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投资人的阅读、思考与见闻

找点正事儿做。失业的人或者空闲的人、退休的人最容易焦虑,因为手上时间太多。当你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在做的时候,你专心致志就可以分散注意力。

想改变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尽量避免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之类的事情。如果你是管理者的话,招人,别看他的水平,主要看他的工作态度。态度好,技术可以学。这就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一个指导原则:雇用态度好的人,培养他们的能力。

创业企业必须寻找一个很小的行业,在那个行业中迅速成为垄断,然后再到周边寻找相关行业。

有人说:“我很讨厌我现在的工作。我准备只干十年。然后,我就……”对此,巴菲特说:“这种话就像等到老了再做爱一样奇怪。”

巴菲特说,如果企业处境困难,不要指望能干的管理层扭转乾坤,只投资傻瓜也能管理的企业,因为迟早傻瓜会来管理企业的。

巴菲特说,投资者不应该关注某个行业未来会怎样改变社会,怎样高速增长。重要的是,投资对象(企业)究竟有无持续的竞争优势。

Facebook不是新闻企业,但是越来越多人只通过它获得新闻。这就是它的威力所在。

Facebook掌握了人性、人性的弱点。第一,人是社会性动物,希望跟别人联结,希望知道别人在干什么,也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第二,人都希望漫无目的地浏览各种新闻、小道消息、评论、娱乐。

《鞋狗》(Shoe Dog)的作者菲尔·奈特(Phil Knight)是耐克的创始人。他在20年前做生意的时候,天天遇到库存产品占压资金的问题。

真正的垄断者(比如谷歌、微软)生怕监管当局关注到它们的垄断地位。所以,它们故意放大它们所在行业的范围(即分母)。

在整个欧洲商界,行贿是系统性的、制度化的。

每年,法国企业甚至向财政部提交一份“特别费用”清单,以便在国际招标中经由中间人向当地官员行贿。

财政刺激那么凶,为什么日本经济停顿了15年?但是,如果没有财政刺激,日本经济会出现严重收缩!

认命,你的内心世界也就成了你的城堡。斯多葛学派强调“无欲则刚”——“没有希望,因此也不会失望”。你的家庭背景和其他一切都是你无法控制的,主动认命是妙计。

到处是成功人士,这只是因为失败的人们不吭声而已。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

增长一定要体现在很高的净资产回报率ROE上。如果没有高的ROE,那么增长就只能来自加杠杆,也就是加风险。

避免周期性公司、金融和普通工业企业。

有人说:“我很讨厌我现在的工作。我准备只干十年。然后,我就……”对此,巴菲特说:“这种话就像等到老了再做爱一样奇怪。”

巴菲特引用某人的话说,投资者的不幸都是由于他们不能安安静静地等待……

巴菲特认为,不要见上市公司管理层,见他们有害。你会被他们的忽悠所影响。我怎么发现中国石油这只股票的投资机会?潜心研读年报。

巴菲特说,如果企业处境困难,不要指望能干的管理层扭转乾坤,只投资傻瓜也能管理的企业,因为迟早傻瓜会来管理企业的。

巴菲特发现了“机构通病”:(1)企业转向很困难。(2)只要企业账上还有钱,就有人想方设法把它花掉。(3)很多投资项目本来很愚蠢,但是企业总能找到支持项目的理由。(4)大家都爱学同行。

巴菲特认为,投资的要诀是,买的东西好,价格合适。何时卖不重要,因为你本来就留足了空间。

巴菲特说,投资者不应该关注某个行业未来会怎样改变社会,怎样高速增长。重要的是,投资对象(企业)究竟有无持续的竞争优势。

多读公司的年报和公告,尽量不读或者少读投资银行的研究报告。

只跟自己完全信得过的人讨论投资的事情。

1.长期地、大量地回购自己的股票。

大幅度分红当然好,但由于分红需要交两道税(公司层面、股东层面),因此,回购股票(不涉及税收)是最好的回馈股东的办法。

市场参与者并非都是理性的。除了信息欠缺以外,人的愚蠢是无法衡量的。

巴菲特占的便宜是白用保险公司的钱,而且加杠杆、加衍生工具。巴菲特把衍生工具说成是“大杀伤力武器”。但是他自己就是用衍生工具的高手,他只是认为他应该用,你不应该用而已。

韩国人有一个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的文化习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这本书里讲过一个故事,1997年大韩航空公司的飞机撞在关岛的山上。副驾驶员明知有问题,也不指出。

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周期性的,虽然咱们的统计数据歪曲和掩盖了周期性。

苹果手机的营销利用了人性:要面子、互相影响、崇拜时尚、不惜饿肚子、罩上一点追星色彩,以至于低收入的人也想要苹果手机。

Facebook比任何同行都更巧妙地利用了人们交往、表现和炫耀的欲望。

在Facebook发展早期,公司只关心高增长,对于变现并不是特别在意。但是最近十年,它非常在意这两者。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用户,而且用户在它的三个平台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Facebook不是新闻企业,但是越来越多人只通过它获得新闻。这就是它的威力所在。

