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生活不是没有泪水和坏心情的生活,而是不因泪水的来临就让一切黯然失色的生活。
“如何解决”比“为什么会是我”更有效。
胖老鼠更悲伤,也很难更好地完成智力测试。
比起质疑与反思,大脑更易于重复常规经验。大脑清楚地知道告别错误会让生活变得更惬意,但它并不想改变老观点,更愿意坚持忍受认知失调的折磨。
回顾自己的成功,记住自己的优点,这是擦去抑郁过往最有效的方法。罗兰·班诺特(RolandBenoit)是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他把这种方法称作记忆的“手推车”。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够驱逐抑郁的图像和想法上。忙于回忆美好往事的大脑没时间进入悲伤记忆的循环。
如果西西弗全身心地体验这一经历,他会在山上的每块石头、每块矿石中找到乐趣。推巨石就是西西弗的命运,他要全身心地投入。所以我们应当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他没有生病。这就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在他的作品《西西弗的神话》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如果西西弗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动上,即使行动是艰难的、重复枯燥的,如果他能够享受当下,还是能发掘出令人愉悦的情绪,他也有很大的可能感到幸福。
能够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最好专家就是那些克服了抑郁、能够在伤心过后更客观看待自我的人。比起那些寻找绝对平静与至福的人、那些从未流过泪的人,我更相信这类经历了风雨的人。
使人类痛苦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们对事物的评价。——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男性在焦虑时更倾向于封闭自己,而女性则更想要向朋友、家人或同事倾诉。
如果坚决地阐明自己的态度,负面情绪的停留时间会更短。
Read More
学历、性格、容姿等因素,并不纯粹是个人努力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它可能还是父母亲的所属阶层的产物。
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可以使双方更加容易找到婚姻的另一半,而婚后生育孩子之后,一般来说夫妇双方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更加高,这是一个无须讳言的事实。强调男女在所有方面都享有平等,这在政治生活中是完全正确的,但至少对于现阶段的大多数日本人来说,似乎并不符合他们朴素的婚姻观念。
越是“下流阶层”越追求自己的个性。
这样的状况一般被认为与教育社会学家、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苅谷刚彦的观点是遥相呼应的,他指出父母阶层较低的高中生往往有较多的人自认为在学习之外能力较强。
“所谓的社会规则,全部是由那些头脑聪明的家伙为了保护自己而制定的,而对自己不利的地方都被他们遮遮掩掩地糊弄过去了。也就是说,假如你们不肯动脑筋去学习,样样事情都嫌麻烦的话,一生都会被人骗。你们如果不想被骗,不想失去自己的利益,成为社会的失败者,就得好好读书。”
“你们对社会一无所知,与其说是一无所知,还不如说是大人根本没有教过你们。相反,他们向你们灌输的都是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妄想。假如你们信以为真地认为只要发挥自己的个性,就可以过上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考进东大,才能从毫无梦想的黑暗中逃脱出来。”
“没有了你们所谓的‘世俗框架’你们还能做什么呢?如果觉得真的可以白纸绘蓝图、完全靠自己独创闯出一片天地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说什么不要用世俗的框架来束缚,这只不过是你们这些胸无大志的懒惰虫的借口而已!”
