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
人们会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 《美丽新世界》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界上所有的进步都依赖不理智的人. - 保罗.莱文森
处在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 - 陈丹青
《娱乐至死》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一个国家是在什么样的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进入现代化的,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 展江
‘今日新闻’这种东西纯属技术性的想象之物,准确地说,是一种媒体行为.我们可以了解来自世界各地对于各种事件的片面报道.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转换的过程中.
虽然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形象符号,从字母到电视.
书面文字远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提醒物:它在现实中创造了过去,并且给了我们震撼人心的浓缩的想象,而不是什么寻常的记忆.
我们创造的每一种工具都蕴含着超越自身的意义.
通过共鸣,某种语境中的某个特定说法获得了普遍意义.
在谈到’共鸣’的来源时,弗莱总结说隐喻是它的动力.
我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有一种扩大的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
在学术界里,出版的文字被赋予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远远超过口头语言.人们说的话比他们写下来的话题要随意.书面文字是作者深思熟虑,反复修正的结果,甚至还通过了专家和编辑的审查.
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同表示方式密切相连的.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得不到承认,这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
尼采说过,任何哲学都是某个生活阶段的哲学.
美国是一个由知识分子建立的国家,这在现代历史上是罕见的.
马克思完全明白,印刷机不仅是一种机器,更是话语的一种结构,它排除或选择某些类型的内容,然后不可避免地选择某一类型的受众.
阅读过程能够促进理性思维.
‘所有的教堂,不论是犹太教,基督教,或是土耳其教,在我看来都不过是人类的发明,是为了吓唬和奴役人类,垄断权力和利益而建立的.’ - 潘恩
电报使脱离就的信息合法化,也就是说,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在社会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
柯勒律治关于’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著名诗句,也许能代表这个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新闻都是不起作用的,至多是为我们提供一点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有益的行动.
在电报创造的信息世界里,我们第一次得到了不能回答我们任何问题的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我们也不必做出任何回答.
电子技术的合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躲猫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猫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和躲猫猫一样,也是乐趣无穷的.
当然,躲猫猫游戏并没有什么过错,娱乐本身也并没有什么过错.正如有些精神病学家指出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筑起自己的空中楼阁,但如果我们想要住在里面,问题就出现了.
电子图像革命所产生的最令人不安的后果是:电视呈现出来的世界在我们眼里已经不再是奇怪的,而是自然的.这种陌生感的丧失是我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标志,而且我们的适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们的变化程度.
只有那些对技术的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才会相信技术是完全中立的.
新闻节目是一种娱乐形式,而不是为了教育,反思或净化灵魂,并且我们还不能指责那些将新闻节目做如此定位的人.
总统竞选中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印象,而不是给观众留下观点,而这正式电视擅长的.
自由世界的领导人是电视时代的人民选择的.
只要新闻播音员说一声’好…现在’,一切就可以马上从我们脑海中消失.
电视为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义:讲述者的可信度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
图像的力量足以压倒文字并使人的思考短路.
对于那些过于依赖电视了解这个世界的年轻观众.在看新闻的时候,他们比任何其他群体都更愿意相信,所有关于残暴行为和死亡的报道都是夸大其词,都不必当真或做出理智的反应.
这样的电视节目使得美国人成为西方世界得到最多娱乐却得到最少信息的人.
假新闻并不意味着错误的信息,而是意味着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使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却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
当新闻被包装成一种娱乐形式时,它就不可避免地起到了蒙蔽作用.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还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
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我们把无知当成只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无法察觉谎言的社会是没有自由的. -沃尔特.李普曼
尼克松总统在自己的谎言被’水门事件’听证会上的磁带彻底揭穿之前,一直表现得非常淡定.
在电视中’好…现在’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没有连贯性的.在这样一个被割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通过识别自相矛盾校验错误,因为自相矛盾根本不存在.
公众沉醉于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娱乐消遣中,对于自相矛盾这种东西早失去了感知能力,为了这样的公众,处心积虑掩盖事实显然是多此一举.
不是一切都是可以用电视表达的,更准确地说,电视把某种事物转换为了另一种东西,原来的本质可能丢失,也可能被保留下来.
电视广告的对象不是产品的品质,而是那些产品消费者的品质.电影明星,著名运动员,宁静的湖水,悠闲的垂钓,优雅的晚餐,浪漫的插曲-所有这些都丝毫没有提及要出售的商品,但是未来消费者的恐惧和梦想都在其中了.
在美国,任何慎重的竞选者都应该聘请时尚设计师为他设计一个能够深入人心的形象.
在教室里,娱乐不过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在电视上,娱乐本身就是一种目的.
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过程形成的持久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 约翰.杜威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拜托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在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如果给一种没有前提条件,没有难题,没有阐述的教育取一个适当的名字,那么这个名字只能是娱乐.
老师们得出一个结论:吸引学生兴趣的主要途径是娱乐.
51%的观众在看完一个电视新闻节目几分钟之后无法回忆起其中任何一条新闻.
普通的电视观众只能记住电视剧中20%的信息.
21%的电视观众无法回忆起一小时内播放的任何新闻.
从电视上获得的意义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片段,不具备推论性,从而阅读中获得的意义往往和我们原来存储的知识相关,所以具有较强的推论性.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 - 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 - 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专制会带来精神毁灭.
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众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技术必然会带来社会变迁.
学生应该学会怎样疏远某些信息形式.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的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自己为什么不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