Facebook掌握了人性、人性的弱点。

第一,人是社会性动物,希望跟别人联结,希望知道别人在干什么,也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众人都希望鄙视链(chain of contempt)存在,彼此论等级。

第二,人都希望漫无目的地浏览各种新闻、小道消息、评论、娱乐。我们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漫无目的地浏览这些东西,这就跟早年漫无目的地看电视一样。

互联网企业当然是先做人气。等用户数很大之后再琢磨如何变现。

长期来看,你无法用低价留住优秀人才

不能把公司当成家,不能把员工当成家庭成员。必须把他们当成足球队队员,不行,马上换。

微软的中层和高层里有很多外国人(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俄罗斯人、古巴人和非洲人等)。

1981年暑假的时候,中学生戴尔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帮当地的报纸增加订户数,赚了18000美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他的老师上课时教学生们如何填报税表,他填了18000美元。老师当着同学的面说:戴尔填错了数字。

《鞋狗》(Shoe Dog)的作者菲尔·奈特(Phil Knight)是耐克的创始人。他在20年前做生意的时候,天天遇到库存产品占压资金的问题。戴尔在书中也反复讲了这个问题。

美国、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工作流程和对管理层的控制,确实远远大于香港上市公司,原因之一可能是它们的公司没有一股独大。

GE从头到尾管理混乱,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公司竟然有500多个独立核算单位、几百套企业软件同时并行。它冗员严重、浪费惊人,比如董事长出门坐专机,不是一架,而是两架,高层员工工资奖金也高得吓人,GE资本实际上就是一个次贷机构,它也是GE对利润进行操控的一个老鼠仓。

一个小公司也许可以年复一年高速成长,但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企业,像GE这样,它的增长率也就是在GDP增长率的上下浮动,不可能太高。

杰出的企业家是罕见的。最重要的还是宏观经济以及所处的行业。不是因为伊梅尔特比韦尔奇更加无能,而是因为韦尔奇把继任者的收益过度透支了。

十个股权投资者都很聪明,都放弃投资。可是,只要有一个傻瓜投资者愿意给出极高的估值,那么这个估值就是市场的估值,你就有了几十亿美元甚至几百亿美元的估值。

WeWork的创始人说,他不管毛利率高低,“我只管增长,我只想大到不能倒。”

创业投资界的一个通病,大家无限夸大未来可能的业绩,但是并不需要对自己的预测负责。

即使在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也是相当普遍的。

安然原本是一个业务枯燥的燃气管道公司,主要做批发市场。麦肯锡的高级顾问杰夫·斯基林(Jeff Skilling)加盟并担任首席运营官之后,公司不断开拓新业务,什么时髦就追什么:燃气和电力的批发业务、零售业务、欧洲水务、印度发电厂、拉美公用事业、海底电缆及宽带等。

很多股民极端自私自利,当假账曝光时,他们不是感谢讲真话的人,而是把股价暴跌的损失怪罪到讲真话的人身上。股民的邪恶和自私自利也纵容了企业的管理层。

几个月后,奥林巴斯的主要高层管理者才被捕。不幸的是,新任的管理层还是原来的中高层,他们早就知道公司多年的假账,但是一直不吭声。

三星集团是几十个相互持股的公司。在很多公司里面,李家拥有的股份都是单位数,有的甚至低于1%。

三星集团实行的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半军事化管理,批评上级是一个很让人忌讳的事情。这是效率之所在,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根源,以及出问题之后处理不善的一个原因。下级只知道奉承上级,不肯指出问题,更不愿意批评上级。2016年当Galaxy Note 7手机爆炸之后,三星公司处理得非常失败。

Galaxy Note 7手机曾经风靡全球、供不应求,媒体称赞有加。于是,当它出问题的时候,公司上下都不肯面对,只是抵赖、辩解,直到问题变得更严重,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品牌已经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公司上下把责任推到电池供应商身上。可是,真正的问题是由三星集团上上下下唯唯诺诺的文化导致的。

三星刚开始生产手机的时候,董事长给每个家属送了一部手机作为春节礼物,结果因为质量不好,很多人悄悄送还手机。董事长知道了,于是组织一场大会,烧毁了总值五千万美元的手机,让所有员工和家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羞辱。在公司内部,严厉的教训、批评羞辱是家常便饭。