“你们以为没有必要非得争第一(Number One),只要证明自己是唯一的(Only One)就行了吗?别开玩笑了。所谓的Only One就是那个领域的Num berOne。”
内在不幸的人自己没有消除不幸的能力,只能依赖于各种大型娱乐活动,使自己越来越陷入被动状态。
上流阶层的男性性格比较开朗,没有什么特别喜欢或特别讨厌的人,他们人际关系好、处事谨慎、有执行能力,依赖性较弱,而下流阶层的男性性格比较忧郁、优柔寡断、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Read More
死亡今天出现在我面前,好像莲花的芳香,好像醉卧于香醇的酒国。死亡今天出现在我面前,好像多年深陷囹圄的人,渴望见到自己的家。
再见了,我的朋友,不需要握手,也没有赠言,不要悲伤,不要紧锁双眉——此生,死亡不是什么新鲜事,当然,生命也往往苟活而已。
一位20岁跳楼自杀的女孩,她写道:“没有人该为我的行为负责,我只是永远无法与生命和解罢了,愿上帝怜悯我的灵魂。”
不要责怪任何人——我有最棒的朋友,他们尽其所能帮助我……一年来,我尝试过所有的方法,可是情况越来越糟糕,所以当我终于摆脱了痛苦,你们应该跟我一样高兴。
一位年轻的化学家在遗书上写道:“这是我进行的最后一个实验。所谓的永世折磨,都比不上我现在体会到的痛苦。”
我的心里有个可怕的地狱,没有人能够帮助我……我一直祈祷能死、死、死。
世界从我的囚笼前面经过,却从未看见我。——兰德尔·贾雷尔《华盛顿动物园里的女人》
Read More
我们都身陷阴沟,却仍有人仰望星空。
翻开流行杂志,打开电视,或者去电影院,你就会进入一个满眼尽是美女和强人的世界。我们的研究表明,除非你已经住在好莱坞,否则这类自我娱乐的天真尝试,可能会让你觉得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相形见绌,也可能会削弱你的自信心。
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将“外来的”等同于“令人厌恶的”,常常会将外国人与老鼠、虱子等疾病媒介物联系起来。
女人在二十多岁时生育能力很强,而对男人有吸引力的女性特征,如浑圆的臀部、丰满的乳房、富有光泽的头发等等,都间接地指向生育能力。
几乎对于任何一种现象,都很容易提出各种解释。关键在于,要找到适当的证据来论证不同的意见。
马斯洛、弗洛伊德和斯金纳都同意一点:人类通常不会意识到其行为底层的动机。
生命意义”的问题有时意味着“万物是如何相互协调的?”
但有时当人们询问有关生命意义的问题时,他们实际上问的是“我怎么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人类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无休止地寻求令自己欣喜若狂的幸福,而是与他人共同联结成一个支持网络。
Read More
这个世界在蓄意催人抑郁,因为快乐对经济不利。如果现有的一切就让我们很快乐,我们何必追求更多?
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是看不到希望。你没有未来。隧道尽头没有光,好像两端都被堵上了,而你被困其中。
我想死。不,这么说不太准确,我不想死,我只是不想活着。我惧怕死亡,死亡只发生在曾经活过的人身上,还有无数人从来没有活过,我想成为那些人中的一员。
如果父母一方被诊断出抑郁症,子女患抑郁症的概率约为40%。
你觉得一切都将变得更糟,但这种感觉只是你的症状。
我似乎绕了一个大圈,又在起跑线遇见了自己。
@ilonacatherine你认为自己是个废物,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认为的。相信别人。#活下去的理由#
一个充满目标的人生必定是令人失望的。的确,它可能促使你前进,使你不断翻开新的篇章,但最终它会令你空虚。
关键在于接纳你的想法,一切想法,即使是不好的、糟糕的想法。接纳想法,但不要成为想法本身。
不要漫无目的地看电视。不要漫无目的地上社交网站。要清醒地意识到你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别不重视电视,你要更重视它,这样你才会少看。无节制的娱乐将使你注意力分散。
允许他人爱你。相信这份爱。为他们活下去,即使你觉得毫无意义。
Read More
“没关系,我明白。一切都是我的自我满足,是我一个人的相扑游戏。永远的单恋。可这对我来说也很重要。”
“简单地说,是想让自己死心,想让自己知道自己是女人,只能做女人。我以为结了婚就会死心,就不再抱幻想。”
“记得你有孩子。”哲朗问。“六岁了,男孩,令人羡慕的是他有小鸡鸡。”
我认为不存在性别认同障碍这样的疾病。该治疗的是想消灭少数派的社会。”
Read More
我们的大脑中,没有一片区域、一块脑灰质、一个脑电活动可以让我们指着某物,然后说“噢,就是它,这就是自我,这就是我的灵魂”。
生殖器的性别区分始于胚胎发育六周时,但大脑的性别区分,包括性别认知与性行为表现则不同,至少部分表现如此。荷尔蒙会再次发挥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胚胎素会间接使一些胎儿的大脑出现阳性倾向,造成大脑结构与功能活动的轻微又显著的区别。
