演得很好。但是掌控组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他们仍保持着四年级的能力水平,

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心情沮丧,其根本的问题就是悲观。

儿童的抑郁症和低成就感主要有两个原因。悲观的解释风格。不幸的遭遇。

乐观的孩子比悲观的孩子更能去抵挡不幸的遭遇,人缘好的孩子的抵挡能力比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强,

离婚和父母失和是最容易引起儿童抑郁的事件,

父母吵架或分居会显著增加孩子的抑郁,因此又引起孩子在学校里的问题增加,而他的解释风格也会变得更悲观。

我们追踪了1991年入学的那一届学生两年,什么人会打退堂鼓?依旧是悲观的人。那些把不好的事解释为“都是我的错,永远都会这么糟,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的新生是最可能退学的人。

所谓的才能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测量方法,它也不是预测未来成功与否的好指标,

所谓的潜能,若没有乐观的界定,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凯尔特人队听起来像得了躁狂症的病人,把所有的输球都解释为暂时的、特定的,绝对不是他们的错。

我相信这不是你第一次听到病人在希望破灭后随之死亡,或是有了希望以后病情立刻好转的故事。这种故事很普遍,

希望可以维持生命,无助则会摧毁生命。

我们都需要控制权

有部分控制权的老人比较有幸福感、比较活泼。这组老人逝世的人数也比较少。

有控制感的一组老鼠,70%都成功战胜了癌症;而无助组的老鼠只有27%战胜了癌症。

悲观者比乐观者更不容易改掉抽烟的习惯,更容易生病。

乐观者习惯于掌握自己的命运,会采取行动来防治疾病。

悲观的人发生不幸事件的几率就比一般人高,

没结婚的人患抑郁症的比率要比结了婚的人高。

一项英国的研究追踪了69名乳腺癌患者五年,没有复发的妇女多半是有战胜疾病意志的人,而那些死亡或复发的妇女多半是无助地接受医生的诊断,默默忍受的人。

瓦利恩特在格兰特研究中的第一个重要发现是,20岁时的财富并不能确保以后的成功和健康。

20岁时就已有成熟的防御机制的人以后会比较成功,比较健康。当他们60岁时,这些人没有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等这类慢性病,但那些年轻时没有成熟的防御机制的人,有超过1/3的人到60岁时健康状况很差。

人们会避免跟抑郁的人在一起,也比较不喜欢抑郁的人。

假如你要为一件有危险且不确定的事制定计划,不要用乐观技术。

假如你想对陷入困境的人表示同情的话,一开始不要用乐观技术,在信赖与共情建立起来后,再用乐观技术。

使用乐观技术的基本原则就是先问,在某一个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

如果失败的代价很低,你就应该采用乐观的态度。

推销员在决定是否再打一次电话时,失败的代价只是他的时间;一个害羞的人决定要不要上前与人攀谈时,失败的代价只是被拒绝,有些难堪而已,在这些情况下都应该用乐观技术。

最重要的是,即使我吃了我不应该吃的东西,我也不应该继续破坏我的节食计划,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方式是不再去想这次犯的错,继续努力节食。”

当我们把一件不好的事解释成永久性的、普遍性的和人格化的时候,颓丧和放弃就紧跟而来了。

悲观的解释风格会导致被动和颓丧,而乐观的解释风格会使你振奋。

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第一是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些别的事;第二个方法是反驳它。从长远来看,反驳更有效,因为有效的反驳能阻止以前那些想法再次出现。

想法只是想法,它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实。

我们在遭受挫折时对自己说的话可能和不怀好意的人说的一样毫无根据。我们的自我解释常常是扭曲的,它们是我们童年不愉快的经验,如童年的冲突、很严厉的父母、苛刻的棒球教练、姐姐的嫉妒等造成的不合理的思维习惯。就因为它来自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就认为它一定是对的。

通常一件事情的发生不会只有一个原因,而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如果你考试没考好,下面几项都可能是你没考好的原因之一:试题的难度、你用于复习的时间、你的聪明程度、教师的公平程度、考试那天的身心状态等。悲观者每次都能找出最永久、最普遍、最人格化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面墙,都会有些事让自己感到沮丧、气馁。你在撞到这面墙后的行为可以决定你会成功还是失败。失败并不一定来自懒惰,但多数时候我们把不能越过这座墙归因为懒惰。

史蒂芬上了4天乐观课。这种课跟一般的推销员训练课程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教你如何对你的顾客说什么,而是教你在顾客拒绝你时应该对你自己说什么,

做经理有时真的非常有挫折感。最困难的部分,也是我最讨厌的部分就是维持员工的士气和生产力。

以往只要工作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我们就很满意了,但今天却不行。它必须要有点意义才行,同时还要有升迁的途径和空间,同事间要意气相投,还要有良好的退休制度,这样我们才能感到满意。

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即需要乐观的时候乐观,需要适度悲观的时候悲观。

Written on March 1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