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王朝
朱元璋做过游方僧,乞讨于淮河上游一带。
朱元璋是杀了不少功臣,而且杀起人来甚至不需要理由。比如功臣中排名第四的宋国公冯胜,便在李善长被杀五年多以后赐死,没有罪名。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燕王突然站起来破口大骂:寻常百姓家尚且兄弟宗族和睦,寡人身为天潢贵胄却天天被追杀,简直不得一日安宁。
程朱理学之后,中国的读书人要么虚伪,要么迂阔,甚至脑子里面全是糨糊。
一位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便站在墙头厉声喝道:你们夜入民宅,动用私刑侮辱朝廷大臣,难道就不怕国法吗?特务反问:你是什么人,不怕西厂?
请示汇报工作则故意选择在武宗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当然是:朕要你是干什么的?自己看着办,不要烦朕!
金元大臣受责多因有错,或皇帝要立威;明代朝臣挨打则多因顶嘴,或皇帝要出气。
嘉靖创造了二十年不见大臣的纪录,万历也数十年不上朝。
天启是什么事都不管,专心致志做木匠活,天下成为魏忠贤的。崇祯则什么人都不信,大权独揽疑神疑鬼刚愎自用,结果是北京又变成李自成的。
朱元璋父子发明和重用厂卫,尤其是让太监掌管特务机构,未尝没有反腐倡廉的初衷。他们认为,宦官没有子孙后代,皇宫就是自己的窝,哪有自家偷自家?
有需求就有市场,专门为富贵阶层培训小老婆或大丫环的家庭式私立学校也应运而生。调教出来待价而沽的女孩子,叫扬州瘦马。
朱元璋做过游方僧,乞讨于淮河上游一带。
朱元璋是杀了不少功臣,而且杀起人来甚至不需要理由。比如功臣中排名第四的宋国公冯胜,便在李善长被杀五年多以后赐死,没有罪名。据《明史》的说法,其原因竟是由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惹得皇帝不高兴。
作为政治暴发户,他严重缺乏自信,总怀疑别人看不起他,结果“稍有触犯”便“刀锯随之”,某个御用文人甚至只因为马屁拍得没有创意,也被砍头。
在朱元璋手下做官便成了高危职业。当时,文武百官上朝之前都要与家人诀别,安排后事。晚上回家则喜出望外地欢聚一堂,庆幸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伴君如伴虎。
袁凯吓得魂飞魄散,回家以后立即装疯,趴在篱笆旁边吃狗屎,这才躲过一劫。
徐达死前朱元璋曾经送去蒸鹅。君有赐,臣不敢不受。因此尽管按照医嘱他不能吃这东西,徐达还是当着使者的面把那蒸鹅吃得一干二净,结果很快就病情加重撒手人寰。
朱元璋对徐达也十分满意,不但称兄道弟,还扬言要把自己当年做吴王时的旧邸赐给他住。这当然是假惺惺,同时也是试探,徐达自然坚辞不就。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权力欲和控制欲都极强的朱元璋,完全无法容忍功劳大、威望高、能力强的宰相,这才选择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那样没有政治资本的。
明代史料已经多次被窜改。
朱元璋以朋比为奸欺君罔上的罪名,将汪广洋贬到了地老天荒的海南。事后,皇帝越想越气,又派出专使十万火急地追赶那犯官,追到哪里就在哪里赐死。
李善长应该上表感谢皇恩浩荡。毕竟,朱元璋硬要借题发挥大肆株连,也不是不可以,更没人拦得住。李善长却一句服软谢恩的话都不肯说。
他用过李善长,用过汪广洋,还重用过胡惟庸。然而怎样呢?要么专横跋扈,要么尸位素餐。在他看来,这就不是用人不当,而是制度有问题了。
朱元璋的祖训在他身后,并非百分之百地得到了实行。比方说,宦官不得干预政事和读书识字的规定,就被破坏得一塌糊涂,以至于明代是东汉和晚唐之后宦官势力最大的时期。
废相以后,权力就集中到皇帝这里了。至尊天子真正君临天下,独享了最高决策权和指挥权,以及对所有人生杀予夺的权力,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宰相之类的人掣肘,也不必担心有什么权臣来篡位。
除明初十三年,明清两代没有宰相。
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和通政使,合称九卿。九卿之上,再无首长。
朱元璋废除中书省以后,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便起用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和助理。不过大学士有职无权,而且往往是临时工。因此,内阁充其量只是皇帝的秘书处。
三司体制的最大优点是权力分散,地方官员难以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力量,皇帝可以放心。明显不足,则是政出多门效率低下,一旦有事便无人负责也无法问责。
明专制,清独裁。
四子朱棣(读如第),马皇后子,封燕王,都北平。
帝都远在东南,北边又不太平,必须有得力干将镇守地方。可惜功臣是他信不过的,信得过的只有儿子。
这位新皇帝说:朕即位不久,便已经连废五王。如果还要动到燕王叔叔头上,你们让朕如何向天下人解释交代?