女性大脑中的直回(额叶下方中间的窄线)比男性的大十倍。科学家发现,直回与社会认知,即人际意识密切相关。
无论成年人的生物性别是男是女,直回越大,女性化行为就越明显。
对多数男性而言,大脑中的男性荷尔蒙对男性性别认知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的生理性别与性别认知不同。生理性别与性别认知是不同环节的产物,发生于不同时期,始于不同的神经路径,甚至早于我们出生。他们既是基因功能,也是荷尔蒙功能,虽然生理性别基本与性别认知吻合,仍有几十种生物因素影响后者的结果,并导致二者的不协调。
一般而言,终纹床核在男性大脑中的面积是女性的两倍。同样,跨性别女性(生有男性生殖器却一直把自己看作女性的人)的终极床核看起来与那些生有女性器官与生殖器官的女性一样,比男性小得多。有趣的是,无论跨性别者做不做变性手术或是接受荷尔蒙治疗,这些差异一直存在。科学家们研究去世的睾丸癌病人大脑时发现,他们的终纹床核不会因注射大剂量女性荷尔蒙雌性激素而萎缩。
2008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了跨性别女性的一种基因变异,他们性荷尔蒙睾丸素的接收基因要比性别确定的男性长,同时,子宫吸收男性荷尔蒙的表征也不那么明显,从而形成了更为“女性化”的大脑。
研究表明,如果孕妇怀孕初期受压,那么儿子长大成为同性恋的概率就越大。因为,有精神压力的孕妇会释放一种叫作雄烯二酮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与睾丸素相仿,但功效却弱得多。这种压力荷尔蒙会扰乱睾丸素进入婴儿大脑的时间与数量,从而干扰大脑性取向部分的发展。
突然,维恩发现儿子的表情黯淡下来,他抬起头望着父亲:“爸爸,我讨厌我的小鸡鸡。”
他会问凯莉:“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女孩?”或者“我的小鸡鸡什么时候掉?”这些问题看似很正常,好像他早晚都会成为女孩一样。
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后,一个儿子答道:“我知道他们男孩有小鸡鸡,女孩没有,但怀亚特是女孩,只不过她有小鸡鸡。”
他是个女孩,是个想变漂亮的女孩,想被爱并在某日嫁给一个男孩的女孩,正如其他女孩那样。
怀亚特一向胆大放肆。只要需要,他就会捍卫自己。
在2006年1月1日,加州成为美国第一个保护跨性别者的州,将性别认知纳入有关教育、就业、住房、继养、医保的非歧视法中。
早起表现出对立性别的孩子中,在步入青春期时,只有1/4依旧如此。不过,如果这1/4孩子对自己生在了错误的身体中确信无疑,那么以错误的身体度过青春期对他们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他们知道缅因州基督教公民联盟憎恨同性恋与变性人,活跃在政界并擅长媒体骚动。
医生建议妮可服用抗抑郁药百忧解,妮可从8月份便开始服用。
“有时候,我讨厌做个跨性别者。”她说,“跨性别孩子会自杀或被杀。”
从某种意义上说,变性手术关乎生死,毕竟41%的跨性别者都曾试着自杀——是普通人自杀率的25倍。
多样不是病。——乔治斯·康居朗
故事就是填补缝隙,讲述了模式打破时的事情经过。为什么这一时刻与众不同?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何是当下?故事表露的是生活的转折点。戴尼·夏皮罗
哲学家查尔斯·泰勒曾写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作为人的独创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某一种为人的方式是我的方式。我注定要以这种方式过自己的生活,不去模仿他人的生活。这让正视自我有了新的意义。如果我不能正视自己,我将错失我的人生,我将错失“我”作为人的意义。
Read More
从6岁到25岁,弘历在书房中整整度过了19年的光阴,每天的学习时间长达10个小时。
青年的特权就是不需要成本的许诺、不需要证据的自信、可以无限透支的未来。
这些在宦海惊涛中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成功者,个个身怀绝技。在他们驯顺的外表下,掩藏着无穷无尽的野心、欲望和算计。
她独一无二,仅仅是因为她是第一个。第一次永远是最美好的,它不可复制。
经过元代蒙古人的高压,明代太祖皇帝的挫辱,清代开国过程中的屠杀,中国官僚集团的素质和心态已经大大不同于唐宋时代的士人,他们整体上放弃了人格尊严,放弃了社会理想,蜕变成了唯利是图的“奴才”。
素质一流的三位皇帝实现了政治接力,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多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从盛到衰,如此迅速,其原因当然是这些盛世的出现依赖的是人治。中国历史上的几大盛世,只在史书上留下了统治者手腕的精明,人格的强大,却没有留下太多制度性的成就。