韩国虽然在经济上已经发达了,但是在社会、政治、司法等方面,它还是一个很狭隘的民族。

吴亚军的说法,不要把企业当你的家,它不是。企业是有规矩的,家是无原则的。

真正的垄断者(比如谷歌、微软)生怕监管当局关注到它们的垄断地位。所以,它们故意放大它们所在行业的范围(即分母)。

拥有核心技术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没有比别人好十倍的核心技术,根本就是免谈。

创业企业必须寻找一个很小的行业,在那个行业中迅速成为垄断,然后再到周边寻找相关行业。

作者说,他很反感创业者说这样的话:“你看,我们在某某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所以增长空间巨大。”作者说,那99%市占率中的任何企业都可以要你的命!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好,也要叫卖。

创业型企业的CEO的薪酬,不能超过10万美元。其余的部分应该是股票和期权。

奢侈品的购买属于消费频率低、购买决策期长的低频消费,所以便宜的流量也很贵,因为转化率太低。

只有大众的、消费频率高的和低价的产品才值得买流量。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在整个欧洲商界,行贿是系统性的、制度化的。

每年,法国企业甚至向财政部提交一份“特别费用”清单,以便在国际招标中经由中间人向当地官员行贿。

1990至2005年的15年时间里,日本的名义GDP累计增长了13%,但是,税收收入却从61万亿日元下降到49万亿日元!

那1990至2005年的15年,是财政把日本救出来的。很多人反问,财政刺激那么凶,为什么日本经济停顿了15年?但是,如果没有财政刺激,日本经济会出现严重收缩!

辜朝明创造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经济学家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话的状态有点像占星术,也像社会学、政治学,这也是这个行业为什么不受尊重的原因。大量的学者躲在数学方程式里面,还有更多的人在空谈。

日本政府91%的债务是欠本国国民的。

为什么希腊和东南亚国家都因为财政不谨慎而产生危机呢?作者说,那是因为它们欠了太多的外债。希腊欠的是欧元债,主要是德国银行和法国银行的外债,这就是危机的源头,内债根本不是问题。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工作都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夜总会为什么不收女士的钱?因为只有女士多了,男士才愿意来,才会付钱。

墨西哥各级政府都有小微企业以及自雇人士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税收、信贷、保险金及养老金等方面。于是就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人们宁可设立三个小微企业也不肯开办一个中型企业。

找点正事儿做。失业的人或者空闲的人、退休的人最容易焦虑,因为手上时间太多。当你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在做的时候,你专心致志就可以分散注意力。

想改变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尽量避免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之类的事情。如果你是管理者的话,招人,别看他的水平,主要看他的工作态度。态度好,技术可以学。这就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一个指导原则:雇用态度好的人,培养他们的能力。

不要奢谈理想。有一个美国作家很有天份,写了一本非常好的小说,他自己认为是这个世纪最好的。结果没有一个出版社愿意出版。他选择了自杀。后来他母亲碰巧联系到了一个出版社给他出版了,确实成了畅销书。可是当你自视过高的时候,理想太高远的时候,那就只有悲剧。

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钱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巴菲特也要自己刷牙的。

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说NO。张三、李四、王五,叫你做这个、做那个,你不假思索就答应了。结果你发现,你穷于应付。说NO是实力的象征,也是心理平衡之所需。

人们容易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天才或者勤奋,可事实上是无数个运气的连接。如果你出生在另外一个国家,你还会有这个前途吗?

你拥有的一切都是可以消失的,都是脆弱的、短暂的。

美国军官在出狱后对记者说,在监狱中,乐观的人最先崩溃,因为他们对于何时出狱,老是抱着过高的期望:“三个月内,美国政府的斡旋一定会把我解救出来。”三个月过去了。九个月过去了。三年也过去了。乐观派终于疯掉了。这个斯多葛主义的军官说,不带任何期望不等于悲观。悲观也是一种期望。

认命,你的内心世界也就成了你的城堡。斯多葛学派强调“无欲则刚”——“没有希望,因此也不会失望”。你的家庭背景和其他一切都是你无法控制的,主动认命是妙计。

你不会把钱财随意给别人,可是为什么让别人随意侵占你的时间?你能说“不”吗?说“不”是一个有自制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已经上了岸的人的表现。

不管是富是贫,是贵是贱,我们的生命都是十分渺小和短暂的。大家死后都归土。

到处是成功人士,这只是因为失败的人们不吭声而已。哎!别以为你天天游泳或者去健身房,就可以有小王那样的身材。别以为你创业,就一定成功。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

在瑞士银行做分析师的那些年,我当然知道分析师就是财经演员,就是要讲故事,就是要出风头,要高调,不断地见基金经理、拉票等等。

倾诉自己的恐惧、与亲友倾诉自己的悲伤,对人们从悲伤中爬出来,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有害处。

你要挖掘(甚至创造)生活中细小而无处不在的美丽,压制和忘记不愉快的东西。因为负面情绪很容易占上风,所以你需要有意识地躲避它,有计划地扶持正面情绪。

每当你发现了一个美丽的东西,一定不要草率地放过它,你要好好地享受它,欣赏它,吸收它。

Written on October 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