燕王突然站起来破口大骂:寻常百姓家尚且兄弟宗族和睦,寡人身为天潢贵胄却天天被追杀,简直不得一日安宁。
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
燕王对姚广孝说:民心向着那个人,奈何?姚广孝答:臣只知天道,不知什么民心。
朱棣非常清楚,民心向背还得自己争取。因此他在历时三年的战争中坚持严明纪律约束部队,绝不允许滥杀无辜和掠夺百姓,甚至要求优待俘虏,善待亡灵。
将不弃则兵不离。艰难的三年内战中,南京政府军不乏投降者,燕王这边却几乎不见叛逃。
成者王侯败者寇,正确地选边站队才是牵涉到身家性命的大问题。
黄子澄写道:罪在削燕太晚,以致成此凶残。朱棣怒不可遏,下令砍去黄子澄双手。接着,又砍去双脚。最后,他被肢解。
铁铉被带到朝堂后,就自始至终背对朱棣,口中更是骂声不绝。朱棣下令割掉他的耳朵,铁铉不回头。割掉鼻子,依然故我。气急败坏之下,朱棣丧心病狂地命令将那些割下的肉烧烤以后塞进铁铉嘴里,问他好不好吃。
刽子手剐一刀,铁铉骂十句。这时朱棣简直就要气疯了,下令将铁铉扔进油锅。
死者共计八百七十三人。更为残忍的是,每个人死前都被带到方孝孺面前,然后当着众人也当着他的面处死,最后才轮到他本人。
方孝孺却只有学问并无智慧。
程朱理学之后,中国的读书人要么虚伪,要么迂阔,甚至脑子里面全是糨糊。
监察官员景清,因试图刺杀朱棣而被活剥人皮,然后皮中塞草挂在长安门。
朱元璋很清楚,胡惟庸并未谋反,李善长就更不会。因此靠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堂会审,是审不出什么名堂的,只能让锦衣卫那帮武夫去刑讯逼供。
皇位得来不正,建文去向不明,除了起用特务,朱棣其实别无选择。
据正史记载,北镇抚司特务的通常做法是:人抓到以后并不下狱,先带到残破的空庙里毒打,行话叫作打桩。打得嫌疑人魂飞魄散,再告诉他们有钱能使鬼推磨。
到嘉靖年间,单是所谓“仰度支者”便有十五六万人。这些家伙其实是拿补贴的编外特务,多为地痞流氓和无赖混混。
纪纲是个心狠手辣的家伙。
如果皇帝决定要杀,则带回家里沐浴更衣盛情款待,装模作样地商量营救之事。等到对方家财耗尽,立马翻脸送往刑场。
实际上,只要不是遇到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宦官们总有办法对付。尤其是那些小小年纪就继承皇位者,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既无政治经验又无人生阅历,哪里能够识别糖衣炮弹和温柔陷阱?
内阁变成假宰相,宦官变成真皇帝。
名叫王佑的小白脸,由于巴结王振当了工部侍郎。某天,王振问他:你的脸上怎么没有胡子?小白脸答:老爷没有的,儿子哪敢有?
宪宗是个心理扭曲的皇帝。他的父亲朱祁镇受宦官王振怂恿御驾亲征蒙古部落做了俘虏,只有两岁的他便由保姆万氏抚养成人。后来朱祁镇被放回,这孩子之后也做了皇帝,年号成化,比他大十七岁的保姆则被封为贵妃。
一位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便站在墙头厉声喝道:你们夜入民宅,动用私刑侮辱朝廷大臣,难道就不怕国法吗?特务反问:你是什么人,不怕西厂?