纵观中国历史,盛世君主往往是英明与昏聩集于一身,理智与膨胀合为一体。他们既是辉煌成绩的创造者,也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Read More
我们的直觉只是在现实世界中接受过训练和打磨,一大失去现实世界提供的线索和其他细微信息,例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实际空间,我们将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线匿名会给你带来一种安全感。加入在线社区,或参与多玩家在线游戏,可以给你带来归属感。
脸书2016年的业绩报告显示,用户每天花在脸谱网的平均时间是50分钟。这个时间仅比大多数人每天吃喝的时间少一点。
自恋者人格量表地评估中,得分高的人会表现出自己地重要性,浮夸,极度自私,极度需要他人的仰慕。在超级自信地面具背后,他们的自尊非常脆弱,容易遭受他人的批评。
火车上的陌生人综合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跟那些永远不会再见的人吐露心事时会觉得更舒服,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再见面。
我们觉得,现实生活中不认识我们的人伤害我们的概率会比较小。因为迫切希望建立联系,所以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吐露自己生活中的亲密细节。
Read More
某些恐惧是有益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们避开真正的危险。但是,唧唧意识到,自己的大多数恐惧都是不理性的,会妨碍自己在必要的时候作出改变。
给自己找到更多的机会比在安乐窝里不问世事要安全得多。
Read More
刘邦也不是一点本事都没有。他至少还有三条流氓才有的看家本领:一是忍,二是赖,三是痞。
刘邦能克制欲望,也能控制情绪。
没有谁会有“忍”的性格,忍都是逼出来的。有两种忍。一种是在强权强暴面前不得不忍气吞声。这与其说是忍耐,不如说是无奈。
真正的忍,是自己战胜自己,是自己对自己下手。忍,心字头上一把刀,是拿刀子戳自己的心啊!一个对自己都能下手的人,对付别人的时候大约也不会手软。所以,能忍的人都心狠。
专制政治的特点,就是不允许任何人有独立人格。
什么是天下?天下并非土地,而是人。所以,得天下,也就是得人,得人心。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在专制政治体制下,小人从来就是阴谋家、野心家、独裁者最称手的工具。乱世要靠他们兴风作浪(他们最擅长造谣告密),治世要靠他们粉饰太平(他们最擅长拍马吹牛)。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既用君子,又用小人。君子的作用是伸张正义,树立楷模;小人的作用是制造恐怖,实施阴谋。
能装,说明心中有城府,而为人君者是不可能没有城府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Read More
佛陀传达的重要信息之一就是,我们寻求的快感会迅速消失,然后令我们渴求更多。我们花时间追求下一件令人满足的事物:下一个砂糖甜甜圈,下一次性接触,下一次职位的提升,下一次网上购物……但兴奋感总会退去,而且总会使我们渴求更多。
佛陀宣称人生充满无尽的苦,但还是有些学者称这样的解读不够客观、准确,而且“dukkha”这个词虽然译作“苦”,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翻译成“不满足”。
我们还经常抱有一种从未说出的潜意识,认为一旦达成某个长久追求的目标,一旦我们取得可能范围内的最高成就,就可以放松了,或者至少事情会一直变得更好。
我母亲以前经常说:“我们如果意识到他人很少会在心里评价我们,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担忧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了。”
库尔茨班如是总结这个发现:“我们认为自己比一般人强,不像一般人一样心存偏见。”
约翰·济慈的一句名诗:“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人类经常无法看清世界,这导致了他们痛苦,也给身边他人带来痛苦。
自然选择就和机器大帝一样,设计出了控制我们的幻觉,它将这些幻觉植入我们的大脑。
Read More
“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伊壁鸠鲁(前341—前270),希腊哲学家
20世纪60年代时,我的朋友汤姆·卡斯卡特和我曾经玩过LSD(致幻药)。有一次,汤姆突然不再兴高采烈地环顾四周,而是一脸严肃地宣布:“欸,人总是可以更亢奋一点的,对吧?”
知道我们总可以更亢奋一点,是很让人郁闷的一件事。这就意味着,我们永远也无法到达快乐的顶点,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点。那边总会有座更高的山。
当自己遇上啥糟糕事了,只要想想生活对每个人而言其实都挺烂的,心里就会有种麻木不仁的慰藉感。
奥斯卡·王尔德那句精辟至极的话:“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
加缪说,对抗这种荒诞有三种基本反应:一、自杀(人生没有意义,百无一用,那还留它做何用?);二、像克尔凯郭尔一样,迈出信仰上帝那一步(既然跟别的一样都缺乏理性,那何不干脆追求点儿更“大”的试试?);三、接受一切的荒诞之处,但仍然继续生活。
借用16世纪法国哲学家蒙田的那句妙语来说就是:“我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可怕的不幸,而且多数从未发生过。”
Read More
尼布尔(Niebuhr)爱之祷告的大师:“上帝赋予了我接受所不能接受的事情的平静;改变所能够改变的事情的勇气和知晓差别的智慧。”
人是很复杂的,记忆、情感、事实都是会变的,而且三者之间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正视自身的性欲,我们对待性的态度会深刻影响我们的一生。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紧密联系的。
虽然即使温暖的童年之后也常会重度吸烟、酗酒或者定期服用镇静剂,但冷酷的童年往往和三者都有关系。
59名温馨童年的研究对象比63名冷酷童年的要多挣50%的钱。
父子关系不好的受研究对象更容易悲观厌世,难以让人亲近。
温暖的童年就像一个富有的父亲,可以为以后接种对痛苦的疫苗,而不幸的童年就像是贫穷,不能对人生中的困难起到缓冲作用。
依赖性最强的成人有着最不幸的童年。
Read More
人这一生,没有哪种状态是令人满意的。无论什么年纪,都是如此。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编写者的说法,“evil”(恶)一词的词源,是指“超出适当程度”或“逾越适当限度”。
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没有无意义痛苦,是一种自杀式的愿望。没有恶,就没有我们。
这种信念几乎是现代性向前发展的势头的根本。这一信念就是:如果一个人能够根除痛苦,那么他就应该这样做。
人类需要信仰,因为理性只能带我们走这么远。
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说:“当恶似乎无可避免时,人们会耐心忍受,可一旦有人提出逃脱恶的想法,恶就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OnTheGenealogyofMorals)中指出:“真正引起对痛苦的愤慨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痛苦的无意义。
亚里士多德敏锐地察觉到,当我们一心追求幸福时,往往得不到幸福;但是,当我们追求卓越时,反而更可能得到幸福。
极权主义政权将恐怖融入其官僚体制。极权主义政权的政治秩序概念,部分目的是通过随意的大规模恐怖活动,重建失去的权威:一种几乎像上帝一样的权威。
Read More