请示汇报工作则故意选择在武宗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当然是:朕要你是干什么的?自己看着办,不要烦朕!
刘瑾用刑持续了三天。割下的肉,则成为受害者们争相购买必欲食之而后快的抢手货。
海陵王完颜亮就说:板子打在你们身上,其实疼在朕心里。
君使臣以礼,才能要求臣事君以忠。相反,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金和元都是政治暴发户、昔日奴隶主和北方游牧民统治的国家,奴仆挨打在他们那里实在要算是稀松平常,何况打起人来也可谓一视同仁。
明成祖疯狂迫害建文帝旧臣。有个官员的妻子五十六岁,也被送进教坊司当妓女,很快死去。
金元大臣受责多因有错,或皇帝要立威;明代朝臣挨打则多因顶嘴,或皇帝要出气。
江彬则总是及时而识趣地将陛下带到教坊司。那里有一百六十二个花团锦簇的小房间,可供精力旺盛的皇帝与各色美女锻炼身体。
武宗的游戏生涯则以悲剧告终。由于捕鱼他落入水中,差点让自己喂了鱼。此后皇帝作为病人回到北京,并在三四个月后孤独地死去。
明中叶的政治特点,是皇帝不作为,阁臣窝里斗。
嘉靖创造了二十年不见大臣的纪录,万历也数十年不上朝,朝廷成为严嵩和张居正等人依附太监,上演各种钩心斗角戏码的舞台。
天启是什么事都不管,专心致志做木匠活,天下成为魏忠贤的。崇祯则什么人都不信,大权独揽疑神疑鬼刚愎自用,结果是北京又变成李自成的。
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说,正德之前南京民风淳朴。妇女深居简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而以烧饭酿酒针线女红为常。嘉靖之后则纷纷浓妆艳抹招摇过市,着装无异于娼妓。她们对时尚的追求也由过去的十年一变,改为两三年就要花样翻新。
朱元璋是个发达后不忘本的人。他崇尚勤劳俭朴,厌恶奢靡和懒惰,反对任何华而不实的东西。进贡奇珍异宝只能让他愤怒,穿新靴子在雨地里走则会挨骂。
朱元璋父子发明和重用厂卫,尤其是让太监掌管特务机构,未尝没有反腐倡廉的初衷。他们认为,宦官没有子孙后代,皇宫就是自己的窝,哪有自家偷自家?
商业繁荣既要靠天时,比如明中叶;又要靠地利,比如长三角;还要靠人和,也就是对消费群体和消费欲望的了解,以及对市场规律的掌握。
离职的是绅,候补的是士,合称绅士。
明的高度集权仅限于上层建筑,皇权不到之处却相对宽松。
嘉靖皇帝便自号天台钓叟,隆庆和万历则自称舜斋和禹斋。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
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寻常百姓的真实想法,尤其是在没有动乱和战乱的岁月里。
有需求就有市场,专门为富贵阶层培训小老婆或大丫环的家庭式私立学校也应运而生。调教出来待价而沽的女孩子,叫扬州瘦马。
顺从主妇和枕边风情是必修课,琴棋书画等技艺则要看资质。最理想的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若能管理财务也算一技之长。
风尘女子的命运冰火两重天。悲惨的无异于性奴,任人蹂躏任人倒卖;得意的结交权贵出入豪宅,还有好事文人为她们举行选美大赛,评出“金陵十二钗”之类花榜。
人在江湖是《水浒传》的真正主题,造反起义其实只是舞台布景。
中国传统社会是宗法的,父慈子孝也总是被导向君仁臣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八戒正是中下层民众的化身,相当于做小本生意的城市居民或富裕中农,有点既得利益又是弱势群体,因此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强,也爱占小便宜。
他甚至毫不掩饰地对孙悟空说:老猪身子又笨言语又粗还不会念经,人前化不得斋来。总得有个什么藏在手里,万不得已时好换饭吃。
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由于从成化到嘉靖,在位天子酷爱房中术,无耻佞臣依靠进奉壮阳药平步青云,风气所及必然是“小说亦多神魔之谈,且每叙床笫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